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黄磷杀鱼事件”曲终人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05:5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昨日,吴江市69户渔民状告江苏省苏化集团渔业损失索赔案最终以双方调解的形式画上了句号,江苏苏化集团赔偿渔民46.8万元。2004年四五月间,吴江市、昆山市共220多户渔民的亡鱼损失共达249万余元,经渔业监测部门认定,苏化集团应承担40万元的赔偿责任,然而其一再地拖延使69户渔民于今年6月29日将苏化告上法庭。此案看似有了结果,然而就在记者进一步调查时却发现,亡鱼已经成为渔民们内心深处的伤疤。知情人透露,伤疤后掩盖的可能是更大的环境危机。

  李四福的“恶梦”

  去年4月下旬一天,凌晨不到5点,还是夜色,空气里微透寒意。李四福开着自家的渔船,驶向养殖区,从他家到那里只有1里水路,船是顺流而下,很快就到了。

  天开始放亮,当天风清气爽,李四福驾着渔船在围网里观察情况,他看到围网的四角上聚着团团的银白色,感到有些奇怪,但李想到早晨水中含氧量较低的情况下,鱼儿们一般会浮游透气,也就没有理会。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李四福感到越来越不对劲。天越来越亮,鱼群却不见下游的迹象,当天下午,李四福便开始在围网四角捕捞零星的死鱼,到第二天,情况越来越严重,鱼群开始大片上浮死亡。

  5月1日,五一黄金周的第一天,屯村村委书记沈永林一大早就听到有人敲门,来的人正是李四福。随后,沈永林来到李四福家的养殖区,成片成片的死鱼浮在河塘里,有的已经被捞起,堆在渔船上,散发着刺鼻的荤腥气,还有一些已经沉到了河底。此时,李四福家的鱼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死鱼的样子都一个样,“恐怖”,沈永林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死鱼的模样,“别说卖了,一看就知道不能吃”。鱼眼严重向外凸起,眼缘泛红,鳞片疏松,向上支楞着。沈永林说,拿起鱼对着阳光,鱼周身泛着亮光,又红又黄的模样。

  接下来的日子是沈永林频繁接电话的日子,沈春弟、李占富……死鱼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养殖区也越来越大,“那是最厉害的一年,”回忆起去年死鱼的情形,沈永林记忆犹新。几天下来,沈永林的本子上记满了村里渔户死鱼的情况。全村五个专业养殖区黄泥兜、同里湖、九里湖、沐庄湖和季家荡,再加上一个捕养结合的白蚬湖。全村共有19户渔民遭受损失,沈永林说,“19户是按承包户算的,其实每一个承包户又包括好几家,算起来,一共受殃及的有近80户渔民。粗粗一算,损失金额达77万元。”

  李四福是全村损失最大的渔户,死鱼在八成以上,10万斤以上,价值20多万元。“几乎就是颗粒无收”,李四福说。他家的围网养殖面积达182亩,网箱还有17亩多,去年村里赔偿了他4万余元,这一年他亏本了。

  亏本的不只李四福,金家坝村是芦墟镇专业养殖村之一,该村的渔户也在白蚬湖里养殖捕捞。张福根是金家坝村的渔户,他家的养殖面积有100多亩,死鱼率达到了90%,损失在8万元以上。

  查找“真凶”

  5月11日,屯村村委书记沈永林将情况反映给苏州市渔政站,次日,该站工作人员便来到屯村进行调查,初步分析原因显示,黄磷中毒。

  “水中生态系统错综复杂,死鱼往往是综合因素而致”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但这些死鱼全部呈现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这些鱼应该是黄磷中毒”。

  所谓的“一种特征”就是鱼眼突出,鳞片疏松竖起,表皮角膜出血等表面特征,解剖后,发现这些鱼肝肾肿大明显,胆囊肿大,脏器有溢血,腹部积水肿胀。经业内人介绍,这是典型的黄磷中毒。

  据事后统计,吴江市共有220家渔户受到波及,水产品损失量近49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万元。案情重大,该站工作人员当天下午从白蚬湖逆流而上采集水样,沿河排查污染源,排查河道长达40多公里。河道水样化验结果测出后,工作人员将焦点集中在了三个地区,苏化厂附近水域、郭巷镇附近以及屯村附近水域,三个水域的检测结果说明三个地区的化学需氧量以及苯胺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放超标,其中黄磷含量比国家要求的水质标准超出了两到八倍,其中尤以苏化附近水域超标程度突出。之后的几天,渔政站派出工作组,对三个焦点地区的沿河化工厂进行同时段连续取水化验排查,检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取样的工厂中,只有苏化厂的排污中含有黄磷,因国家对黄磷排放标准没有规定,如参照河道水质标准,苏化厂排污含磷量最多时“超标”20倍以上。

  后工作组对苏化厂附近水域河底泥含磷量与屯村处水域河底泥进行分析比较,竟发现二者惊人地相似。6月23日,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5位全国知名专家会聚苏州,对死鱼原因进行分析。专家组经过讨论分析,指出:死鱼症状与农业部《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方法》中有机磷农药污染中毒死鱼和黄磷中毒死鱼症状基本相符,并且发生死鱼水域水体中有黄磷检出,并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另外,死鱼发生的时间正处于升温期,鱼类抵抗毒性的能力下降。根据综合分析判断,苏州市白蚬湖及周围水域受到黄磷等污染物影响,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所有的证据指向黄磷,同时河道沿线唯一生产有机磷农药的苏化厂也成为死鱼事故的风暴中心。随着渔民上访次数增多,死鱼事故的影响不断扩大,后经苏州市政府、市环保局以及市经贸委等多个部门参与调解后认定,工厂排放污水不达标因素承担60%的责任事故,苏化厂只承担60%中的40%。但一位知情人透露,苏化厂在死鱼事故中应当承担最主要责任,40%显然是多方“权衡利弊”的结果。

  今年2月10日,有关部门确定赔偿渔民150万,50万由受害地区当地政府解决,100万由河道沿线8家排放超标单位共同承担,其中苏化厂赔偿40万。然而直至今年6月下旬,苏化迟迟未将40万赔偿款拿出,资金到位率为12.5%,是8家企业中到位率最低的企业。

  “恶梦”仍在继续

  其实去年发生在吴江屯村的死鱼事故并不是头一遭,从2002年开始,屯村几乎每年都有死鱼事故,就在采访当天,一户渔民说,这几天,他们家的鱼又“不行了”,目前的死亡量大概有两三千斤。沈永林翻开他的小本子,把今年收到的村民汇报记录给记者看,“今年的损失应该也有三、四十万元”,沈永林说,“但如果上访打官司,费时又费力,数额不太大,渔民就认栽了。”

  2002年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时间,据知情人透露,2002年9月,屯村紧邻的苏申外港线(以下简称苏线)拓宽工程竣工,航道平均拓宽一到两倍,成为国家四级航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苏线的水流变急,成为上游来水的主要通道,同时水中裹挟的黄磷等有害成分也一并带入吴江地区。

  业内人士介绍,黄磷是个“慢性杀手”,平时慢慢蓄积在水体和鱼体里,鱼类并没有任何异样反应,但是一旦蓄积达到一定量再加上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催化”,死鱼事故就发生了。去年死鱼数量之大,就与水体和鱼体中黄磷长期蓄积以及天气温度不适有很大关系。

  屯村位于同里镇最北端,是苏申外港线的“守关村”,得天独厚的地缘一直被屯村人认为是天然的恩赐,然而自从苏线拓宽后,屯村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原来的恩赐成了现在的恶梦。然而,更令屯村渔民担心的问题是“恶梦”还将继续。

  据一知情人透露,目前更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黄磷已经感染到了沿河的土壤,它们沉积到河底,蓄积到鱼体、水体,黄磷平时较稳定,但是一旦温度升高,便会挥发出来,污染水体和鱼体,而且这样的污染很难消除,就算苏化厂搬走,它残留的“黄磷后遗症”至少保持6年。

  “水质越来越差了”,沈永林说,在记者来村的前几天有几片庄稼因水质太差而枯败了。

  苏化“搬迁”以后

  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工、贸、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化工企业,是国家重点农药骨干企业。2003年,苏化集团还曾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强企业”称号。也正是这一年,苏州市启动了筹划已久的工业布局大调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工业布局调整,苏州市50家优势企业扩张性搬迁,146家老化企业关闭销号,100多家特色企业归并重组,这是市政府当年的“大手笔”。作为一直在市区的苏化集团也成为该项目的一部分。

  6年前,苏化集团将一部分生产设备作为投资与张家港市兆丰镇合作建办了苏化信达有限公司。预计到2007年底,苏化集团将实现张家港和苏北地区的搬迁。一直以来,苏化搬迁的消息为屯村渔民带来一些希望,而在更多环保人士眼中,苏化搬迁可能造成一场更大的环境危机。

  “我们共同选择了双赢”,兆丰镇党委书记李平说的这句话言犹在耳。然而就在去年6月份,常熟市海虞镇福山陆连元等17户渔民家的养殖蟹发生大量死亡,经水质检测,化学需氧量以及黄磷等各项指标超标,导致水质恶化,养殖蟹不下水致死,而事故主要责任人正是苏化信达有限公司。

  今后两年,苏化集团其余部分车间将搬入张家港市兆丰镇。兆丰镇紧邻长江,而苏化集团的化工车间也位于长江口附近,一位环保人士忧心忡忡,如果原来能够对苏申外港线造成污染,怎么能保证不对长江污染?另外,苏州人都知道一个事实,望虞河与太湖相连,太湖则是苏州市饮用水的取水口,化工厂排出的污水进入长江后,如何保证江水不会进入太湖从而影响到居民饮用水?

  苏化集团一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生产的有机磷农药搬到新车间不一定会停产,要视市场行情而定。该负责人还说,在搬迁的过程中,也会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尽量减少污染,做到达标排放。

  《江南时报》 (2005年07月23日 第二十二版)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赵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