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伦敦再次发生爆炸专题 > 正文

纽约加强反恐力量 警方被授权随意搜查乘客行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16:59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7月21日伦敦再次遭到恐怖袭击之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迅速加强了戒备。在9·11的主要发生地纽约,警方宣布强化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警戒,对地铁和巴士乘客的行李和背包进行随机安检抽查。同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则发表全国讲话,表示英国方面在诽谤巴基斯坦反恐不力之前,应该先管好自己国内的极端武装分子。

  ***纽约警方被授权随意搜查乘客行李

  美国《纽约时报》介绍说,纽约市的这一新安全举措是由市长布隆博格和警察局长凯利共同宣布的。这一新措施的出台意味着纽约当局在该市反恐安全工作中立场的重大转变,因为在此前的安全工作中,当局更多考虑的是乘客出行便利和交通畅通问题,很多反恐措施的效果都因此打了折扣。

  美官员表示,由于交通系统过于庞大复杂,在伦敦二次遭袭之前纽约当局从来没有想过要检查该市公交系统乘客的行李。纽约光地铁车站就有468个,平均每个工作日要运送450万乘客,其中部分规模较大的地铁站更是拥有12个以上的进出口,因此检查工作将非常艰巨。而且在纽约,开私家车上班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选择公交系统出行,他们一般会将电脑、商业文件、衣服化妆品等一天所需的物品全都放在一个甚至两个随身背包内,因此当局的这一新安检措施必然将给乘客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不过布隆博格市长认为,这一带有“侵犯性”的安检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他说:“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很遗憾这些类型的安全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它们给乘客造成不便了吗?是的,有一点。但我们将尽力(在方便乘客出行和加强安全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点。”

  凯利警察局长宣布,地铁车站将是警方检查的重点地区,但乘坐地面巴士和渡船乘客的背包同样也在警方的随机检查范围之内。警方除了在进出口处检查乘客背包之外,车站内的乘客还可能面临抽查。如果乘客不愿接受检查的话,他们可以选择离开,但不能进入车站内。

  凯利同时还提醒下属说,在检查工作中决不能出现种族歧视的现象。他说:“这和我们的政策相悖。我们将为警官们制定一些非常细致和具体的操作程序,教他们如何在遵守我们宪法和法律的同时执行任务。”

  虽然当局方面口口声声表示检查背包的新安全举措是加强纽约公交系统安全的一种有组织的措施,但很多乘客对警察能毫无理由地检查背包仍然有些不满。一位美民权组织负责人更是对《纽约时报》说:“警察有权力也应该主动调查任何可能将炸药带入地铁的人,但是,在乘客没有任何过错和嫌疑的情况下就随意进行搜查的话,这就和我们宪法的基本价值观相违背。”

  在伦敦7·7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纽约市已经加强了公交系统的戒备,包括增加在火车和地铁车站的执勤警员数量并增派嗅弹犬,派军警上车巡逻检查,加强轮渡护航工作等等。在本周初,纽约警方还向民众发出了一份如何识别身边可疑人员的备忘录。警方在备忘录中告诉民众,如果在地铁中看到有人紧握拳头,神情紧张﹑不停地拉衣服,身上香水味过浓,或是有人过度出汗和着装不合时宜等,要立即举报,因为这些人可能都是可疑人员。

  *** 穆沙拉夫要英国先管好自己

  就在伦敦第二次遭到恐怖袭击的当天,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发表电视讲话,警告英国当局在指责伊斯兰堡镇压极端分子不力之前,先清理干净自家门户。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在这次火药味颇浓的全国电视讲话中,穆沙拉夫表示,英国在“诽谤”巴基斯坦之前,应该先处理在自己国内活动的极端组织。他说:“我承认我们国内的确存在(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的)问题,我们也正在竭力解决这一问题,但英国国内也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英国国内有极端组织在活动,它们在进行仇恨和暴力的布道。”

  对于英国方面有人指责7·7恐怖袭击多名“人弹”是在巴基斯坦短暂停留之际走上恐怖主义道路的指责,穆沙拉夫在讲话中予以了驳斥:“4名袭击者中有3名被指责是来自巴基斯坦,第4名是来自牙买加。如果有人诽谤说他们是在巴基斯坦被人灌输极端主义思想的,那个牙买加人又是在什么地方被人灌输的?”

  在穆沙拉夫看来,虽然伦敦袭击中有3名“人弹”是巴基斯坦裔,但他们都是在英国出生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因此英国和巴基斯坦在这些人走上“人弹”道路一事上都具有责任。

  在7·7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穆沙拉夫政府在国内已经逮捕了200多人,其中大多数人都和该国非法极端组织有联系。但该国宗教强硬派随即指责政府是美英的“走狗”。(陈凡)

  相关专题:伦敦再次发生爆炸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