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西方国家反恐战略需反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02:11 新京报 | |||||||||
就在人们尚未从接连不断的伦敦爆炸案中缓过神来的时候,7月23日凌晨,位于红海的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又发生7起连环爆炸案,造成200多人伤亡。 接踵而至的恐怖袭击事件,发人深思,促人警醒。频度密集、强度提高、范围扩大是这一轮恐怖袭击的突出特点。然而,最可怕的也许并不是恐怖袭击本身,而是目前的反恐方式似乎无助于减少恐怖事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9·11”之后,恐怖袭击无论是在频度、
毫无疑问,恐怖袭击是对整个文明社会的挑战,是十恶不赦的行为。不管恐怖分子的理由是多么冠冕堂皇,以平民为目标的袭击都无法掩盖其泯灭人性的真实本质。而任何对恐怖袭击妥协、绥靖的政策和做法,都将进一步吊高恐怖分子的胃口,刺激其发动新一轮袭击的积极性。最终的结果将是,恐怖分子俨然成为左右国际事务的“体制内”力量,文明社会被恐怖势力牵住了鼻子。 因此,对恐怖势力坚决打击的立场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有待商榷的是,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方式是否最为合理、有效,是否在战略上存在着问题? “9·11”事件后,国际反恐战争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以武装打击为主,辅以加强国际协调、提高情报分享以及切断恐怖财源等手段。显然,这些都是着眼于技术层面,可以称为“技术反恐”。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以牙还牙的方式,将恐怖势力消灭于发作之后或方萌之际。这是一种“堵”的方法,即在其形成并危害社会之后,再进行打击、遏制。而更为合理的办法无疑应当是“疏”,即在文明社会秩序内将其形成的潜在因素消化掉。西方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能量只能转移,不能消失。据此,对付恐怖势力的办法显然只能是“疏”,而不是“堵”。 从这个角度讲,西方国家的反恐战略显然有待反思。就在第二次伦敦爆炸案发生的前一天,伦敦市长肯·利文斯对西方奉行双重标准的中东政策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将其归结为恐怖袭击产生的根源。利氏的观点当然还有可商榷之处。恐怖势力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并不是消除政治上的歧视和偏见就能消除的。但作为文明社会而言,至少不应授人以柄,给恐怖势力留下蛊惑人心、招兵买马的借口和“理论依据”。 毫无疑问,现代社会的恐怖现象涉及到复杂的政治、社会及宗教等多方面因素。因之,国际社会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恐怖现象,只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简单地采取诸如武装打击、切断财源这类技术手段,在反恐效果上不要说尽如人意,就是差强人意也很困难。最近的反恐形势无疑具有警示意义。 相关专题:埃及发生连环爆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