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发现”号今日箭又上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2:48 现代快报

  宇航专家:“发现”号状态极佳

  美国宇航局24日说,即便“发现”号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传感器再次出现相同故障,宇航局也将于26日按期发射。成竹在胸,还是大胆冒进?一切尚需事实检验。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就如何解决“发现”号26日发射尝
试前可能再次出现的燃料传感器故障进行了讨论。经过激烈商议,航空航天局最后决定:在倒计时阶段,即使13日那次的故障再度出现,“发现”号的发射程序仍然可能继续进行。

  航空航天局测试主管杰夫·斯帕尔丁表示:“在准备‘发现’号航天飞机历史性重返太空过程中,我们面临众多巨大的挑战。”

  由于“发现”号外挂燃料箱4个传感器中的一个发生故障,宇航局13日在预定发射时间前大约两个半小时临时决定取消发射。

  美国宇航局随即调用数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彻查“发现”号燃料测量系统。经过160余次测试后,技术人员已经排除300多个可能原因,同时调整传感器接地装置、更换2号和4号传感器之间的连线。

  虽然仍未确定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但宇航局专家们乐观地认为,传感器故障已经排除,“发现”号完成体检后“状态极佳”。

  航天飞机项目副经理韦恩·黑尔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说:“我们已经准备好周二(26日)进行发射。”

  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倒计时牌上周六中午开设数字倒滚动,而发射时刻开始向周二东部时间上午10时39分前进。

  如果一切顺利,“发现”号将在为期12天的太空之旅中检验宇航局飞行安全新措施的有效性,并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和设备。天公若不作美将再推迟发射

  宇航局看起来似乎更担心发射日天公是否作美。

  由于希望清楚观测航天飞机上升过程,宇航局对天气要求较高。据气象官员凯茜·温特斯介绍,乌云或下雨导致航天飞机无法按时发射的几率为40%左右。

  为了保证发射安全,美国航天局为航天飞机发射设定了一些严格的天气标准。

  其中包括:第一,发射场上空必须无云,以便清楚观察发射情况。第二,在以发射场为中心半径为37公里的周围,应该既没有雨也没有风,以便航天飞机出了技术故障紧急着陆。美国航天局称,在技术上发射准备已经没有问题,现在是万事俱备只等好天气了。

  如果这次发射再次推迟,这将是发现号第三次推迟发射。

  如果26日再次取消发射,宇航局在7月31日前还有至少4次发射机会。如果7月未能发射,宇航局则要等到下一个发射时段,即9月9日至24日方能再次尝试。发射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就绪

  据悉,由机长艾琳·柯林斯率领的“发现”号机组预计将在美国东部时间26日上午7点19分抵达发射台。斯帕尔丁说,目前,“发现”号整个系统和机组人员都已经做好准备。

  “发现”号此次担负的使命一方面是进行航天飞机飞行测试,另一方面是给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在12天的任务期间,宇航员将会对航天飞机检修技术进行评估,并会将食品、设备和其它用品运到国际空间站。

  如果26日“发现”号顺利发射,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自“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首次发射航天飞机,对重振美国航天业雄风、恢复民众信心意义重大。此外,机长柯林斯和其他六名宇航员也将实现自己的太空梦想。“亚特兰蒂斯”号将待命救援

  按照宇航局计划,“发现”号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6日上午10时39分(北京时间晚上10时39分)发射升空。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5男2女7名宇航员开始为期16天太空之旅。但2月1日返回地面时,航天飞机发生解体,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宇航局分析报告显示,“哥伦比亚”号升空81.7秒后,其外挂燃料箱外壳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砸裂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热保护部件,致使超高温气体得以在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进入机身,最终酿成悲剧。

  为避免悲剧重演,宇航局在地面观测站和两架观测飞机上安装了100多个摄像头,用于观测航天飞机前两分钟上升过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航天飞机可以马上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或者飞至大西洋彼岸法国或西班牙境内降落。

  如果“发现”号升空后发生重大安全故障,机组人员将在国际空间站暂避,等待预计于9月发射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援救。邓玉山(新华社供本报特稿)老马难歇的难言之“因”

  虽然美国宇航局否认急于发射“发现”号,并以纯粹基于技术分析作出了“即使上次的故障再度出现也要发射”的决定,但很多美国公众还是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存有疑问,认为应该早点让它退役。可是包括一些政界要员在内的人士从“战略”的角度指出,这匹“老马”现在还不能歇。

  面对种种质疑,美国宇航局新局长迈克尔·格里芬最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采用商业承包的方式,为国际空间站的补给提供运输服务,并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这些做法为国际空间站或商业空间站打开了低成本劳动力的大门。

  对此,美太空前沿基金会的瑞克·特林逊表示赞同。他说:“适当的奖励、新的承包方式———商业公司可以为空间站提供补给服务,同时也能够完成运载往返人员的任务。新系统的建立和相关企业的出现还需要几年时间,但为了节省大量的资金,我们必须现在就设定最后期限,包括商业计划的资助和火箭飞船的发射在内。坦白地说,即使是宇航局本身的员工结构也应纳入计划———并设定最后期限。最终实现宇航局向新体制的转变,促使新的商业公司尽早出现。”

  其实,航天飞机迟迟不退役有三大难言之“因”。

  有关人士认为,如果美国迟迟不更换航天飞机,单纯对现有的三架航天飞机进行维护和改进,却又吝啬大笔资金投入和更新换代,这样只能产生更多的安全隐患。但宇航局局长格里芬解释说,到2010年,美国将结束航天飞机长期受困扰的历史。美国将用新型载人航天器———乘员探索飞行器(CrewExplorationVehicle)取代航天飞机,不过这要等到目前使用的一批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马萨诸州科技中心航空学教授兼哥伦比亚事故调查团委员希拉·韦德纳尔说:“继续使用航天飞机是有很大阻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对它有好感,但是当我知道宇航局要全部更换它们时,我有点失望。”韦德纳尔认为,在2010年换成乘员探索飞行器之前,宇航局可以请事故调查团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进行重新鉴定。

  此外,许多专家表示,如果让航天飞机退役,美国未来五年内航天业可能遇到很多问题。首先,美国将失去载人航空技术的老大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和中国。其次,长期停滞运载火箭的发射,将使原本技术力量雄厚的美国各大发射中心逐步退化,包括肯尼迪太空中心以及其他各大小发射中心。最后,国际空间站需要航天飞机。

  “如果全线撤掉航天飞机,空间站就没什么用了。”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太空工程学教授诺曼·撒加说,“航天飞机同国际空间站谁也离不开谁。”他认为,航天飞机仍需要继续服役一定的时间,直到新型飞行器研制出来。但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如果美国迟迟不更换航天飞机,单纯对现有的三架航天飞机进行维护和改进,却又吝啬大笔资金投入和更新换代,这样只能产生更多的安全隐患。

  这不由地使人联想起航天飞机的弱不禁风:“发现”号首次发射时,先是座舱窗罩从60英尺的高处脱落,机尾的隔热瓦破损,而隔热瓦的里面就是驱动航天飞机的几个小引擎。此后,宇航局的工作人员迅速将破损的隔热瓦换掉,然后对外宣布问题已经解决,仍按原定时间发射。可是,距离最后发射时间还剩2个半小时的时候,燃料传感器又出现故障。尽管如此,包括一些政界要员都认为,航天飞机应该继续服役一段时间。杨孝文任秋凌故障阴影依然存在

  但是,专家们还是未能找出传感器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只是排除了那些所有可能的原因。据悉,机械师已经更换了出现故障的燃料传感器的配线,以便再次出现故障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原因。

  “发现”号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上共装有4个传感器,通过测定燃料箱内液氢水平来确保3个主要引擎在航天飞机上升过程中能够适时关闭,以免酿成悲剧。

  自“挑战者”号1986年失事以来,宇航局要求航天飞机4个传感器必须全部正常运行。

  但黑尔声言,即便4号传感器届时出现与2号同样的故障,发射也不会受到影响。他同时强调,如果1号和3号两个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宇航局都将取消发射。

  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说,公众可能认为宇航局操之过急,但按时发射是正确的技术判断,他支持这一决定,甚至希望故障再次发生,以便进一步锁定故障源头。

  黑尔说:“我负有责任。我认为,整个队伍都有以安全方式实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家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哥伦比亚’号阴影。因此,我们希望确保自己正确行事。”

  与上次一样,宇航局将在发射日外挂燃料箱满载189万升液氢和液氧燃料时进行最后测试。新华“亚特兰蒂斯”号简介

  1985年,“亚特兰蒂斯”号成为美国宇航局的第四架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是以美国第一艘远洋船舶的名字命名的,这艘轮船从1930年到196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被用来进行研究。“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重77.7吨,它在1985年10月和1996年3月之间进行了16次飞行。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第一次飞行是美国空军的一次机密行动,它把两颗国防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架航天飞机一些更加引人注目的飞行行动包括1989年将“伽利略”号和“麦哲伦”号行星探测器送入太空和1991年将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送入太空。1996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美国宇航员莎朗·露西德送到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露西德在空间站上停留了6个月,打破了太空停留时间的纪录,之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把她接回了地面。综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