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关注]几经波折 “发现”号一飞冲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1:26 新京报

  发射前燃料传感器经首次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关注]几经波折 “发现”号一飞冲天

  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10时39分“发现”号成功发射。

  

[关注]几经波折 “发现”号一飞冲天

  7月26日,“发现”号升空后,守候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现场的观众欢呼雀跃。

  本报综合报道发射被几经推迟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东部时间26日10时39分(北京时间26日22时39分)顺利发射升空。这是继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失事后美国宇航局(NASA)首次发射航天飞机,也是NASA历史上第114次发射航天飞机。

  顺利升空

  26日清晨,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灰色的39B发射架上,与暗橙红色外挂燃料箱以及两个白色助推火箭“捆扎”在一起的白色“发现”号静静待发。

  美国东部时间10点39分,点火发射后,发现号顺利升空。这是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以来美航天飞机的首航,为这一时刻的到来,美宇航局已准备和等待了两年半。

  此前传出的消息称,由于佛罗里达州从6月进入飓风季节,26日因天气不好阻止发射的可能性是40%。

  发射前的忙碌

  此次“发现”号是否能如期发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9时47分,大西洋沿岸的3个紧急降落点天气状况良好。这三个紧急降落点分别位于西班牙的扎拉戈扎、西班牙的莫隆及法国的伊斯特斯。

  10时08分,航天飞机天气官员凯西·文特斯向发射主管迈克·雷恩巴赫报告,“今天的天气很适宜发射”。

  10时19分,工作人员对关闭发动机传感器进行的最后一次检测已经完成,所有的传感器继续按照预期正常运转。39号发射区已经进行了清场只待发现号发射升空。

  10时29分,美国宇航局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取消本次航天飞机发射。

  燃料传感器通过测试

  26日凌晨,“发现”号航天飞机外挂油箱的燃料传感器通过了首次测试。随后,肯尼迪航天中心开使向航天飞机的燃料箱加注燃料。

  美国宇航局的官员称,在3个多小时的加油过程中,他们对庞大外挂油箱的燃料传感器进行了首次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还将对传感器进行另外两次检查测试,以确保航天飞机正常发射。

  美国宇航局现场解说员杰斯卡·瑞说,“经过检测,所有的4个传感器都与设计要求完全吻合”。理论上讲,4个传感器只要有两个正常工作,就不会对发射构成任何影响。但在实际发射中,美国航空航天局此前的规则却要求必须保证4个传感器全部工作正常。

  宇航局拟好“推迟发射”声明稿

  为确保“发现”号航天飞机能如期发射,美国宇航局已经对部分规则做出了修改。同时为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其他故障,美国宇航局还曾拟好一旦推迟发射时需要发表的声明稿。

  “发现”号13日因液氢燃料传感器出现故障被推迟发射。

  ■“发现”之旅

  宇航员出演“太空13天”

  本报综合报道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发现”号升空后,“发现”号13天的飞行任务将令宇航员们忙碌万分。

  第1天:“发现”号及7名机组成员将从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被发射升空。

  第2天:机组人员会把50英尺长的机械臂安装到新的50英尺长的有传感器的尾桁上,并仔细对由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机翼两端和飞机前端进行调查。

  第3天:“发现”号靠近国际空间站准备对接。

  第4天:宇航员使用国际空间站机械臂从航天飞机货舱上把装有数吨供给和设备的多用途后勤舱缓慢搬下来,放到“联合舱”中。

  第5天:两位宇航员将开始从“发现”号航天飞机中走出去,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他们计划共进行三次太空行走,持续6个半小时。

  第6天:机组人员会继续把货物运到国际空间站,并准备第二天的太空行走。

  第7天:在第二次太空行走中,野口聪一和罗宾逊将会取走和更换有问题的控制力矩陀螺仪。

  第8天:机组人员将继续转运多用途后勤舱中的货物,他们还会把国际空间站上的设备放入后勤舱,等待返回地球后进行实验。

  第9天:在第三次太空行走中,野口聪一和罗宾逊将会把外置摄像机和光学系统安装在空间站的支撑桁架上。

  第10天:多用途后勤舱关闭后将被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重新放回“发现”号货舱。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为“发现”号返航做准备。

  第11天:宇航员关闭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之间的舱门,准备返回地球。“发现”号与空间站分离。

  第12天:“发现”号机组检查机飞行控制系统,将设备搬上机舱,为着陆做准备,同时密切注意航天飞机的脱轨过程。

  第13天:“发现”号机组驾驶航天飞机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

  (杨孝文)

  人物

  “发现”号7勇士

  

[关注]几经波折 “发现”号一飞冲天

  7月26日,7名宇航员在机长艾琳·柯林斯(前右)的带领下,再次进入“发现”号航天飞机等待起飞。

  艾琳·柯林斯

  怕坐过山车的女机长

  柯林斯1999年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机长。而这样一名女勇士竟然害怕坐过山车!

  现年48岁的柯林斯来自纽约州,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也曾是空军飞行员,此次随“发现”号升空将是柯林斯第4次太空之旅,也许将是她最后一次。

  詹姆斯·凯利

  幸运的“韦加斯”

  詹姆斯·凯利的绰号叫做“韦加斯”,赌城拉斯韦加斯的“韦加斯”。现年41岁的空军中校凯利来自艾奥瓦州,他曾担任试飞员。不过凯利的事业在太空。驾驶“发现”号,凯利将第二次访问国际空间站。

  野口聪一

  扑不灭的太空梦

  野口聪一说,“哥伦比亚”号的悲剧无法扑灭他的太空梦,这个梦想已经在他心中燃烧了一生。

  1996他报考宇航员,被录取为候补宇航员。身为工程师的野口聪一还担任一项重要任务———太空行走。

  斯蒂芬·鲁宾逊

  太空DJ

  鲁宾逊是另一名即将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鲁宾逊拥有机械工程学的博士学位,49岁的他已经在NASA工作了30年,最近10年成为宇航员。鲁宾逊颇具音乐天赋,20世纪70年代,曾担任过一档早间音乐节目的主持人(DJ)。

  安德鲁·托马斯

  太空新郎官

  现年53岁的托马斯1992年就成为宇航员,他出生在澳大利亚,拥有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时,他是NASA宇航员办公室的副主任。当年年底,他就接受了重返太空的任务。托马斯今年春天刚刚结婚,他的妻子也是宇航员,名叫香农·沃克。

  查尔斯·卡马尔达

  年过半百首次航天

  卡马尔达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NASA兰利研究中心工作过22年,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在那里专门研究热构造,这是让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的一个关键工作。1996年他加入宇航员队伍。没有几个宇航员像他这样到53岁才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

  温迪·劳伦斯

  出身海军世家

  现年46岁的温迪·劳伦斯是名海军上尉。这次航天飞行将是劳伦斯第4次遨游太空。她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两次飞往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她本来可以在空间站上工作,可惜她1米6的个头太矮,穿不了俄罗斯的太空行走服,结果没能完成这个壮举。从那以后她得了个绰号“太矮”。

  (新华社)

  揭秘

  发现号预估失败率为1%

  比“哥伦比亚”失事前的失败率高出两倍多

  本报综合报道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宇航局25日将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预估失败率”定为1%———这一比例比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前的“预估失败率”高出两倍多。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阿拉德·布特尔透露了上述消息。布特尔强调,“预估失败率”的上升是由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飞船的运行与局限”,并称这种预估只是一种数字上的可能性。

  “预估失败率”的正式名称叫做“飞船可能危险评估”。评估时将综合发射经验、电脑模拟、专家测评等多个因素。一般而言,飞船运行中最为危险的阶段是飞船开始的发射升空与最后穿越大气层后的着陆。

  数年以来,美国宇航局的“预估失败率”一直摇摆不定。1986年1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前,宇航局的通常“预估失败率”为10万分之一。“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爆炸后,宇航局被广泛斥责不够诚实。1988年航天飞机发射重新恢复后,宇航局的官方“预估失败率”一度达到了2%.之后随着宇航局信心的恢复与工作的日益完善,到1998年,航空航天署的“预估失败率”降低到1/254(约0.4%)。

  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后,“预估危险率”再度提高,现在通常的比例为1%.

  花絮

  发射观光票热卖

  “与宇航员共进午餐”成经典旅游项目

  本报综合报道25日,不少民众前往肯尼迪航天中心购买26日的发射票。据肯尼迪航天中心估计,到现场观看发射的观众比13日还要增加数千人,“与宇航员共进午餐”等经典旅游项目也持续升温。出于安全因素,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的“近距离观看发射平台”这几天暂停,游客只能在观景台远望。但是中心承诺,一旦“发现号”成功发射,观众将有机会近距离参观平台。

  据悉,在纪念品商店里,与“发现”号有关的各种纪念品热销。观光者可以买到宇航员的太空食品冰淇淋,打开品尝,是把香草、巧克力、草莓等口味的冰淇淋压缩而成的饼干,口味纯正,却无清凉之感,很小一盒要3元多,同样的价格在超市里可以买到一个中桶哈根达斯,但是依然很受欢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