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他建起我军首支新型导弹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8:51 南方日报

  他建起我军首支新型导弹旅

  ——追记二炮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上)

  时代先锋

  将军已经出发,这竟是他最后的、永无复返的一次出发。一年前,将军因病去世。他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军人,最大的憾事是没有打过仗,最大的幸福是国家处在一个和平盛世。”杨业功将军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两极之间燃烧、迸发!

  使命如山,站在共和国最前沿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筹建我军第一支新型导弹旅的任务,落在了杨业功身上。这是一项崭新事业,缺少装备,人才不足。创业的艰难是外人无法体味的。

  基地许多现任旅以上军官都记得,当年他们中大多是杨业功从基地上千名干部中遴选出的“种子队员”,这些“种子”被组成新型导弹装备试训队,奔赴生产厂家,全程跟踪新武器的生产、定型和实验。就是这批人,成为后来新型导弹部队“裂变”式发展的人才“能源库”。

  这一年,他负责组建的我军第一支新型导弹旅实现了“没有武器能训练,有了武器能打仗”的目标,部队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当年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二炮兵历史上第一枚新型导弹。

  1995年的夏天,是载入历史的一个夏天。新华社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

  这是中国新型导弹部队组建以来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时年50岁的杨业功再次领受重任,担负这次演习的一线指挥员。

  有着钢铁意志的杨业功,终于创造了钢铁般强硬的奇迹,他带领部队仅用7天时间就建成了平时需要30天才能修好的发射场坪。

  导弹6发6中——这一出色的战绩实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心和期望。举国振奋,举世惊叹。

  蹲在最前沿掩体里的杨业功,看着一枚枚导弹喷雷吐火,直冲云霄,幸福地笑了。

  1999年6月,杨业功走上基地司令员的岗位。他的理想就是谋国家和民族之和平;这是一个一心想打赢、谋打赢的军人,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打赢更重要,包括他自己的生命。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价值。

  杨业功先后率领部队高标准地完成了中央军委、第二炮兵组织的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为锻造共和国“拳头”部队做出了突出贡献。

  砺剑如战,他只瞄准一个目标——战斗力

  在基地,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杨司令员不是一个会做官的司令员,但绝对是一个能打仗的司令员。

  杨业功的一句名言在部队广为流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杨业功对部队反复强调的,就是要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和提高打赢的能力。

  常言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杨业功深知,要带出一支能打赢的高科技精锐部队,自己必须首先成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带头人。

  杨业功以他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一名既懂指挥又懂技术,既通装备又通操作的“指技合一”型高级指挥员,为锻造共和国“拳头”部队奉献了他卓越的才能——

  他研究形成了新型导弹部队机动作战等基本战法;他创造了“部队作战综合数据库、自动化指挥程序、作战方案代码”等一批信息化建设成果;他建立起近万道几乎涵盖导弹专业的试题库,每年都要组织考核和比武竞赛,激励人才成长。

  杨业功的发明还有很多。其中“缩比飞行弹”是最有名的。以往在部队训练中,由于实弹发射代价昂贵,大多数训练只能是模拟操作,实弹发射能力无法得到检验和提高。杨业功大胆设想,多方求证,最终与技术人员一起研制出了能用于模拟实弹发射且造价低廉的“缩比飞行弹”,有效地提高了部队实弹发射能力。这一成果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阵地如命,他的战位永远在第一线

  对于一支导弹部队,阵地可以说是它的命脉。杨业功就像一个冲锋的战士,长年马不停蹄,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人粗略地算了一下,杨业功每年跑阵地的路程大都在15万公里以上。

  基地参谋长高津说,司令员的越野车一天要跑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途中上车下车,有时他连抬腿上车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得靠旁边的人把他扶上去。

  在杨业功的心里,要的就是战斗力标准,在事关作战的重大问题上,坚持按打仗的要求下结论。

  基地的多位将领这样评价他们的司令员:杨业功是把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变革的目标变成现实的人,他是开拓者、组织者、践行者;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是将军,又永远保持了士兵的本色。

  新华社供稿

  图: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 新华社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