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发现”号“顶风”冲上太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9:19 南方都市报

  发现”号“顶风”冲上太空

  此前曾因故障而多次推迟发射,这次发射也有“博运”之嫌,不过发射成功足以告慰众人

  相去13天,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重整心情,在美国东部时间26日上午10时39分(北京
时间22时39分)正式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

  “发现”号准时顺利升空。升空2分多钟后,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与轨道器和外部燃料箱成功分离;升空后8分30秒左右,外部燃料箱与轨道器成功分离,随后顺利进入轨道。这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在事隔两年多之后成功重返太空。

  本月13日首次发射计划临阵落马,系小事故搅局。分析人士评析,宇航局再度发射难脱“顶风”之嫌,曾有两大障碍拦在面前。

  天算难料

  26日的天气晴朗而温暖,“发现”号的宇航员们也心情不错。在早餐中,他们身着抢眼的夏威夷花衬衫亮相。在宇航局公布的电视画面中,宇航员斯蒂芬·鲁宾逊撩拨着吉他,其他人露出一脸笑容。

  在唯一的女指挥官艾琳·柯林斯带领下,宇航员穿上橙色宇航服走向发射场,对着镜头挥手,竖起大拇指。

  宇航局试验部门负责人彼得·尼科伦科此前就已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表示,“不存在重大问题和难题”。不过,宇航局官员无法否认之处在于,首度发射时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一,航天事业中“人为”固然重要,“老天脸色”更不得少看,特别是在佛罗里达州“翻脸”迅速的飓风季节下。

  自降门槛

  “全部传感器运转情况正常。”宇航局协调官员杰西卡·拉伊说。当地时间26日清晨,“发现”号燃料传感系统通过了首轮测试。

  尼科伦科则宣布,当地时间25日连夜向“发现”号加满50万加仑液态氢气和氧气,以帮助工程师确定燃料罐传感器是否均能运转正常。他强调,工程师已经找到了解决两星期前阻碍升空的问题的方案。

  天气因素之外,宇航局为确保发射计划不再搁浅,已经决定降低“安全门槛”为可能再次出现的问题放行,这意味着将近20年的保障条规被改写。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几秒钟后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根据调查报告,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发现”号第一次发射计划搁浅,也是因为4个燃料传感器临场发挥出现失常。

  事实上,航天飞机只需两个燃料罐处于正常状态就能完成飞行任务,但宇航局还是在1988年重返太空时规定,全部4个燃料罐“健全”时才能发射航天器。

  此次降低门槛后,宇航局可以在航天飞机3个外部燃料罐处于可运作情况下,就下达发射“发现”号的命令。

  新华社特稿

  “哥伦比亚”号遇难宇航员家属 目送“发现”号升空

  科学无法躲避牺牲,尤指生命损失。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的悲剧对美国宇航业重创难平,心理层面远胜于技术层面。因而,“发现”号的发射意义可以想见。对此,美国宇航业同仁唯有默默祝福,但愿其一路走好。

  宇航局发言人迈克尔·雷恩证实,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和布什总统胞弟、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也亲临现场,见证“发现”号升空。

  更为“动人”之处,“哥伦比亚”号遇难航天员的家属也亲临“发现”号现场。对于他们和他们地下的亲人来说,“发现”号的成功发射将是莫大告慰。

  新华

  登天七勇士

  2年前失事的“哥伦比亚”号和19年前失事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都各载有7名宇航员。在那两次事故中,机上的宇航员全部遇难。由此看,“发现”号在“哥伦比亚”号失事2年半之后首次“复飞”,承担任务的7名宇航员可称“勇士”。在这7个人的背后,还有5名妻子、1名丈夫和13个孩子。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危险性多了一分认识,对亲人的担心也多了一分。

  艾琳·柯林斯:怕坐过山车的女机长

  对于领导“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任务,艾琳·柯林斯没有表现出一丝担忧。人们没有能够看到她太多的感情流露,而更多地看到了她的专心和投入。这是因为,长期的训练早已练就了她排除干扰和压力的能力。

  柯林斯是进入美国空军试飞飞行员学校的第二名女性,是美国第一位女航天飞机驾驶员。1999年,她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机长。而这样一名女勇士竟然害怕坐过山车!

  现年48岁的柯林斯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也曾是空军飞行员,现在是商业航空公司的驾驶员。柯林斯说,她已向9岁的女儿保证要安全返航。“我要去执行这次任务,因为这是我所相信的事情,我们需要完成‘哥伦比亚’号宇航员们未竟的事业。”她这样向女儿解释。此次随“发现”号升空将是柯林斯第4次太空之旅,也许将是她最后一次。柯林斯上校已经从空军退役,可能将重返课堂,教授数学。

  詹姆斯·凯利:幸运的“韦加斯”

  詹姆斯·凯利的绰号叫做“韦加斯”,赌城拉斯韦加斯的“韦加斯”,这是因为几年前有一阵子他玩扑克牌手气相当好。不过,在即将开始的太空旅行中,凯利依靠的不是运气。

  凯利深知太空探索的危险性,从他1996年投身于这一行时就知道,那一年正是“挑战者”号失事10周年。当“挑战者”号1986年升空爆炸时,凯利还是空军学院的学生。

  现年41岁的空军中校凯利来自艾奥瓦州的伯灵顿,他曾担任试飞员。过去近20年里,凯利一直在驾驶高性能飞机,或在做其他类似事情,其危险性令凯利的妻子唐一直担惊受怕。

  野口聪一:扑不灭的太空梦

  野口聪一说,“哥伦比亚”号的悲剧无法扑灭他的太空梦,这个梦想已经在他心中燃烧了一生。

  野口聪一从小就喜欢宇宙探险节目。高中一年级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飞上太空,他当时感到,普通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飞上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上大学时他选择了航空工程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从事实验和改良超音速飞机引擎的工作。1996他报考宇航员,被录取为候补宇航员。

  身为工程师的野口聪一还担任一项重要任务——太空行走。“发现”号抵达目的地后,他将走出航天飞机,试验NASA在最近2年半时间里开发出的修补新办法。

  斯蒂芬·鲁宾逊:太空DJ

  鲁宾逊是另一名即将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他认为,“发现”号升空时隔热泡沫塑料脱落造成航天飞机受损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为了确保万一,他仍接受了在太空行走中修复隔热层的训练。

  鲁宾逊拥有机械工程学的博士学位,49岁的他已经在NASA工作了30年,最近10年成为宇航员。这次太空之旅将是他第四次到太空执行任务,上一次是在1998年。

  鲁宾逊颇具音乐天赋,他是宇航员摇滚乐队的主音吉他手。20世纪70年代,在家乡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鲁宾逊还曾担任过一档早间音乐节目的主持人(DJ)。

  安德鲁·托马斯:太空新郎官

  现年53岁的托马斯1992年就成为宇航员,在他第二次太空飞行时,他曾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停留了近5个月。这次是他第二次访问空间站。

  出生在澳大利亚的托马斯拥有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时,他是NASA宇航员办公室的副主任。当年年底,他就接受了重返太空的任务。

  托马斯今年春天刚刚结婚,他的妻子也是宇航员,名叫香农·沃克。

  查尔斯·卡马尔达:年过半百首次航天

  查尔斯·卡马尔达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NASA兰利研究中心工作过22年,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在那里专门研究热构造,这是让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的一个关键工作。

  卡马尔达自己都没想到会成为“发现”号的一员。1996年他44岁的时候加入宇航员队伍,从那时起,他就盼望着能执行一次太空飞行任务。没有几个宇航员像他这样到53岁才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

  他为登上“发现”号激动不已。“我热爱研究,我热爱工程。”他说。卡马尔达的母亲今年80岁了,是意大利后裔。他说,在航天飞机发射和落地的关键时刻,母亲可能需要吃点儿镇静药。他说,自己住在纽约皇后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整天做些让母亲担惊受怕的事。不过他的四个孩子和妻子都不觉得有什么好紧张的。

  温迪·劳伦斯:出身海军世家

  温迪·劳伦斯是名海军上尉。她说自己和家人都十分清楚航天飞行的风险。

  家庭的熏陶在劳伦斯的成长道路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她的祖父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军飞行员,曾在菲律宾上空被击落,所幸获得援救。她的父亲也是一名海军飞行员,参加过越战,也曾被击落。

  现年46岁的劳伦斯说,在“哥伦比亚”号事故前,她从来没有充分意识到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的危险。她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两次飞往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她本来可以到空间站外工作,可惜她1.6米的个头太矮,穿不了俄罗斯的太空行走服,结果没能完成这个壮举。从那以后她得了个绰号——“太矮”。

  这名女宇航员曾经拍摄过一部介绍军事生存训练的片子,她在那里面表演吃蚱蜢。她给出这道菜的食用说明:“把腿拽掉然后用火柴烧其余的部分以便杀掉寄生虫。”

  新华

  图:

  “发现”号NASA的“救火队”

  7月2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1984年8月30日开始处女航,是NASA现役最老的航天器,也是美国历史上建造的第三艘航空器。“发现”号扮演着“救火队”的角色: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后,“发现”号承担起第一个重返太空的重任;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又是“发现”号第一个恢复太空飞行。

  7月26日,“发现”号7名宇航员离开指挥控制中心,前往发射平台,准备登上航天飞机。第一竖行为詹姆斯·凯利、女宇航员温迪·劳伦斯、查尔斯·卡马尔达、安德鲁·托马斯,第二竖行为女机长艾琳·柯林斯、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和斯蒂芬·鲁宾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