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六方会谈:政治和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曙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0:54 新华网

  7月26日,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这是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右四)与日本代表团团长、外务省亚洲和大洋洲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右一),韩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通商部次官补宋旻淳(右二),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右三),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左三),朝鲜代表团团长、外务省副相金桂冠(左二),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左一)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摄

  新华网专稿: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第四轮六方会谈于26日在京复会。鉴于会前各方期待复会的迹象和复会后第一天的磋商过程中各方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认真和务实的态度,关注朝核问题的观察家们认为:所有这些终于让人们看到了政治和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曙光。

  各方表现出对解决朝核问题的期待

  本轮会谈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秦刚在复会当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各方都对六方会谈取得一定成果抱有期待,都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第四轮六方会谈的机会,在巩固前三轮六方会谈的基础上,通过耐心充分的讨论,寻求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途径。对此,有分析家评述说,任何双边或多边的磋商和会谈,有期待是可望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

  有一家媒体这样描绘与会代表们在记者面前面带笑容、聚集握手的场面:在国际媒体照彻屋宇的闪光灯前,每一位代表脸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展现无余。从他们的眼神中记者们可以读出两个字:期待。而代表们频频提到的“决断”二字,也让在场的记者们眼前一亮。

  分析家们认为,六方会谈在经历了一年的“休会”之后,包括美朝在内的各方都深感此轮会谈的来之不易。如果美朝双方仍都依然坚持原来的僵硬立场,那么,第四轮六方会谈的失败很可能带来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磋商机制的崩溃。这一结果,事实上是美国、朝鲜以及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尽力确保会谈取得成果

  采访此次会谈的媒体普遍认为,在各与会国都一致希望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提下,东道国中国将全力确保使六方会谈框架得以继续维持的“成果”。

  日本《读卖新闻》在一篇题为《中国全力确保“成果”》的文章中说,中国认为能明确显示此轮六方会谈的“成果”,是汇总签署“联合文件”。以往的会谈只出台了约束力较小的“主席总结”或“主席声明”,这些对后来朝鲜宣称“拥有核武器”等一系列单方面行动未能产生遏制作用。不过也有人指出,“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文件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外交能力面临考验。

  该报还说,以往的几轮会谈分别只进行了4天左右,中国此次提出要根据磋商的具体状况来决定会期,强调最终要以灵活态度来应对,显示出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决心。

  日本《每日新闻》则认为,由于中国把次轮会谈获得“实质性进展”作为目标,因此,中国将会积极充当美国与朝鲜之间的桥梁。中国确实不愿看到六方会谈破裂之后美国提议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因为,对中国而言,六方会谈是由自己主导进行的多边磋商,为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也需要重视会谈的成败。

  朝美与会态度均有变化

  观察家们之所以对次轮会谈抱有希望是,因为六方会谈中关键的两方朝美的态度都有所变化。

  他们认为,在第四次六方会谈中,朝鲜的态度是个关键。尽管在核问题上目前还看不出朝鲜想做具体让步的迹象,但至少它没有摆出其一贯的对峙姿态。而美国代表在事前协商时也没有发表不利于复会的讲话。

  过去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举行的美朝协商中,朝鲜要么证实自己拥有核武器,要么威胁说,“如果会谈破裂,部分人将下决心进行核试验”,而这次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日本媒体就此发表评论说,朝鲜可能在寻找放弃核的时机。

  从美国方面来说,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已明确表示:“当朝鲜决定永久、全面、真正地取消其核计划时,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其它国家准备根据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这表明美国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韩国联合通讯社认为,美国的这一立场似乎远离它以往的政策,即要求朝鲜先取消其核计划,然后才能得到外来的利益。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就此发表评论说,尽管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力求低调处理此次双边会晤,称这是“讨论”,并不是六方会谈的一部分。但朝美之间罕见的双边会晤很可能会加大最新一轮六方会谈取得进展的希望。

  但有分析家指出,由于解决朝核问题不单纯是个弃核问题,它涉及其他一系列的安全安排、经济援助和双边关系正常化等具体问题,即使第四轮六方会谈取得突破,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也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阿彭)

  专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