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1:46 北京青年报 | |||||||||
“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发现”号准备发射前,机组7名宇航员于7月26日早上5时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合影 “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6日10时39分(北京时间26日22时39分)成功发射升空。这是继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失事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首次发射航天飞机,也是NASA历史上第114次发射航天飞机。这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在事
“发现”号成功发射 “发现”号航天飞机于北京时间昨晚22时39分准时顺利升空。升空2分多钟后,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与轨道器和外部燃料箱成功分离;升空后8分30秒左右,外部燃料箱与轨道器成功分离。并且在9分钟内安全进入预定的轨道,拉开为期12天的太空之旅序幕。“发现”号的顺利升空给美国航天事业极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们一定会继续关心他们的太空任务和返程的安全。 “发现”号升空后,随机携带的照相机拍摄下了第一批照片传回地面控制中心。随后,第二批照片传回地面,这时可以看到“发现”号已经进入高空,两侧的推进器首先分离,坠入预定的海域。照片中可以看到,充足的阳光光线照射在“发现”号最敏感的部位———防热瓦盖的机腹上。 在“发现”号升空的一刹那,美国空军2架绝密的WB-57型飞机沿着佛罗里达海岸线飞行,它们所携带的100多部摄像机真实记录了“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的壮观图像,并从每个角度对航天飞机进行了抓拍,这在航天飞机发射中尚属首次。据报道,多角度图像将被传回美国宇航局,并将经过专家们的层层检验,以分析出“发现”号在历经12天的太空飞行后能否平安返回地球。 天公作美传感器没有故障 26日的天气晴朗而温暖,“发现”号的宇航员们也心情不错。在早餐中,他们身着抢眼的夏威夷花衬衫亮相。在宇航局公布的电视画面中,宇航员斯蒂芬·鲁宾逊撩拨着吉他,其他人露出一脸笑容。 在唯一的女指挥官艾琳·柯林斯带领下,宇航员穿上橙色宇航服走向发射场,对着镜头挥手,竖起大拇指。此次“发现”号成员包括工程师詹姆斯·凯利、斯蒂芬·鲁宾逊、安德鲁·托马斯、查尔斯·卡马尔达、温迪·劳伦斯(女)和日本工程师野口聪一。 宇航局试验部门负责人彼得·尼科伦科此前就已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表示,“不存在重大问题和难题”。不过,宇航局官员无法否认之处在于,首度发射时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一,航天事业中“人为”固然重要,“老天脸色”更不得少看,特别是在佛罗里达州“翻脸”迅速的飓风季节下。 宇航局试验部门负责人彼得·尼科伦科此前就已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表示,“不存在重大问题和难题”。不过,宇航局官员无法否认之处在于,首度发射时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一,航天事业中“人为”固然重要,“老天脸色”更不得少看,特别是在佛罗里达州“翻脸”迅速的飓风季节下。 美国宇航局气象部门负责人凯西·温特斯25日表示,适宜天气的几率为六成,与13日时一般无二。其中最为担忧的是,雷阵雨可能在飓风催动下突访发射中心附近。不过,26日凌晨的天气预报又给宇航员们不小鼓舞,适宜天气的几率已上升到80%。 按照规定,暴风雨要距离“发现”号至少37公里,才能保证发射正常进行。“发现”号升空时,由112多架摄像机组成的监控网络必须在晴朗天气下才能拍摄到清晰图像。 “第一夫人”见证发射升空 美国和俄罗斯退役的宇航员26日当天一同在莫斯科追忆了1975年美国阿波罗飞船与原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地球轨道实现对接并进行首次国际联合飞行的历史性一刻。双方共同为“发现”号成功发射送上祝福。 宇航局发言人迈克尔·雷恩也证实,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和布什总统胞弟、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也亲临现场,见证了“发现”号的升空。更为“动人”之处是,“哥伦比亚”号遇难航天员的遗属也亲临“发现”号现场。对于他们和他们地下的亲人来说,“发现”号的成功发射将是莫大告慰。 “发现”号肩负两项重任 新华社电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26日10时39分升空,这次升空主要担负了两项重要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恢复久被拖延的国际空间站维修工作。“发现”号上的宇航员将更换国际空间站上一个失灵的陀螺仪,在空间站上安装一处外部堆放平台,用于储存空间站上的物品。“发现”号还将携带“拉斐尔舱”到国际空间站,并将重约11吨的仪器设备及空间站生活垃圾带回地球。 第二项任务是测试航天飞机新的安全措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2月在空中解体后,美国宇航局大幅修改了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设计,全面加强了监测照相设备,以确保航天飞机安全。这些措施是否全面有效还有待验证。 “发现”号的宇航员还需要验证在太空修理航天飞机的技术。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设想,如果航天飞机机身出现小裂痕,宇航员可以在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利用空间站上的机械臂进行修理。如果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运行,宇航员可以进行太空行走,利用专门设备对裂痕进行修理。这些设想都将在“发现”号此次飞行中进行验证。 资料 “发现”号简介 “发现”号1984年8月30日处女航,是NASA现役最老的航天器,也是美国历史上建造的第三艘航空器。“发现”号扮演着“救火队”的角色: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后,“发现”号承担其第一个重返太空的重任;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又是“发现”号第一个恢复太空飞行。 “发现”号的名字来自18世纪英国著名航海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探险船队中的一艘。这个名字恰巧也是著名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宇宙飞船的名字。 “发现”号共飞行了30次,在太空停留时间为241.95天,完成3808圈绕地轨道飞行,飞行总距离达9871万英里(约合1.67亿万公里)。 美国航空史上的两次灾难 “挑战者”号发射时爆炸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然而飞机升空73秒钟后,突然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 “哥伦比亚”号返回时解体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建造的第一艘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至14日首航。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时,在6300米高空发生解体。当年8月,美国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调查报告指出,“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撞上了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部件导致超高温气体进入“哥伦比亚”号机身,造成航天飞机解体的悲剧。 专家点评 航天飞机复飞意义重大 北京时间26日深夜,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升空。“哥伦比亚”号事故两年多后,美国航天飞机首次出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庞之浩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发现”号的这次飞行,受关注程度之所以不亚于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的首次发射,是因为美国航天飞机复飞意义重大。复飞不仅为重振航天飞机昔日雄风奠定了良好开端,而且决定着航天飞机的未来命运。复飞也直接影响到国际空间站的建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载人航天的未来前景。 盾牌二:技工重新培训。任何设计都需要高超的工人来实现。美国航天局重新培训了为燃料箱喷涂绝热泡沫材料的技工,希望减少泡沫材料中的空隙。在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随着燃料箱的温度升高,气体将侵入泡沫材料中的空隙,使之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大块泡沫材料脱落。 盾牌三:增设电加热器。航天飞机发射时,燃料箱中装有190万升超低温的液氢和液氧。如果不加处理,燃料箱外表面就会结冰。在航天飞机起飞时,震落的碎冰同样可能威胁飞行安全。“发现”号的燃料箱上加装了电加热器,以防结冰。 盾牌四:增加摄像监视。“发现”号外挂燃料箱及固体火箭推进器上安装了数字摄像机,分别监测航天飞机及外挂燃料箱表面是否有碎片脱落。航天飞机机械臂上还安装了50英尺(约合15米)长的探测装置,可以伸展到航天飞机的“腹部”、两翼及前端进行拍照,精确度达到毫米。按照计划,固体火箭推进器与航天飞机分离后,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会使用手持数码相机对外挂燃料箱进行拍照。此外,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也会对航天飞机拍照。 盾牌五:增设监视仪器。航天飞机两翼还装有66个加速计及22个温度传感器,监视脱落碎片是否撞击航天飞机。 盾牌六:加强外部监测。“发现”号发射架上及周围约64公里内安装了百余架相机拍摄航天飞机起飞及升空过程。如果发射时云量大、地面相机无法拍摄,将有两架WB-57飞机在高空拍摄升空情况。 盾牌七:制定事故处理预案。美国宇航局已经决定,万一“发现”号在飞行过程中受到损坏,将有两名宇航员在其进入轨道后进行太空行走,使用全新的工具对其进行修复。如果遇到不能修复的情况,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等待救援飞船。 “发现”号七勇士 “7”似乎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钟爱的数字。“发现”号航天飞机上搭乘了7名宇航员。2年前失事的“哥伦比亚”号和19年前失事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也都各载有7名宇航员。由此看,“发现”号在“哥伦比亚”号失事2年半之后首次“复飞”,承担任务的7名宇航员可称“勇士”。在这7人的背后,还有5名妻子,1名丈夫和13个孩子。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危险性多了一分认识,对亲人的担心也多了一分。 艾琳·柯林斯:怕坐过山车的女机长 对于领导“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任务,艾琳·柯林斯没有表现出一丝担忧。人们没有能够看到她太多的感情流露,而更多地看到了她的专心和投入。这是因为,长期的训练早已练就了她排除干扰和压力的能力。 柯林斯是进入美国空军试飞飞行员学校的第二名女性,是美国第一位女航天飞机驾驶员。1999年,她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机长。而这样一名女勇士竟然害怕坐过山车! 现年48岁的柯林斯来自纽约州的埃尔迈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也曾是空军飞行员,现在是商业航空公司的驾驶员。柯林斯说,她已向9岁的女儿保证要安全返航。此次随“发现”号升空将是柯林斯第4次太空之旅,也许将是她最后一次。柯林斯上校已经从空军退役,可能将重返课堂,教授数学。 詹姆斯·凯利:幸运的“韦加斯” 詹姆斯·凯利的绰号叫做“韦加斯”,赌城拉斯韦加斯的“韦加斯”,这是因为几年前有一阵子他玩扑克牌手气相当好。不过,在即将开始的太空旅行中,凯利依靠的不是运气。 凯利深知太空探索的危险性,从他1996年投身于这一行时就知道,那一年正是“挑战者”号失事10周年。当“挑战者”号1986年升空爆炸时,凯利还是空军学院的学生。他班里的一名同学正是“挑战者”号机长的儿子。 现年41岁的空军中校凯利来自艾奥瓦州的柏灵顿,他曾担任试飞员。过去近20年里,凯利一直在驾驶高性能飞机,或在做其他类似事情,其危险性令凯利的妻子唐一直担惊受怕。 不过凯利的事业在太空。他向两个十多岁的儿子解释了“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技术原因,而对两个更小的女儿,凯利更多的是解释“为什么我要坚持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我热爱太空”,“为什么我认为我们必须回到太空”。驾驶“发现”号,凯利将第二次访问国际空间站。 野口聪一:扑不灭的太空梦 野口聪一从小就喜欢宇宙探险节目。高中一年级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飞上太空,他当时感到,普通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飞上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上大学时他选择了航空工程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从事实验和改良超音速飞机引擎的工作。1996他报考宇航员,被录取为候补宇航员。 “哥伦比亚”号坠毁后,野口聪一参与了在得克萨斯州搜索“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碎片的工作。身为工程师的野口聪一还担任一项重要任务———太空行走。“发现”号抵达目的地后,他将走出航天飞机,试验NASA在最近2年半时间里开发出的修补新办法。野口聪一有3个女儿。 斯蒂芬·鲁宾逊:太空DJ 鲁宾逊是另一名即将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他认为,“发现”号升空时隔热泡沫塑料脱落造成航天飞机受损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为了确保万一,他仍接受了在太空行走中修复隔热层的训练。 鲁宾逊拥有机械工程学的博士学位,49岁的他已经在NASA工作了30年,最近10年成为宇航员。这次太空之旅将是他第四次到太空执行任务,上一次是在1998年。他还是宇航员摇滚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并曾担任过一档早间音乐节目的主持人(DJ)。 安德鲁·托马斯:太空新郎官 现年53岁的托马斯1992年就成为宇航员,在他第二次太空飞行时,他曾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停留了近5个月。这次是他第二次访问空间站。 出生在澳大利亚的托马斯拥有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时,他是NASA宇航员办公室的副主任。当年年底,他就接受了重返太空的任务。当“发现”号与空间站对接后,托马斯将使用全新的检测手段,检查航天飞机是否在发射过程中受到损伤。 托马斯今年春天刚刚结婚,他的妻子也是宇航员,名叫香农·沃克。 查尔斯·卡马尔达:年过半百首次航天 当年“哥伦比亚”号出事时,查尔斯·卡马尔达正在俄罗斯的宇航员培训基地里。他很快回国协助同行们调查事故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卡马尔达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NASA兰利研究中心工作过22年,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在那里专门研究热构造,这是让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的一个关键工作。 卡马尔达自己都没想到会成为“发现”号的一员。1996年他44岁的时候加入宇航员队伍,从那时起,他就盼望着能执行一次太空飞行任务。没有几个宇航员像他这样到53岁才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 他为登上“发现”号激动不已。“我热爱研究,我热爱工程,”他说。卡马尔达的母亲今年80岁了,是意大利后裔。他说,在航天飞机发射和落地的关键时刻,母亲可能需要吃点儿镇静药。他说,自己住在纽约皇后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整天做些让母亲担惊受怕的事。不过他的四个孩子和妻子都不觉得有什么好紧张的。 温迪·劳伦斯:出身海军世家 温迪·劳伦斯是名海军上尉。她说自己和家人都十分清楚航天飞行的风险。家庭的熏陶在劳伦斯的成长道路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她的祖父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军飞行员,曾在菲律宾上空被击落,所幸获得援救。她的父亲也是一名海军飞行员,参加过越战,也曾被击落。劳伦斯自己的工作也不安全。她在海军学院学习飞行时,就有同学在坠机中遇难。 现年46岁的劳伦斯说,在“哥伦比亚”号事故前,她从来没有充分意识到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的危险。这次航天飞行将是劳伦斯第四次遨游太空。她在二十世纪90年代曾经两次飞往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她本来可以在空间站上工作,可惜她1.6米的个头太矮,穿不了俄罗斯的太空行走服,结果没能完成这个壮举。从那以后她得了个绰号“太矮”。这名出生在佛罗里达州东北部海港城市杰克逊维尔的女宇航员曾经拍摄过一部介绍军事生存训练的片子。 作者:孙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