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城遭遇恐怖袭击:不宽容让文明遭遇尴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4:4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和平的反义词原本是战争,然而,7月23日的埃及连环爆炸中与沙姆沙伊赫这个“和平之城”紧密联系的是“恐怖”。 无论是去年的西班牙马德里爆炸,还是伦敦的7·7爆炸,抑或是这次埃及爆炸,结果都是悲剧在不断重演、无辜者不断受害。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甚至使用了“hydra”(不可根除之祸害)这个词来形容恐怖主义。
究竟什么是恐怖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联合国大会主席让·平在新版《成果文件草案》(将呈交9月份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审批)中首次定义了恐怖主义,即任何以胁迫一定人口、某个政府或国际组织为目的,旨在造成平民或非战斗人员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行为,均为恐怖主义行为。 在这个定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政治因素的痕迹,那就是恐怖主义是带有一些明显的政治意图的,是以平民伤亡去胁迫一些政治组织或国家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或是表达对某些政治行为的不满。 毫无疑问,政治离不开利益争夺、离不开对土地和资源的角逐,这个因素是某些恐怖事件的导火索。原本文明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政治因素的作用下,得到了助推、引爆以致发作。这次的埃及爆炸,也是一些恐怖分子对穆巴拉克政权在巴以问题和伊拉克局势上的一些态度的不满。总之,政治因素是恐怖活动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目前可以注意到的是,这次人们对于反恐的思考,超越了一些政治的因素,增添了一些社会的因素。当布什那种动员式的反恐招式有点黔驴技穷时,西方社会已经开始从自身社会内部去寻找原因,布莱尔指出要教育英国年轻的穆斯林(伦敦爆炸案的凶手可能是英国土生土长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按照《金融时报》的评论所说的,这些年轻的穆斯林有一种“无根感”和身份认同危机,他们与自己的父辈不同,与原本的“祖国”联系不多,但是同时他们被排斥在西方主流社会之外。 早前伦敦爆炸之后的英国首相府的一份文件显示,正是由于宽松的大学教育环境,“基地”组织目前正在以一些英国大学为目标,秘密招募一批富有的中产阶级穆斯林师生作为自己的党羽。所以,英国政府不得不正视恐怖分子本土化这个问题。 可见,这个世界上除了对政治利益的争夺,还存在着灵魂的殊死搏斗。而这种搏斗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文明的边界越来越清晰而且难以逾越。不仅如此,不同的文明,体现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然而同时也考验着文明之间的宽容度。 对于英国那种年轻穆斯林的身份认同危机,说明了西方主流社会的文明边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某种不宽容。这种不宽容又加剧了一些极端分子的不宽容。他们为了表达不满,却酿成了很多悲剧,已经侵犯到了人类的尊严,让无辜者受害、让平民变成了政治和冲突的牺牲品。 反恐还要继续下去,这场灵魂的殊死搏斗,现实中以爆炸、流血和伤亡表现出来了,能够做些什么呢?文明间的不宽容让一些极端分子不断走向残酷,其实极端分子的这种行为只会加深这种文明的边界,让冲突无止境。但不同人群不应该仇视下去,文明间应加强对话和宽容。 反恐,除了精良的武器装备之外,社会原因也不应该忽视,各个国家对于恐怖主义的感受有所不同,应该具体的加以分析,应该反思移民融合的问题。就如有的专家所称,欧洲各国不仅仅要思考自己与世界范围内的穆斯林的关系,还应该思考自己国内的移民政策和融合问题。其实,当文明的边界是一种现存事实的时候,如何实现宽容,是个关键。本报评论员 必 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