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6000警察严防死守伦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10:18 南方都市报

  6000警察严防死守伦敦

  英国警方实施二战结束以来最大力度的安全行动,防止自杀式炸弹袭击重现

  28日,英国警方实施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力度的安全行动,6000名全副武装的警察被部署到伦敦铁路、地铁和公共汽车系统,防止自杀式炸弹袭击重现。同时出动
的还有一些便衣。

  全副武装全天候巡逻

  据英国《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报道,伦敦警方高级官员27日举行机密会议,最终确定了这一方案。6000名警察平均分成两班,全天候轮流值勤,范围遍及伦敦及附近地区的每个公交及地铁车站。平时就配备武器的特警组随时待命。按照要求,值勤警员需着警服,在令市民感觉安全的同时震慑可能的恐怖分子。由于警力不足,伦敦警方还从其他城市借调了3000名警察,并要求上千名交通警察协同值勤。

  从伦敦到利兹的铁路主要站点均可见到身着警服的身影。《泰晤士报》29日报道说,尤其是在前一天的早晨上班高峰时期,不少过往行人目睹警察拦下数十名亚裔和非洲裔年轻人予以询问。身背帆布书包等包裹的人更成重点,被带到一边细作盘查。

  重点盘查亚裔和非裔

  乘客卡罗·狄克逊28日赶往伦敦中部,刚好路过了火车站和地铁站,看到为数不少的便衣警察往来执行任务。她看到一个地铁站内大约15名警察在巡视,其中两人正在盘问一名身着运动装、背有帆布包的20岁出头的亚裔青年。

  街头随处可见全副武装的警察,习惯良好治安的伦敦市民明显有些不适应。狄克逊称:“当时确实挺让人紧张的,但至少我们知道身边有警察。我都记不清上次警察在街上巡逻是什么时候,更别说进地铁和车站巡逻了。”

  尽管警察的出现让饱受袭击威胁的伦敦市民感觉安心,但警方的“区别对待”还是招致了一些指责。一些伦敦市民认为,警方只拦亚裔和非裔,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种族歧视。

  火力配备仍待加强

  伦敦警方的严防行动已进入第4个星期,每天的开销都在50万英镑上下,更因警力紧张而不得不从首都以外紧急抽调警察。

  英国伦敦大都会警察厅厅长伊恩·布莱尔爵士说,“前所未有的安全力度”意味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由于连日来的紧张行动,伦敦警方内现在有太多“疲惫”的面孔。已经有1000多名警察投入到调查中来,但威胁的扩大使得警力加强成为必须。

  “我们在未来一年将加强伦敦警察厅的火力配备。”面对有“没完没了”趋势的潜在威胁,布莱尔显然有些“发愁”,“倒不是说现在能力不足,但我们也总得让手下人休息。”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多亏嫌犯犯错

  伦敦侥幸未炸

  随着对21日未遂爆炸案调查的展开,英国人似乎越来越揪心。英国伦敦大都会警察厅厅长伊恩·布莱尔爵士28日再次警告,多亏凶手临阵出错导致爆炸未遂,伦敦当天才“非常、非常幸运”地与再度发生流血惨剧擦肩而过。

  布莱尔爵士当天忧心忡忡地说:“对手可不是什么替补队伍,更非业余人士。他们出了一个错,只是一个错误,我们实在非常、非常幸运。”

  身为伦敦警队“一把手”的布莱尔称,如果21日爆炸并非“未遂”,其恶果“不亚于7月7日的连环爆炸”。这是自7日爆炸以来,他对伦敦所受恐怖袭击威胁所作出的最严酷评语。

  他提醒说,千万别把已发生的袭击和未遂袭击当做“一次性事件”,更不能把21日袭击未遂当成对手“力量削弱或缓和”的象征。

  “那些逍遥法外者还有可能卷土重来,而且其他有能力的组织也可能有意发动袭击。”布莱尔爵士说,“不要以为恐怖分子不会再针对交通系统。”

  新华

  电击枪打嫌犯

  可能引爆炸弹

  凶手一个小错,可以让民众暂时躲过危难。但警察一个小错,后果恐怕就截然相反。因此,布莱尔爵士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就特意提醒,警方在行动中一定要多加小心。他举例说,在制服伦敦爆炸嫌疑犯的过程中,使用电击枪的做法就欠妥当、存在安全隐患。

  警方27日在伯明翰市逮捕嫌疑犯亚辛·哈桑·奥马尔时使用了电击枪。布莱尔爵士称他和自己的部下都对这种做法难以理解。

  “对一名自杀式袭击者使用电击枪实在太危险了。”他解释说,“伦敦平时也使用电击枪,但由于要向人体发出电流,如果对象身上有炸弹,就会被引爆。”

  不过,布莱尔爵士再次为警方的另一个“错误”辩护。由于“一枪毙命”政策,巴西青年让·查尔斯·梅内塞斯22日被伦敦警察“误杀”。

  布莱尔爵士在采访中强调,警察当时“确实认为他们面对着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

  新华

  图:

  28日,全副武装的警察在伦敦市中心巡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