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底层日本兵笔下的战争: 麻木冷漠让人震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8:26 新华网
底层日本兵笔下的战争:麻木冷漠让人震惊(图)

封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目前,日本右翼政客为了掩盖历史、抹杀侵略行径,还在做着歇斯底里的挣扎,他们出版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他们参拜靖国神社、他们将一个日本老兵--东史郎写下的战争回忆录称作编造的日记……

  近日在四川发现的一个侵华日兵的战地日记原件和他亲自拍摄的影集却用铁的证据封住了日本右翼的口。

  这本日记的史料价值、实证价值以及文物价值应该是史无前例的,8月31日,14位研究抗战专家学者聚集北京,称这本日记无疑煽了试图歪曲历史者重重一耳光……

  进攻、扫荡、杀人、炮火和尸体--一个普通的侵华日军士兵,用近20万字和208张照片,记录了他魔鬼般的战地经历。

  这套日记被翻译、整理成《荻岛静夫日记--一个侵华日军的战地实录》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近日出版发行,所有的内容均来自日军火葬兵荻岛静夫自1937年8月到1940年3月所做的亲笔日记和日记附带的照片。

  大扫荡、化学战、慰安妇,他忠实地记录罪行

  淮口早已没有一个敌兵,只看到几个老百姓,时为上午十点。接下来,我军扫荡了淮口村落的全部老百姓。

  明天早上三点半起床,秘密扫荡附近的村民。

  我军扫荡观音寺一带后,就把附近的村庄全部烧光,几百间房屋燃烧的火焰把夜幕都要烤焦了。

  我们的部队出动,一口气占领了祖师庙和冈下前罗村,并且把这一带的村庄放火烧光……

  只要觉得有危险的房屋就把它烧了再前进,燃烧的火焰令人害怕。

  傍晚,我们使用了掷弹筒之后,队长带领着我们拿着刀把数名俘虏兵作为试刀的对象,一个个杀掉。

  ……

  这样的字句在日记中不断出现,令人发指的残忍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使人不忍卒读。

  攻打南昌是由好几个师团一起行动……还要使用大量化学武器,计划一鼓作气占领南昌。

  明天晚上就要进入总攻态势,计划集中化学战的物资。

  同时领取了配给的绿撒,也就是用来发射所谓瓦斯弹的武器。现在要推行这些武器,并使用新的战法。

  晚上,听队长说开设慰安所的事,高兴的人很多。

  今天,为了开设慰安所,副官等人都忘我地工作。

  大部分下士官都去了德安的慰安所,我却因值班留下来了。

  ……

  荻岛静夫的日记是不折不扣的实录--冷漠到很少用形容词,麻木到不见感叹号。这是一个典型的战争狂人日记。

  而今天,它是一份代表了日本法西斯恶魔的战争罪行自供状!

  沈庆林(原革命博物馆馆长、现代文物鉴定专家):这本日记是一件相当珍贵的文物,它可以起证史的作用:现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否认侵华罪行。日本的军队在中国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在这本日记里都有记载。否认屠杀的罪行,日记里提到的,队长为了试新刀,把几个中国人全部杀掉。就这些一一的记载,足以作为铁证证明日军在华的罪行。日记里几次提到了征集物品,所谓征集物品,实际上就是掠夺,有的还用所谓的军用券购买,有的根本没有用军用券,直接征集来,就是抢来。另外还有关于慰安妇的记载。这些内容可以作为铁证的材料,驳斥日本军国主义现在的狡赖。

  我们跑过30个省市,接触了大量近现代的文物,比较系统的日记还没有发现,这本日记比较完整,从入伍参军到部队,一直到后来复员,比较完整,基本是连贯的。所以我们觉得既是真品,又是可以证明历史某些关键事件,以及某些历史细节的珍贵的文物,所以我们把它确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拍照是为了纪念,刺目的冷血让人心惊

  与日记相伴的,是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整齐地粘贴着208张照片。照片大多为一寸或二寸,已经泛黄,有些图像已模糊难辨。

  我看到敌人的尸体层层叠叠地躺着,就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纪念。前几天,在如皋攻击战的枪林弹雨中,我拍了一些我军应战的珍贵相片,很高兴的是相片洗出来效果非常好,一点都不模糊,作为永远的纪念吧。荻岛静夫日记中有多处这样的说明。

  似乎料想到有人会读到这些日记,荻岛静夫给每张照片都编了日期,并注了文字说明,使得照片完全可以与日记的内容结合起来。文字已是骇人听闻,文图互证,更是触目惊心。

  照片上有轰炸过后的遍地尸体,有眼神呆滞的慰安妇,有俘虏,有废墟……

  有一张名为墙角的照片,照片中荻岛静夫本人在战场废墟的墙角埋头记日记,他似乎要用这样的方式保留当年写战争日记时的真实状态。

  荻岛静夫在日记中写道,他曾把前线拍的照片,给日本的《读卖新闻》作为新闻图片发表,他与《读卖新闻》的记者还成了好朋友,并以此为荣。

  阮家新(原军事博物馆副馆长、现代文物鉴定专家):这本日记是很完整的,反映日军基层的行动的史料,是很真实的记载,它特殊的价值也在这个地方,因为这在其它的史料中见不到。从比较概括的事后整理的史料当中看不到这些东西,从发表的各种档案里也没有这些记载,所以它确实起到了证史的作用。

  正因为它是一个普通士兵的日记,记录的内容完全是个人的经历,所以和其它史料比较起来,有它自己的价值,这是其它史料代替不了的。它完全是一个日本士兵经历的战争,他的所作所为。这个日记里没有大的人物,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会议,也没有什么机密的东西,但是作为最基层的士兵来讲,作为他所在的基层部队来讲,他就是执行,就是服从和破坏。

  从收藏到出版,日本兵日记浮出水面

  《荻岛静夫日记》的收藏者--四川省民间收藏家樊建川告诉记者,他是2004年夏天从一个熟识的文物商人那里知道这套日记的。

  日记一共7本,附带有一本影集。日记本只有小孩子手掌大小,可以放入口袋中。日记本是当年日本出品,而且是战争时期专为前线军人制作的。日记本的附页上还有军人守则、常用支那语对照、伪满洲国地图、我国南方几个省的地图等。按照日记本上附条的记录,一位叫做王襄的人曾于1950年收藏。樊建川介绍。

  樊建川看见这些日记后,当即掏钱买下。我不想让这批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宝贵文物再东游西荡。他说,他还想把它公之于众,让今天的中国人民看到,让今天的日本人民看到,让全世界人民看到。

  拿到日记后,樊建川立即找人翻译,并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联系。

  《荻岛静夫日记》一书的责任编辑脚印告诉记者,她是在今年7月初首次看到这些日记的,尽管我不懂日文,但看到日记原件中那些夹杂在日文中的汉字杀戮、毒气以及照片时,感到分外震惊,当即决定一定要把它出版出来,用事实反驳日本右翼势力对战争罪行的否认。

  仅用了20多天时间,出版社就完成了从决定出版到编辑、成书的全部过程。

  樊建川告诉记者,根据日记中的记载推算,如果荻岛静夫还活着,今年应该95岁了。从日记看,他入伍时是日本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也有父母兄弟、恋人,也挂念家里庄稼的收成。而27岁的他却在奸淫掳掠的侵略战争生活常态中度过了人生的关键时期。樊建川说,他希望能找到荻岛静夫。如果他不在了,能找到他的后人也好,我们想知道他今天对当年侵华战争的态度,想知道他会像东史郎一样忏悔吗?

  荣维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前两天我到北京大学去见一个日本友人,他说了这本书,他感到非常好。这位日本友人的父亲也是101师团的,应该和荻岛静夫是战友。

  我比较看重的是这本书里反映出来的日本士兵表现出来的心态,战时的日本民族的心态,这本书里有一个很好的显示:在日本战时普遍的,不管是士兵,民众也好,都带有那种感情,对天皇特别崇敬,是为了天皇去作战,日本国民对战争的性质认识严重不足。

  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让中国人,也包括日本人,了解战时整个日本的国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国家决策者错了,国民支持这个战争也是错的。通过这类书,使人们知道战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这就是它的意义。

  从东史郎到荻岛静夫,谁在编造历史?

  脚印告诉记者,当她首次看到荻岛静夫日记时,想起了另外一个人--东史郎。

  1987年,一个叫东史郎的日本老兵,曾以《我的南京步兵队》为题,将日记节选后交日本青木书店公开出版。书中披露的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内容,使得日本右翼势力恨之入骨,指控他编造日记、编造谎言,东史郎因此走上了被告席。尽管东史郎言之凿凿,尽管日本许多民众对他忏悔战争暴行的态度表示接受,但日本最高法院还是在1998年底判决东史郎败诉。

  荻岛静夫日记不是回忆录,而是活生生的实物。那些迄今仍在力图掩盖侵略事实的日本政客们看到这些出自当年侵华日军手迹的铁证时,又会作何狡辩呢?脚印说。

  张亮(抗战博物馆征集部主任、研究员):以日记文物揭露日军的暴行,无疑具有重型炮弹的作用。荻岛静夫写的日记确实是珍贵的史料,他有描写战争的东西,也有照片,互相印证,虽然目前日本的右翼势力不承认侵华战争,但这本日记是一个很好的反击。

  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纪念抗战的文献、纪念品很多,但是由日本士兵亲身经历的日记题材,非常罕见,这套日记对少数企图否认侵华历史的日本右翼成员是一次非常有力、非常尖锐的打击,这是他们自己的军人的亲身经历,他们所犯的罪行都有展示,这是一个铁证,他是抵赖不了的。

  日记对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提供了描写历史真相的独特的角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