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基民盟 社民党“结亲”执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2:32 今晚报

  德国18日举行了第16届联邦议会选举。官方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尽管安格拉·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在得票率上略微领先于现任总理格哈德·施罗德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但双方都未能赢得议会多数席位。

  德国选民似乎要把这两个政治对手逼上联合执政的道路,而总理宝座最终花落谁家现在也难以断定。基民盟优势微弱

  根据官方统计,基民盟及其盟友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共获得35.2%的选票,领先于其他各党。被基民盟看好的合作伙伴自由民主党(自民党)获得了9.8%的选票。

  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得票率约为34.3%,其盟友绿党的得票率约为8.1%。今年7月刚由原民主社会主义党改名而来的左翼党获得了8.7%的选票。

  这就意味着,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加上自民党,也只获得了45%的选票,没有达到法定组阁所必需的半数。

  根据各自的得票率,“联盟党”目前获得225个议席,而社民党获得222席。由于双方差距非常小,因此,由于一名候选人去世而推迟至10月2日举行的德累斯顿市选举可能将对此次选举的最终结果产生不小的影响。社民党“虽败犹荣”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基民盟成了第一大党,获得了优先组阁权,但它在这一问题上已经陷入困境。媒体普遍认为,为了组建稳定的政府,默克尔将不得不求助于老对手社民党,与之联手构建一个“大联盟”。而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还从未出现过。

  就在几个星期之前,基民盟在各类民调中的优势还十分明显,其支持率一度曾领先社民党20个百分点。这也正是默克尔阵营上下得知得票率后一片愁容的原因。

  “我们不满意,”来自“联盟党”的黑森州总理罗兰·科赫说。

  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总理于尔根·吕特格斯说:“我很失望。没有人料到会这样。我们将不得不等等看会发生什么。”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民党内“虽败犹荣”的气氛。对社民党领导人来说,至少他们成功地阻止了对手实现得票过半的目标。

  “这是默克尔个人的一大失败,”社民党主席弗朗茨·明特费林对一片欢呼的党员们说。总理谁来当?

  基民盟微弱的得票优势也使得默克尔与施罗德谁将成为下任总理的问题依然是一个疑问。

  尽管承认选举结果与原先预期相比令人失望,默克尔还是急切地宣布自己获得了组阁权:“现在,重要的是为德国民众组建一个稳固的政府。我们……显然获得了这样做的授权。”

  与此同时,社民党主席明特费林则说,选举结果表明社民党已经“使许多人相信,这个国家希望格哈德·施罗德成为总理”。“人们信任格哈德·施罗德,他们完全不信任安格拉·默克尔,”他说。

  施罗德也表示,他希望能继续担任总理职务,因为没有其他人有能力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

  对于社民党而言,除了现在的盟友绿党外,要获得组阁权,还必须联合另外一个政党才行。此前,施罗德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与左翼党合作。而自民党也排除了与社民党联手的可能。剩下的选择就是与“老冤家”基民盟合作。但施罗德却放出话说,只要默克尔担任基民盟领导人,社民党就不会加入基民盟组建的政府。

  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僵局下,德国新政府的组建可能将耗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如果各方最终没有达成妥协,举行新的选举可能将是唯一的选择。改革走向何方?

  默克尔想要得偿所愿,当上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就难以避免要与社民党联手。假使施罗德最后作出让步,社民党的加入也将使默克尔履行其改革承诺的能力大打折扣。

  德国的这场选举可以看作是欧洲目前所面临经济困境的一个缩影。与德国一样,许多欧洲国家都在为是否应该放弃长期以来推行的高福利政策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而争论不休。

  目前,德国是欧盟25个成员国中经济增长最迟缓的国家。今年早些时候,其失业人口突破了500万,这还是

二战结束以来头一回。

  默克尔认为,德国需要加速推行改革。尽管施罗德从他的第2个任期以来就已经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但一些人认为其力度不足以解决德国经济的痼疾。

  默克尔的主张一度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但18日的选举结果表明,还是有很多人对过于激进的改革心存疑虑,希望以更为谨慎的方式重新激发德国经济的活力。

  赵卓昀(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