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与梅克尔都坚持当总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5:13 青年参考 | |||||||||
德国大选 选而未决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副研究员 景德祥
旧政府倒台了, 新政府不见踪影 9月18日,德国举行国会大选,选举结果出乎所有政党、政治家、民意测验机构的预料。据当晚官方公布的临时选举结果,施罗德总理的社会民主党的支持率从2002年大选的38.5%跌落到34.3%(获得总议席598个中的222个),施罗德的执政伙伴绿党从8.6%跌落到8.1%(50个议席)。“红绿联盟”共获得42.4%(272个议席),由此失去了执政多数。 但由联盟党女总理候选人梅克尔领导的反对党选举同盟也未能获得执政多数。联盟党只获得35.2%(225个议席)的选票,比2002年损失3.3%。虽然自由民主党意外地获得9.8%(61个议席)的选票,比2002年增加2.4%,但两党相加只有45%(286个议席),仍然够不上执政多数(300个议席)。另外,由原东德执政党改组而成的“民主社会主义党”与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就业与社会公平选派”新组成的“左翼党—民主社会主义党”选举同盟一举获得8.7%的选票(54个议席),轻而易举地跨越了德国宪法规定的5%的选票线,成功进入联邦国会。但该选举同盟不愿参加任何执政联盟,也没有任何政党愿意与之合作。因此,选举结束了,旧政府倒台了,新政府却不见踪影。 这一结果,实在让人惊讶。当施罗德于5月22日宣布提前举行原定在明年秋天的大选时,举国震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执政7年的施罗德已经被失业与经济问题折磨得疲惫不堪,提前举行大选实际上是为了提前下台。反对派上台,来自原东德的梅克尔当选德国历史上第一任女总理,已经是十拿九稳之事。 施罗德与梅克尔均坚持出任总理 下一步怎么办?选举结果是两败俱伤,但双方仍然有转败而胜的可能。“红绿联盟”垮台了,施罗德可以争取自由民主党加盟,形成“红绿黄联盟”。不过,自由民主党主席维斯特维勒已经坚决拒绝入盟。绿党似乎有意与联盟党以及自由民主党结盟,但因它们之间的原则分歧太大,又缺乏时间上的准备,不管是三党的领导还是群众,都难以在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内拐过弯来。 就目前的格局而言,最为容易、最有可能的是由社会民主党与联盟党组成所谓的“大联盟”政府。但由两个大党结成大联盟本身也非易事。关键的问题是,由哪个党出任总理。施罗德已经宣布,如果联盟党愿意与社会民主党结成大联盟政府,那么就必须让他继续担任总理。社会民主党主席闵特费林也认为,选举的结果表明,德国人愿意让施罗德继续当联邦总理。 但是,德国政界的惯例是,联盟政府中的最大党才有资格推举总理人选。虽然联盟党本身在选举中失利,但毕竟仍要比社会民主党多1个百分点与3个议席,是国会中的最大党。因此,梅克尔认为,大联盟政府的总理应由联盟党人出任,也就是由她自己来担当。梅克尔在联盟党中的地位已经因大选失利而一落千丈,如果她还把总理职位让给施罗德,必将受到党内对手的猛烈攻击。但是,对于社会民主党来说,仅仅因为1个百分点与3个议席的差别,就把总理的位置让出,让施罗德下台,这会使社会民主党人士气大挫,一蹶不振,代价实在是太高。 10月2日 方能决定鹿死谁手 如果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在选票上超过联盟党,或者至少在议席数量上完全相等,那么施罗德就能更理直气壮地提出留任总理的要求。就此,施罗德还有一个小小的,但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砝码。 与德国其他选区不同,有着近22万名选民的德瑞斯顿第一选区因极右翼党直接候选人的猝死,把9月18日的大选推迟到了10月2日。虽然该选区的选举结果已经不能扭转9月18日的全德大选结局,但如果社会民主党人在该选区赢得直接候选人的议席并获得第二选票(政党选票)的绝对多数,那么该党在国会的总议席数或许能与联盟党拉平,施罗德留任总理就顺理成章了。不过,施罗德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因为联盟党在该区前3次大选中都赢得了该区的直接候选议席。而且,不该忘记的是,德瑞斯顿地处原东德,而梅克尔又来自东德。德瑞斯顿人会选谁当总理呢? 相关专题:关注德国议会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