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复兴汉服:文化自觉还是标新立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4:10 金羊网-新快报

  瞭望中国

  新快报综合报道 “十一”长假期间,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提倡者相约在北京。他们举办了全国汉服倡导者的聚会,一起穿汉服,组织“霓裳恋”汉服知识竞赛。部分参加者更把汉服穿到天安门广场、明十三陵、长城。据来自苏州的汉服倡导者徐惠英告诉记者,她与同伴穿汉服到长城游览,一路吸引大批人围观。有的群众很吃惊,有人以为他们在
拍电视剧。不过,经他们解释,旁观者都很认可他们的努力。

  古装与现代的冲击记者在汉服青年于北京某茶馆举行的聚会上,也经历了一次视觉与文化的震荡。现场一片时代符号交错———身穿唐朝或明朝装束的年轻人,手持数码相机、录像机、麦克风正忙碌着。另外一些坐着聊天的汉服打扮者,虽然不使用现代工具,但言谈举止和身体语言依然是现代的。现场40余名汉服青年,展现各种不同款式:有员外装、富家太太装、小姐装、小家碧玉装,最多的是儒装。不过,穿者有的衣、帽、鞋全副古装上阵;也有人身上穿汉服,头却是光的,露出现代发型。细看下,“汉网”管理员李敏辉脚上踩着一双运动鞋。在这群热情的汉服倡导者看来,细节与完整性并非最重要的。来自上海的王允是现场积极分子之一,也是“霓裳恋”汉服知识竞赛参赛者。他告诉记者说:“中国56个民族中只有汉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服装。”徐惠英则介绍说,交领右衽宽袖博带,才是汉族服装的特色。

  通过服装寻找文化汉服,作为汉文化的标志,成为年轻人复兴民族文化冲动的载体和寄托。通过挽回在历史中失落的汉服,年轻人也在寻找汉文化的骄傲。不过,正如一些学者指出:汉服复兴是非常大的问题。即使在清以前,汉族传统服饰和外来文化的相互融合也从未中断,赵武灵王强制推行“胡服骑射”、唐代的圆领窄袖,都是中国服装史上几次“混血”。随着汉服活动的发展,这个问题将更尖锐地被提出。热血青年凭个人努力,带起社会对汉服的关注。而这场运动,则需要更多人继续进行理论的填充、实践(例如设计更多适合现代生活的汉服款式)的积累才能显示出意义。新加坡《联合早报》)(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