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逊尼派反对未果 五分之四选民投票支持宪法草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4:39 水母网

  伊拉克宪法全民公决结果25日终于揭晓。

  尽管逊尼派表现出了极大的参选热情和坚定的反对决心,但仍未能实现否决新宪法的目标。在这次“民主投票”中受挫的逊尼派会更多参与政治进程还是进一步倒向反美武装,现在还难下定论。

  但“基地”组织和其他反美武装近日来已经以一系列血腥袭击清楚表明,这个国家的动荡并非通过一两次选举就能结束。

  宪法公决79%伊拉克人支持新宪法

  在经过10天的反复计票后,伊拉克选举委员会25日公布了全民公决的最终结果:在伊拉克全部18个省中,仅两省有三分之二以上选民反对新宪法。从全体投票者来看,有79%的人支持,21%的人反对。

  在逊尼派占绝对多数的安巴尔省和萨达姆家乡萨拉赫丁省,反对票比例分别达到96%和81%。但在最关键的另一逊尼派多数省份尼尼微,只有55%的投票选民说“不”。

  伊拉克临时宪法规定,正式宪法的通过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不得有3个或3个以上省份的三分之二多数选民投票反对;在全国范围内,必须有半数以上选民投票支持。

  因此,新宪法宣告获得通过。“不论公决结果如何……这都是文明的一步。它将带领伊拉克走上真正民主的道路,”伊拉克选举委员会发言人法里德·阿亚尔说。

  国际社会盛赞伊推进民主进程

  美国、英国、欧盟、北约等纷纷对伊拉克通过新宪法表示祝贺。

  “这是伊拉克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天,”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说,“我们祝贺伊拉克人民。伊拉克政治进程正继续向前推进。令人鼓舞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这一进程中来。”

  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说:“伊拉克人民已经再次表明了他们对抗恐怖分子和加入民主进程的决心。”他称这次公投是“在建设一个民主、稳定和包容的伊拉克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欧盟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贝妮塔·费雷罗-瓦尔德纳说,伊拉克此次公投的投票率高达63%,这“表明了对民主改变的坚定承诺”。

  只有联合国在有关这次公投的声明中指出了暗藏的问题。“这次全民公决的结果表明了伊拉克政治对立的严重程度。这对所有伊拉克人构成了一个现实的挑战,并凸显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包容的对话的重要性。”

  逊尼派指责公投存在严重舞弊行为

  与西方国家一片赞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公投结果不满的伊拉克逊尼派人士纷纷站出来,指责这次公投存在严重舞弊行为。

  伊拉克宪法起草委员会成员、逊尼派领导人萨利赫·穆特拉称这次公投是“一场闹剧”,并指责伊拉克政府在几个逊尼派占多数的省份偷走部分投票箱,以减少反对票的比例。

  逊尼派政治组织“伊拉克人民大会”发言人阿德南·杜莱米说,由于计票时间太长,许多逊尼派人士都怀疑这其中可能存在舞弊行为和暗箱操作。但他表示,“伊拉克人民大会”将引导民众参加定于12月中旬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

  不过,负责为伊拉克选举提供技术协助的联合协助团负责人卡丽娜·佩雷利说,这次公投的结果准确无误。

  恐怖分子又掀爆炸浪潮

  由约旦人阿布·穆萨卜·扎卡维领导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25日在互联网上发布声明,宣布对前一天巴格达市中心巴勒斯坦饭店遇袭事件负责。声明说,袭击的目标是“情报特工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私营保安公司的肮脏藏身地”。

  25日,暴力事件仍在上演。在位于巴格达以北250多公里处的库尔德人聚居城市苏莱曼尼亚,一辆自杀汽车冲入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高级官员穆拉·巴赫季亚尔的车队。车队的7辆车中有2辆在爆炸中受损,另有2名警卫受伤。仅仅45分钟后,又有一辆自杀汽车在库尔德地方部队驻守的一栋当地政府建筑附近爆炸,造成12人死亡。

  新闻分析宪法通过危机犹存

  □据新华社电

  虽然漫长的制宪过程暂告一段落,但伊拉克的危机远没有结束。

  危机一 公决被美国操纵

  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伊全民公决刚刚完成之后就放话说,她相信宪法草案能通过。舆论指出,她在计票过程刚刚开始时就作出这番论断,恰好证明了公决是一场被美国操纵的“政治秀”。

  危机二 逊尼派遇困境

  阿盟秘书长穆萨近日到巴格达就公决后伊各派间如何实现和解进行斡旋。他拜会了过渡政府领导人、什叶派宗教领袖以及库尔德领导人等,争取他们支持召开拟议中的伊全国和解大会。诸多迹象表明,部分逊尼派政党已接受目前的现实,认识到了加入政治进程的必要性。

  危机三 未来的博弈

  伊拉克各方对宪法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将敏感问题留到年底大选产生正式议会之后再加解决。目前的草案只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框架,真正的利益争夺还未真正开始。如果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分别占有北部和南部的石油资源,而逊尼派被排挤到资源贫瘠地区,这将激化矛盾,甚至埋下内战的伏笔。□赵卓昀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责编 王军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