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禽流感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全球面临严峻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23: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柯志雄

  北京报道

  “这是最严峻的一次。”

  11月3日,沈盛华(James H. Sumner)在结束了中国农业部和美国农业部就禽流感防控在北京首次举行的联合研讨会回国前,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半个多月前刚当选为国际家禽协会主席的沈盛华,是隶属美国农业部的非盈利会员制组织——美国家禽蛋品出口协会——的总裁,在协会任职的近15年中见过多次大风大浪。

  然而,今年10月以来禽流感的全球蔓延已经开始暗涌国际禽类贸易的更大风浪。

  11月1日,中国

商务部等4部门发布进口禁令称,即日起暂停进口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日本、朝鲜、罗马尼亚等14个发生禽流感国家的禽类及其产品。

  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禁止从克罗地亚进口活鸟、家禽和未经处理的羽毛制品。此前,针对土耳其、罗马尼亚、俄罗斯以及希腊,欧盟已经宣布了同样的禁令。另外,欧盟去年下达的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9国的禁令,至今也没有解除。

  然而,这还只是近期对禽类贸易下禁令的诸多国家名单中的小部分。当避“鸡”唯恐不及成为下意识的行为时,世界范围内的禽类贸易景况大受影响在所难免。

  而在同一天,芝加哥的大豆期货交易商们正在焦急中等待着下周四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1月份产量预测报告,以此明确今年结转库存的调整幅度。养禽业是大豆的下游产品之一的豆粕消费的最大用户,禽流感在全球的频发严重影响大豆和豆粕需求,令主要大豆出口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普遍承压。

  2004年全球禽肉出口总量达到了614.8万吨,而“以邻为壑”的禁令正挑战着自2003年以来急速上扬的禽类国际贸易行情,影响着全球禽类贸易格局,并顺势使与禽类生产加工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屏息静气。

  全球“禽游团”

  当隐去所有的人、建筑物等等背景,单留下家禽作为主角,将国际贸易中的禽肉商品“折合”成鲜活的生物——由于喂食等方面的困难,活禽实际上在国际禽肉贸易只占极其微小的一个部分,眼前是让绝大多数人瞠目结舌的场景:数十亿鸡、火鸡、鸭、鹅集合成的“禽游团”穿山越岭、跨江过海,在国与国之间游荡。而如果它们从地球到月球列队,至少能排2-3列。

  人均GDP800-3200美元的国家是此等“国际旅游”的大热门。历史数据显示,这些国家动物性蛋白需求成长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美元的国家禽类消费成长速度尤其快。

  这一复杂的场景让人眼花缭乱。大成东北亚公司隶属亚太地区大型农畜食品企业——大成集团,其内部合成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农业部等来源的数据形成的一份《全球肉品产销与贸易格局》大略地廓清了禽类国际贸易的主要线路。

  在过去的15年中,国际肉品价格指数走出了一道缓和且局部多变的“V”字形曲线,经历1990年-1998年的逐步下滑,以及1998年-2003年的盘整之后,坚决地扭头向上。

  这波行情是鸡和火鸡的胜利——全球禽肉贸易中的两大品种,令鸭和鹅望尘莫及。

  仅在去年,肉品全球供应中占1/3的禽肉,每公斤价格涨幅就高达近0.4美元,这意味着在去年卖3只鸡,就能抵得上前年的4只鸡,涨幅仅次于羊肉,却大大超出猪肉和牛肉的涨幅。与之匹配的是,全球禽肉生产量在过去的5年中均增长了近一成,而禽肉出口总量增长更超过二成。

  1985年,主要肉品出口国的禽肉出口量位居牛肉、猪肉之后,上世纪90年代初超越猪肉出口量,2000年超过牛肉。自此名次被固定,专家预估禽肉与其他肉品出口量的差距在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拉开——但这个预估有个前提,“如果禽流感不给禽肉行业带来太大意外的话。”

  而在世界禽肉生产量排行榜上,美国独占鳌头,中国和巴西以接近一半的产量分列二、三名,欧盟紧随其后。禽肉生产的“第二阵营”中,包括墨西哥、印度、日本等7国,平均产量在百万吨等级。其他国家只占将近一成比重。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4年,中国禽肉产量为136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7822万吨的17%以上。

  但产量与进出口情况在禽肉贸易中并没有太大的对应关系,消费结构、贸易政策等诸多因素很大程度影响着后者——例如全世界的鸡爪蜂拥中国,大比例的鸡腿涌向俄罗斯。2004年全球禽肉出口总量达到614.8万吨,其中巴西和美国禽肉出口量超过200万吨,比欧盟高出一倍多。

  在进口中,嗜食鸡腿的俄罗斯是诸多禽肉出口公司眼馋的“低价区”——平均销售价不高,但进口量占了全球的近1/4。一位禽食品公司的高管开玩笑说,“可惜一只鸡只长两条腿”。而“高价区”日本则在进口量中占了近1/8,按金额计算的进口比重还要更高些。

  禽流感改变的贸易格局

  在禽流感恐慌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各国消费者普遍的行为表征。不断发现新的禽流感病例,直接影响到禽类产品的销售量,法国、意大利、希腊、克罗地亚等国尤为明显。在此前10月27日有媒体报道,法国贸易联合会负责人热罗姆·贝迪耶说,“按我们的统计,上周禽类产品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而希腊一家饭店的老板瓦萨马基斯说:“这是我们的灾难,人们现在只吃猪肉。”

  “国际家禽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吁更多力量共同对付禽流感,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恢复生产。”沈盛华说。

  如果说影响全球禽肉消费是各国业者共同的担忧,禽流感改变着的出口市场则是他们各自的忧虑。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禽肉主要出口国之一的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下降显著,从泰国一度上升现在又遭遇挑战,从美国的进口亦下滑明显,唯有来自巴西的冻禽不断攀升。

  禽肉出口的“美-巴”第一阵营去年出口了近460万吨禽肉,占全球总出口量614.8万吨的3/4,其中巴西5年中增长了2倍。美国和欧盟略有萎缩,而萎缩更为明显的中国和泰国,从5年前出口接近巴西的一半,下降到眼下只及后者的近1/10。受去年禽流感影响,中国家禽产品全球出口总额仅为6.5亿美元,同比下降23.7%,而且2001年至今欧盟仍未解除对中国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

  美国和巴西在禽肉出口上的竞争不止在日本一个国家,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巴西的竞争力很吓人,“土地便宜,谷物便宜,人工便宜。”

  但令美国等更为担忧的是,除了巴西,殚精竭虑争夺禽肉出口的生力军还包括阿根廷、阿联酋、沙特和罗马尼亚。这些国家去年的出口量虽然仅在1万-10万吨间,但过去5年中增速最低的也在50%以上,而阿根廷和罗马尼亚更是增长了6倍。

  而一些国家鼓励本国禽肉生产更是加剧了一些主要出口国的担忧。以俄罗斯为例,今年关税配额定为105万吨,其中美国占77万吨,占73%,但1-6月进口量显示,57.7万吨中美国仅占62.4%,巴西向俄罗斯出口了10万吨。与此同时,关税配额制度助涨了俄罗斯国内禽肉市价,去年禽肉国内产量比前年增加了13%,是1997年的4倍多,今年预估将成长到74万吨。

  此外,产品结构也在慢慢出现一些变化,尽管禽肉出口中冻禽比例仍占绝对大头,但熟食上升很快。抓住个中机会的企业业务成长很快,大成东北亚公司如今每年向日本出口2万吨串肉,被誉为日本“串王”。而巴西等国亦觊觎这一高附加值细分市场。

  鸡对鸭讲:突破贸易障碍

  鸡肉煮熟就没有问题,沈盛华抓住每个机会教育身边的人。而在全国乃至全球不同地方,不少官员带头吃鸡以示安全。对于一些人“恐禽”而不吃鸡,中国科学院武汉

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李天宪认为,“现在是有一点过度恐慌。”

  “即使没有禽流感,也有类似情况。主要是按照所谓的卫生、健康标准来严格食品、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这个历来都是贸易限制主要手段之一,现在出现禽流感问题,一方面出于防止禽流感进入境内,同时也可能作为一种贸易限制的措施。这两者没办法截然分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认为。

  10月2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发表声明表示,那些“先发制人”、对无论受禽流感影响还是未受禽流感影响的国家都全面实施禁令的做法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精神,不符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有关标准和规定。粮农组织认为那些对未出现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实施禁令“增加了禽类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波动性”。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国家的禁令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打压竞争对手,但由于与禽肉相关的产业链很长,总的利益得失难以计算。在一位专家描绘的图中,这条链近似麦穗,主干是谷物农民-谷物公司-船舶以及谷物仓储公司-饲料公司-畜牧农民-电宰工厂-肉品深加工厂,主干的两头又分别分出肥料、农药公司、种子基因公司,以及零售商、快餐、速食店,而从船舶及谷物仓储公司分出的“穗”有油脂、面粉公司-综合食品公司,从畜牧农民分出的“穗”有动物药品公司以及种鸡公司-动物畜种基因公司。

  “这么复杂的一条链,每个国家各个部分都有些比重,就算你禁止别的国家的进口有利于国内的禽肉公司,说不定会损伤另一部分的利益。总的利益得失是很难计算的。”一位生物学院负责人如是说。

  “比如说,你禁了咱们的鸡,如果反过来影响到你国内的期货行情,那又怎么算。”有金融界人士提醒记者,贸易障碍的影响甚至不仅限于上述链条。

  “禽流感不止是业者的麻烦,也是政府的”,沈盛华希望通过更多的政府间沟通,使行业走出目前的艰难,而近日中国农业部和美国农业部就禽流感防控在北京首次举行的联合研讨会开了个好头。

  在上述会上,两国代表肯定了对方过去的积极努力,还确定对两者的兽医研究机构可在疫情监测、应急反应、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以及疫苗研究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