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英国前驻美大使证实布莱尔在伊战前受美国诱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9:48 大众网-鲁中晨报

  据路透社消息,英国卫报从今天起将连载《华盛顿秘闻》,一位前英国高级外交官克里斯托弗·梅耶尔在今天发表的评论中称,首相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前受到了“美国力量的引诱和迷惑”,结果未能对美国的政策施加影响。克里斯托弗·梅耶尔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他在伊战前担任驻美大使。

  他说布莱尔首相不仅没有利用许多制衡手段劝说布什总统推迟对伊动武的时间,而
且未能设计伊拉克战后蓝图。“也许在发动伊战上我们是美国的小兄弟,但是我们手中的牌是美国不想单独发动伊拉克战争。如果英国坚持不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后的伊拉克也许会避免至今仍造成大量伤亡的暴力活动。”克里斯托弗·梅耶尔称,布莱尔首相全然没有和布什讨价还价的兴趣,“布莱尔首相因为高高在上的道德因素,才选择反对萨达姆,支持布什。尽管布莱尔首相及其官员长期屈服于美国权势,道德因素是布莱尔狮子狗(Blair the Poodle)的有力借口。”

  “但是道德因素,以及对盟友的无条件支持有其弊端。这样就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由盟友掌握。道德因素和对盟友的无条件支持忽略了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土库曼人以及亚述人盘根错节的恩怨历史。阻碍和美国政府进行艰难却必须的交涉:撒切尔夫人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重,而布莱尔似乎对此不感兴趣。

  这位前驻美大使指责布莱尔首相未能和布什总统“实话实说”。“布莱尔首相是否以清楚明白的语言告诉布什他不能支持美国,除非英国的愿望得到满足。我怀疑这一点。”英国驻美使馆反复建议英国政府运用制衡手段,但是政府无动于衷。如果对伊动武能够从三月拖延到秋天,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将有数月时间确定萨达姆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使美英和俄法达成谅解,而这两国是对伊动武的最大质疑者;增加国际社会的支持,而不是以“临 时拼凑起来的联军”对伊动武。

  这位前外交官可以接触布什政府所有重要角色,这一点无人能及,他的书提供了在2003年3月发动伊战前的18个月里白宫和唐宁街决策的最详细描述。克里斯托弗·梅耶尔当时支持对伊拉克动武,但是现在评价 这场战争说“历史将最终判定入侵伊拉克观念和行动上都是错误的。”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布莱尔首相因国内问题遭受抨击、美国副总统切尼办公厅主任利比被指控且美国内开始激辩入侵伊拉克的原因之时。

  克里斯托弗·梅耶尔在书中记载了和利比的一次谈话,利比告诉他说“英国是唯一起作用的盟国,这是有力的制衡手段。”但是这位前外交官说伦敦“政治土壤不适合制衡,或者不允许和最紧密的盟友也要采取强硬的谈判立场,而丘吉尔同罗斯福以及撒切尔夫人同里根打交道时无不采取强硬立场。”克里斯托弗·梅耶尔称在布莱尔首相最应该和美国讨价还价的时候,也就是在2002年秋天,“伦敦的政治 氛围是促使民意、议会以及工党支持战争。唐宁街10号不可能考虑到战争的后果。因为是唐宁街10号制定 外交政策,外交部同美国的所做的谈判就无关紧要了。”

  他质疑英国政府是不是过分依赖英国的军事和情报顾问战争不可避免的宿命结论,“以至于低估了自己的政治制衡手段以及影响时间发展轨迹的能力。”克里斯托弗·梅耶尔的一项主要指责是布莱尔首相未能戳破美国政府战争之后“伊拉克将一片光明”的信念,而这部分导致了今天伊拉克坠入混乱的深渊。克里斯托弗·梅耶尔回忆布什总统2002年在美英戴维营峰会上告诉内圈人士布莱尔“有球。”这位前外交官称英国未能抓住这些赞许,以制定出详尽的伊拉克战后蓝图为参战前提,而克里斯托弗·梅耶尔评价当 时的战后蓝图“有缺陷”“不成熟的”。

  “伊拉克战后蓝图是布莱尔首相展现'有球'的合适方法。”克里斯托弗·梅耶尔相信布什最终将屈服于压力。“实际上,如果在联合国遭遇反对,美国将不得不独自发动战争,我觉得布什会动摇。或者可以这么说,英国人的决定将成为白宫的决定性因素。”

  这位前外交官说战争延迟至秋天发动,结果会大不相同。“如果在伊拉克最乐观的预计都最终得以实现, 我们仍然要问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和英国人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大的困难,而伊拉克人更为艰难?如果英 美设计在秋天发动攻势,两国将会更有秩序的发动战争,更好的设计战后蓝图。”

  克里斯托弗·梅耶尔披露布什的政治顾问卡尔-罗夫曾告诉他布什等到2003年底甚至2004初发动战争都没有问题,这不会和美国总统大选纠缠在一起。(北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