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11:12 新华网 | |
新华网坎帕拉11月10日电(记者薛群 刘莉 陈才林)第九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正在此间召开,近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和专家与会。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其宗旨是通过地区、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促进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湿地公约》秘书处设在瑞士,目前它有缔约方147个。 签订一个保护湿地协议的想法源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世界各地的大片湿地被开垦,多种水鸟丧失栖息之地。1962年11月,当时的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现在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水鸟与湿地研究局(现在的湿地国际)、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现在的国际鸟类组织)第一次在法国召开会议,讨论湿地的保护。随后,经过长达8年的多次会议协商,最终形成了《湿地公约》文本。当时文本的核心内容是保护水禽。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召开国际会议,18个国家在公约文本上签了字。根据公约规定,只有当第7个缔约国递交批准书后4个月,公约才生效。于是在希腊递交批准书后,公约于1975年12月正式生效。 30多年来,公约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机构。缔约方大会是它的决策机构,负责评估公约的执行情况,改进公约的工作方向。它下设常务委员会和秘书处。此外,它还设有科技评审组和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小额赠款基金。国际鸟类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湿地国际和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为《湿地公约》正式确认的伙伴组织。 自1980年11月在意大利的卡利亚里召开第一届缔约方大会之后,缔约方基本上每3年召开一次大会。今年的坎帕拉大会是第九届缔约方大会,也是《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次在非洲大陆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