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胡锦涛考察鲁尔区 探寻德国老工业基地转型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9:4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晖、李岩):在德国鲁尔工业区施泰因工商企业园内,耸立着一座62米高的“井架办公楼”。这座风格奇特的建筑,是由当年采煤的井架改建而成的。井架顶部的机房,如今已经改建成鲁尔集团煤矿房地产公司的办公室。这座“井架办公楼”记录着鲁尔工业区产业转型的历程,也是德国老工业基地改造演进的缩影。

  11月12日下午,施泰因工商企业园井架办公楼下,数百名身着白色工装服的工人,手持中德两国国旗,在欢快的迎宾曲中,迎来了远道而来的贵宾――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鲁尔区是德国传统煤钢基地,在德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国际煤钢供求发生深刻变化,鲁尔区工业基地也受到老工业衰落和就业人数下降的严重困扰。自那时起鲁尔区开始致力于经济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东北及西部的许多重工业基地如今也面临着产业转型的严峻问题。如何使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青春,胡锦涛主席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前往鲁尔的。

  在听取了有关鲁尔工业区的转型历程后,一直高度关注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的胡主席关切地问道:“工业转型当中一个难点就是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从你的图表上看到,从1960年到现在,有50多万人已经转到其他行业就业了,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些人现在就业状况,特别是结构组成情况。”

  鲁尔集团煤矿地产公司总经理诺尔回答说,当地将以前的矿区改造后,开发成绿地、居民中心,物流中心、工业园区,以吸引企业来园区落户。与此同时,政府还扶持当地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职业培训学院。

  随后,胡锦涛主席参观了煤矿地产公司的井架办公楼,并对这一富有创意的改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陪同参观的诺尔介绍说,鲁尔区在资源枯竭后,当地政府将工厂和矿山加以巧妙利用,变废为宝,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方特色,使此处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告别鲁尔集团,胡锦涛主席来到艾林豪森物流中心。这个占地200公顷的物流中心也是因地制宜建在煤矿堆放煤干石的原址上的。在经济转型之初,鲁尔工业区就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世界最稠密也最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便利的交通使这里成为欧洲的物流中心。2003年进驻这里的瑞典宜家家居公司负责人向胡主席介绍说,这里是该公司在欧洲的货物分流中心,主要负责为德国及邻国的顾客配送通过互联网订购的宜家商品。目前,宜家的员工中,30%为原鲁尔区的矿工。胡主席听完介绍后表示,当地结构转型方面的经验提供了很多启示。

  随后,胡主席又来到了64岁的退休矿工特瓦迪的家中,和他们一家三口亲切地聊起家常。

  特瓦迪曾学习采煤,当过钳工、井下机器安装工、销售工程师等,并多次前往中国,在多个省市负责安装调试德国向中国出口的矿井井下支撑设备。在两层高的红砖小楼中,特瓦迪迎来了中国贵宾。“这次我来德国,很希望到普通的德国家庭看看,听说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就感到更加亲切了。”

  特瓦迪告诉胡主席,他在中国有许多矿工朋友,还常听他们谈起胡主席,所以他今天在家里接待胡主席一点也不感到紧张。

  他说:“我们到中国销售设备的人很多是井下工人,我们经常受到中国矿工的邀请到他们的家中去。我们就像德国的使者一样,代表着德国的形象。我们从中国朋友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胡锦涛主席说:“德国朋友勤奋、智慧,有很强的责任心,工作一丝不苟,这些值得我们学习。”

  特瓦迪21岁的儿子丹尼斯告诉胡主席,他正在鲁尔集团下属的采矿咨询公司参加培训,以后准备上大学学习焊接技术。胡主席亲切地表示,希望特瓦迪一家人一起到中国作客。

  夜幕已降临。胡主席的车队慢慢驶离,车窗外,昔日矿区的万家灯火中,曾经的矿工依依不舍地挥手……相关专题v胡锦涛访问英德西韩四国并出席APEC峰会2005-11-07 11:38:34

  v胡锦涛访问越南2005-10-26 09:46:13

  v胡锦涛访问朝鲜2005-10-24 10:05:12

  v胡锦涛出访加拿大、墨西哥2005-09-09 17:14:4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