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英伦奏响中国《盛世华章》--伦敦盛赞故宫文物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9:33 中国西藏新闻网

  “中国红”为之喝彩

  11月7日晚,华灯初上的夜空增添了几抹浓浓的“中国”色彩——英国首都伦敦的标志性建筑都披上了“中国红”,为中国文化喝彩。

  位于伦敦市商业中心的皇家艺术学院换上了东方韵味的装饰,院中的喷泉魔幻般地
呈现出红色。而特殊的灯光效果也使泰晤士河两岸的英国航空公司的“伦敦眼”摩天轮以及著名文化中心萨默塞特大厦幻化为耀眼的红色,让人沉醉。改变颜色,对于“骄傲”的伦敦来说,这还是第一次。

  当天,名为《盛世华章》的中国清朝三代皇帝展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正式向媒体开放。400多件展品尽显1662年至1795年“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宫廷艺术和卓越文化。

  展品中,95%来自故宫博物院,除了130多件书画作品外,还包括了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皇袍、皇宫家具、西洋器具、兵器和大典盔甲等。不仅如此,此次展品得到中国国家文物局的特别批准,国家一级文物占30%,远远超过常规的15%的限制,展品质量之高为皇家艺术学院前所未有。

  这是迄今为止英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宫廷艺术展,也是故宫博物院出借国外展出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一次展览。其中大部分文物是第一次“走”出国门,更有许多文物因为空间和环境所限,在国内都未展出过。

  主持《盛世华章》的牛津大学教授杰茜卡·罗森说:“故宫博物院这次非常慷慨,我们想要的东西几乎都拿到了。英国观众再也没有机会在同一个屋檐下欣赏到如此众多的中国艺术珍品。”

  此次展览于9日正式开展,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日下午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了在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盛世华章》故宫文物展的开幕式,并一同为文物展开幕剪彩。剪彩后,胡锦涛主席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一起参观了展览。女王在参观过程中,对文物珍品丰富的艺术与文化内涵深表赞叹,并指出,这次《盛世华章》故宫文物展的举行将促进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这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4月结束。

  珍品尽显皇家气派

  展览分为11个部分,除了为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设立分厅外,还分别展示了宫廷、祭祀、宗教、疆土、外交、文人书画等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让观众感受清朝疆土的扩张、民族的融合、文化的多样。

  18世纪中期,经历“康乾盛世”的中国清朝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土耳其的奥斯曼王朝并称“欧亚三雄”。题为“帝国威严”的第一展厅首先以三朝皇帝身着龙袍、端坐龙椅的大典圣像轴开始,展示皇帝穿过的朝服、红漆云龙纹宝座、围屏及碧玉香筒,还有精雕细刻的御座、屏风、与之相配的香炉和珐琅仙鹤等显示皇家气派的各种物件。“清廷”展厅则以皇帝颁旨绘制的画轴、手卷和画册为主要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清帝皇宫、北方狩猎(木兰围场)、康熙、乾隆数次下江南、康熙八十大寿、乾隆六十诞辰等帝王宫廷重要的生活场景。

  清代开疆扩土、雄踞欧亚,“扩展领土”是展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散发冷光的盔甲、细致刺绣的马鞍、康熙带兵乘坐的轿子和“八旗军”的彩色盔甲,让人遥想起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浴血时代。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面临融合多种文化、宗教和民族的难题。宗教和祭祀两个展厅分别以玲珑宝塔、塑金佛像、天文仪器等多种物品,展示了三朝皇帝对萨满教、藏传佛教、道教的尊重和对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崇尚。

  自1995年的“非洲:艺术之陆”、2002年的“阿兹特克”和今年初的“土耳其:千年之旅”之后,《盛世华章》沿袭了皇家艺术学院对世界卓越文化的探寻,展览中不乏让人流连忘返、驻足凝视的艺术珍品:

  雍正时期江西景德镇烧制的一只单色青瓷釉茶壶光泽柔亮、细腻滑润。

  康熙52年(1713年)为圣祖玄烨六十大寿而作的青花万寿瓶胎厚体硕,造型端正,外壁用青花料书写有1万个不同字形的篆书“寿”字,书法圆劲沉着,字体结构稳健,完美结合了中国瓷器和书法艺术。

  出自乾隆年间的会昌九老图玉山,以镂雕、深浅浮雕和阴线刻纹等多种手法琢成四面相通的山水人物图景,展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高手者8人(胡杲、吉戈、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会昌5年(公元845年)于洛阳香山聚会宴游的故事。玉山上,亭台楼阁、松柏相应,在不到115厘米高的一块玉上,生动刻画出14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堪称玉之极品。

  除了宫廷艺术,《盛世华章》还单独为清代三朝的文人学士开辟了一个展厅。其中有清初“四王”画派之首王时敏的一幅杜甫诗意图,描绘的是“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的优美意境。

  而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的恽寿平的作品也在展览之列。他43岁时为留耕画的《花卉册》,运笔飘逸潇洒,达到了“维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的形神皆备境界,反映出他成熟后的风格。

  清代初期,中国开始受到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影响,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看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些缩影。其中一个鹤顶亭钟表就是18世纪著名的伦敦制表匠詹姆斯·考克斯制造的。

  而展览中更多见的则是在中国鼎鼎大名的意大利传教士、清代宫廷画匠郎世宁的作品。其中《嵩献英芝图》展示了作者扎实的欧洲绘画功底,造型准确、精细,挺立的白鹰,羽毛的质感很强;弯曲盘绕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并适当绘出光线照射下的阴影,使图中的物像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现代盛世奏响往日华章

  1973年,皇家艺术学院曾举办过“中国天才:考古发现展”,参观者超过了77万人次。而《盛世华章》的主办者相信,此次展览将吸引更多迷恋中国艺术和文化的英国民众。学院执行秘书玛丽安娜·史蒂文斯强调:“此次《盛世华章》展览正值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也是皇家艺术学院首次主办大型中国主题展70周年,有如此众多的炫目展品参展是对两个纪念日的庆祝。”展览主讲人牛津大学墨顿学院院长罗森教授说:“皇家艺术学院在1935年和1973年主办的两次重大中国主题展,显示英国公众对中国深为着迷。此次展览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人们对中国突发的兴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次展览也象征了英国与中国持续关系的一个非凡瞬间。中国的慷慨和展品的高水平对我们来说实属罕见。”

  中国来了,带着往日的“盛世华章”登陆英伦。正如此次展览的另一位负责人阿尔福雷达·默克所说:“《盛世华章》展示的是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展示的是一个因为教育、语言和知识而受到尊重的中国。”

  然而,此次展览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中国在伦敦2006”活动的前奏。伦敦市长利文思通说:“从明年1月29日中国农历‘狗’年春节开始,伦敦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举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以中国为主题的活动,展示伦敦与中国长久以来的关联和更重要的未来合作。”届时,牛津街、摄政街等商业中心,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海事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国家肖像博物馆、杜骚夫人蜡像馆、伦敦动物园、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著名机构都将参与。

  而从明年3月开始,“中国杯”帆船比赛将从伦敦泰晤士河出发,涉越1.5万英里,带着英吉利海峡的气息,直奔东方明珠——上海。

  为《盛世华章》提供资助的高盛公司副董事长理查德·尼奥德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们很高兴能将中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展示给英国公众。”

  中国的经济发展让世人惊叹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如果没有现代的盛世,往日的华章也难以奏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