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日自卫队"升格"威胁邻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15:50 国际在线

  香港大公报24日发表亦菲撰写的文章,认为日本自民党2005年提出修宪,与1868年的日本天皇颁布《宸翰》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不仅仅是历史巧合,而是日本右翼要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预兆。文章说,日本自卫队“升格”,对世界人民恐是凶多吉少;对日本人民而言,也会是吉少凶多。结局如何,人们等着瞧!

  新华网消息:日本自卫队将于明年“升格”为“自卫军”了。这是日本执政的自民
党11月22日通过了旨在“让日本在国际安全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新宪法草案。根据这个宪法修正草案,日本将在60年后再次拥有名义上的军队。

  无疑,日本自卫队“升格”在亚洲立即成为引人注目的事件。新宪法草案新增加了“日本可拥有用于自卫的军事力量,军事力量可以参加国际安全行动”。这一条既是日本对近年出兵伊拉克法律上的填补,也是对日本国民强烈反对境外陈兵的“封口”。同时更是为下一步出兵他国作法律上的准备。而后一点,正是日本人民和亚洲人民深感担忧的。

  用堂皇借口出兵他国

  允许出兵他国,尽管日本政府可以打出堂而皇之的“国际安全”理由,但人们记忆犹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抛出侵略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幌子就是“大东亚共荣圈”,就是以所谓“文明”的日本为盟主,治理所谓“非文明的支那”乃至其它国家,建立以日本为殖民者的新殖民帝国。而这个“大东亚共荣圈”又孕育于日本1868年以天皇名义发布的《宸翰》,公开宣扬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同年6月,天皇政府改革官制,将中央负责外务工作,外国官的职责明确规定为掌管“国际交往、监督贸易、开疆拓土”。正是在日本“开疆拓土”的法律精神鞭策感召下,日本从十九世纪以来,每隔10年就要进行一次对外侵略战争。1874年,日本对台湾发动了侵略;1884年中日军队在朝鲜发生了冲突;1894年至1895年,日本挑起了甲午战争;而进入二十世纪后,日本每隔5年左右挑起一次军事行动。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1904年至190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与俄国作战等等;再到后来,就发动了“9.18”和“7.7”事变,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直至1945年向中国人民投降,残杀了3000多万中国人民。

  日本自民党2005年提出修宪,与1868年的日本天皇颁布《宸翰》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不仅仅是历史巧合,而是日本右翼要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预兆。

  “实力”体现于建军宗旨

  人们之所以关注日本自卫队的“升格”,还在于近年日本右翼利令智昏。自小泉2001年4月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先后5次参拜供奉14名对外侵略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今年自民党在大选获胜后,小泉首相于10月17日再度参拜靖国神社。而在近日于韩国举行的APEC会议期间,小泉又置天下之不韪,再度发出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的叫嚣。而日本新任外相麻生太郎则与之相呼应,公开表示:靖国神社中的游就馆“没有美化战争,而是如实反映了当时的状况”。如此公开颠倒黑白,为被国际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涂脂抹粉。这只能证明,在日本右翼左右下,日本当局与和平路线离经叛道,而且越走越远。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1月22日所指出,根源在于日本国内总有一批右翼势力在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不承认侵略罪行。而与日本右翼参拜靖国神社相呼应,日本的恶邻行动也不断冒出。比如,妄图染指中国领土钓鱼岛;单方宣布开发东海油田;篡改历史教科书等等,若把这一系列事件联系一起,人们就不难看到,日本自卫队“升格”是与日本右翼的对外扩张的图谋息息相关的一个信号。

  据日本媒体透露,目前日本自卫队已有海上扫雷、反潜作战、常规潜艇、F-2战斗机、高技术导弹、训练水平、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在内7项“世界第一”。因此,日本自卫队千方百计“升格”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军事实力膨胀的原因。

  诚然,日本自卫队的“升格”,并不是实力象征。一支军队有否实力,不在于武装到牙齿,也不在于标上什么“军号”,而是在于其建军的宗旨。假若出于扩张的需要,那么,注定与世界人民为敌,注定其必然遭到惨败的下场。反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不就是以失败而告终身败名裂的吗?

  日本自卫队“升格”,对世界人民恐是凶多吉少;对日本人民而言,也会是吉少凶多。结局如何,人们等着瞧!相关专题v日本自民党提交修宪草案2005-11-22 15:28:3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