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元素 韩国端午祭申遗引发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9:10 国际在线

  官奴假面剧

  国际在线消息: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近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到韩国之后,江陵市长与500多名江陵市民敲响了悬挂于市政府广场上的临瀛大钟,并举行了传统的农乐演出和焰火表演,以示庆祝。这个消息在端午节发源地的我国,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与中国端午节不同

  端午节传入韩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江陵为代表的“端午祭”文化深深地打上了韩国文化和民俗的烙印。中国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插艾蒿等在“江陵端午祭”中并不存在。江陵市距首尔(汉城)240公里,每年在这里举行的“端午祭”历时一个多月之久,是融儒教、佛教、巫俗等为一体的传统祭祀活动,由祭礼、表演、商人集市等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祭祀仪式,它完整地保存了韩国传统祭祀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在端午活动场举行的官奴假面剧是韩国现存唯一的哑剧,很好地保留了韩国传统巫术表演艺术的精髓。

  重点保护的“无形文化财产”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飞。在此期间,出现了重视西方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韩国文化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文化上的全盘西化,将使民族文化逐渐枯萎失传,使民族精神受到抑制。于是从60年代开始,民俗文化的搜集研究受到了重视,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被作为“无形文化财产”保护起来。1962年,韩国还颁布了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财(产)保护法》。

  1960年,韩国中央大学的任东权教授发现江陵市举行的端午祭活动非常有特色,于是撰写了调查报告,向文化观光部申请确认其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由于评委们对民俗文化缺乏了解,任教授一个个找评委介绍情况,直到1967年,“江陵端午祭”才正式被列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得以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到目前为止,韩国指定的国家无形文化遗产一共有100多个。获得认证之后,祭典中的音乐、器物、礼仪,特别是操办祭典的民间艺人,都会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保护和资金援助。

  引发国人思考

  关于“江陵端午祭”“申遗”的讨论最早开始于去年,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应。由于“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各种活动都不相同,专家建议的两国联合申报最终也没有成功。按照申报规定,一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次,所以中国无法与韩国同时申报,韩国率先得到了认定。当消息传来,国内各种声音再次响起,甚至有人提出,端午祭起源于中国,韩国不能据为己有。

  “江陵端午祭”入选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在给我们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中国中央电视台在今年端午节那天派出记者在北方采访,被采访者中几乎没人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在很多城市,“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而关于端午节其他的文化内涵和民俗形式都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在中国遭遇的一种尴尬。

  本报特别就此事采访了北大著名学者、教授张颐武先生。他认为,这个节日是中国人民与亚洲人民共同拥有的,这是全亚洲人民共同的创造和财富,既是我们的传统,也是别人的传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对亚洲文化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应该有大国国民的心态,更宽容、客观,因为这不是一场竞争,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人类遗产申请成功很光荣,但这也是一份责任,意味着申请成功的国家必须担负起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个人类共同遗产的责任。他还认为,我们应当反思,中华民族优美而有价值的传统历史文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宣传,我们对此做得还很不够。让年轻一代去学习,让世界去了解本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比如说,端午节发源于中国,这是历史的先后问题,我们有义务传播历史事实。

  来源: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