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政府的“倒巴”计划无人捧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5:01 《人物》杂志

  美国政府的“倒巴”计划无人捧场

  2004年下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酝酿新一届总干事的人选,因为巴拉迪的第二届总干事任期将于2005年11月30日结束。由于巴拉迪在处理和解决国际核问题上业绩显著,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35个成员国中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求他连任。经过慎重考虑,巴拉迪也明确表示将谋求连任。2004年9月底,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发表了关于巴拉迪决定谋求连
任的备忘录。但是,早已对他耿耿于怀的美国政府却不想让他如愿。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经建议巴拉迪考虑在第二任届满后功成身退,理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10大贡献国几年前曾经达成“日内瓦规则”,限制总干事的任期。然而美国的“劝说”遭到了巴拉迪的拒绝。在巴拉迪表态后不久,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又于12月13日对外界表示,美国反对巴拉迪谋求第三次连任,桌面上的理由还是“联合国各机构负责人的任期不应超过两届”。不过,人们心里很清楚,真正原因是巴拉迪曾在两伊核问题上与美立场相左,山姆大叔对这位不太听话的总干事不感冒,巴不得早点儿搬掉这块绊脚石。而之前,巴拉迪的前任、瑞典人布利克斯连续当了16年的总干事,美国也没有说一个“不”字。

  事实印证了人们的分析。就在麦克莱伦发表言论的前一天,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据三个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透露,几个月来,美国人窃听了巴拉迪和伊朗外交官的几十次电话,情报人员正在仔细分析这些谈话录音,希望从中能够找到巴拉迪“包庇”伊朗的蛛丝马迹,从而逼他离开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岗位。《华盛顿邮报》指出,尽管美国一直将窃听当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甚至连自己的亲密盟友也不会放过,但对巴拉迪这样的一位联合国高官使用这一非法手段,显示了布什政府内部的一些人对他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尽管外界有人喜欢把巴拉迪与“反美”联系在一起,但巴拉迪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反美情绪的人。对于“窃听”之事,国际舆论反映强烈,纷纷谴责,巴拉迪本人倒是表现平静。他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专访时表示:“我没有任何工作上的秘密交易需要隐瞒。但当你意识到自己不能跟妻子和女儿进行私人通话时,这确实让人感到不快。”

  由于美国政府中鹰派得势,鸽派失势,美国在外交政策上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强硬姿态。前一段时间,美国曾打算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赶下台,如今又把打击目标对准了巴拉迪。从“倒安”风波到“倒巴”风波,反映出美国政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作风。

  不过,美国的“倒巴”计划并没有得到欧洲盟友们的支持。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说,巴拉迪作为多边国际组织中寥寥无几的阿拉伯外交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澳大利亚前外长、现任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小组负责人的加雷斯·埃文斯也说,巴拉迪是这一职务的理想人选,“如果美国人认为在朝鲜、伊朗等问题上可以找到一个比巴拉迪做得更好的人,那他们对这个世界太不了解了。”甚至在布什政府内部,也有人支持巴拉迪。

  一波三折之后 成功获得连任

  虽然美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想找机会把巴拉迪“拿下”,但结果却令白宫很失望。

  首先,据透露窃听消息的美国官员说,在电话中,美国并没有找到足以把巴拉迪赶下台的证据。

  其次,美国的“换人”主张处境孤立。巴拉迪本人在国际上声望很高,不仅国际原子能机构中的大多数理事国都邀请他在第二个任期结束后继续留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于2004年12月初表示,中国对巴拉迪所做工作表示赞赏,支持他竞选连任IAEA总干事),就连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也支持巴拉迪连任。

  第三,美国很难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华盛顿邮报》指出,早在2004年下半年,美国国务院就开始对可能的候选人进行仔细的“审查”,其中只有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最合美国政府的意,但唐纳却不愿意挑战巴拉迪。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大出资国,它如果一意孤行,将巴拉迪拉下台并非没有可能。只是这样一来,美国本已不佳的国际形象便会更糟。考虑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民意难违,布什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松口。这被认为是美国外交上的一大败笔。阿拉伯世界知名的政治期刊《阿拉伯祖国》数月前曾刊登分析文章认为,缺乏支持、替代人选无着落,以及白宫内的鹰派人士副国务卿博尔顿欲出任新职,是美国最终放弃“倒巴计划”的三大原因。

  2005年6月9日,巴拉迪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会见后,赖斯正式宣布美国支持巴拉迪连任。同一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也对新闻界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下周就巴拉迪的连任问题进行投票时,美国将投赞成票。他还表示,对于美国以往与巴拉迪的一些分歧,美国持向前看的立场。美国期望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防止一些国家获取核武器技术等问题上进行合作。

  6月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维也纳举行为期一周的会议,重要议题之一是决定该机构下届总干事人选。由于巴拉迪是下届总干事的唯一候选人,不存在竞争,而且又得到理事会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因此,理事会会议一开始,大会主席便提出巴拉迪连任问题。没想到,日本代表团又节外生枝,以“程序不符”的理由提出异议,要求将巴拉迪的连任问题押后讨论。但绝大多数成员国已经在此问题上取得共识,因而都对日本的提议表示反对和不解。不过,为了维持理事会协商一致的精神,尽管只有日本一家提出异议,理事会会议还是多次休会,进行了数轮的私下磋商。直到最后,由于绝大多数理事会成员国的坚持,日本代表团才无可奈何地做出了让步。

  获得连任后,巴拉迪对媒体表示,他对理事会一致批准自己第三次出任总干事感到“诚惶诚恐”,并期待与美国展开良好合作。

  9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9届大会批准了对巴拉迪的任命,新任期从今年12月1日开始,共4年。围绕巴拉迪的去留展开的激烈外交角斗终告落幕。

  巴拉迪获得第三个任期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但他最终获得连任的事实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国的意愿。实际上,巴拉迪公平、公正的处事作风不仅是外交策略,也反映了他个人看问题的视角,这个视角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各国政府合作平台的要求恰好一致。

  据报道,巴拉迪连任后正在逐步兑现对美国的许诺,他计划与美方讨论在IAEA设立保障监督委员会,负责处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从事违禁核活动事宜(这项明显针对伊朗、朝鲜和利比亚等国的提议是美国提出的,巴拉迪曾一度持反对态度,最近才表示支持),特别是在伊朗问题上,他将采取一个更“不偏不倚”的立场。人们预计,这位肩负重任的总干事在未来4年中将面临更多严峻挑战,伊朗、朝鲜以及如何禁止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是最关键的几大问题。

  荣获诺奖,喜出望外

  当巴拉迪还沉浸在第三次连任IAEA总干事的喜悦中时,命运之神让他再次成为令人羡慕的“幸运儿”。

  10月7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该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共同分享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他们在和平利用核能和制止核能用于军事目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天,巴拉迪和夫人爱达坐在维也纳的家中,观看了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的电视直播。当时,巴拉迪还没有收到来自评选委员会的例行通知电话,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今年的殊荣获得者——两年前,巴拉迪就因试图阻止美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进攻

伊拉克而成为当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有力候选人。“生命中有很多比获奖更加重要的事情。”巴拉迪刚要如此安慰坐在身边的妻子,就得知了“令人惊喜的消息”。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授予那些在“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而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的工作,最清楚地体现了这种原则。通过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国际原子能机构防止了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巴拉迪更是勇敢地站出来呼吁加强这种体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郑重宣布。评委会主席米约斯则表示,今年的决定“不是特别困难”,IAEA及巴拉迪竭力防止核武扩散,确保核能只作和平用途,贡献“无可估量”。

  在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这项决定后,世界各地人士纷纷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巴拉迪表达了祝贺与称赞。虽然美国也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巴拉迪的获奖表示祝贺,但美国政府的心情肯定是比较复杂的。一些欧洲媒体在报道巴拉迪获和平奖的消息时说,这是“打了美国一记耳光”。

  当巴拉迪从电视直播中得悉获奖消息后,他用“感激、自豪、充满希望”这三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感受。他在维也纳的机构总部对新闻界说,此番获奖是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所从事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也将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实现其根本目标起到推动作用。他称和平奖给他和他的同事一个强烈信息:“继续做好工作,不偏不倚,刚直不阿”,“这个奖承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坚守的多边主义在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各种争端中的作用,它坚定我们的信念:在应对强权的时候,我们将坚守事实。”巴拉迪还表示,他长久以来一直坚持一种信念,即不同种族、不同信仰和不同国家的人民应在理解和团结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以铺就一条通往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道路。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