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靖国神社游就馆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9:00 每日新报

  “靖国神社”再次触动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的敏感神经。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11月 19日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记者问到靖国神社内游就馆的展示,是否把日本侵略战争粉饰成自卫战争,小泉以“不支持这种说法”相回应。时隔三日,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声称,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及其游就馆“并没有美化战争,只是如实展示当时状况而已”。

  新华社记者日前来到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的靖国神社内,了解游就馆真相。

  游就馆“展示当时状况”的手段主要有三种:隐瞒真相、倒置因果和歪曲事实。因此,麻生太郎所谓“如实展示”,不过是皇帝新装罢了。

  隐瞒真相

  游就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展厅内保存着日军“战利品”,包括当年从中国旅顺清军要塞缴获的德国克虏伯公司 1885年出产的 12厘米口径大炮。着意表现日军“勇猛”的同时,这一展厅隐瞒了在日军肆虐下旅顺全城只剩下 36人的事实。

  “北清事变”(即八国联军侵华)展厅文字说:“占领北京后,日本军队的有序行动与列国军队的掠夺形成对照,深受北京市民信任和称赞。”

  而这些文字说明“省略”之处,包括日军当时从清朝户部抢劫将近 300万两库银和绫罗绸缎,并焚烧户部毁灭罪证;抢走内务府 32万石仓米和全部银两,掠走藏在宝鋆府井内 30万两白银。

  根据馆内文字说明,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排斥日本人的开始,却不提日本对中国步步进逼,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似乎中国无故掀起抗日运动,日本是受害者。

  展览引用日军少佐川崎写下的《阵中杂感》,证明是中国排日引发两国战争:“不用说支那军队,一般民众的侮日态度也极端强烈,我们的官民生活在悲愤泪水中。城内商业区,上学儿童遭受侮辱,找父母哭诉……其他各种侵害权益事件更不待言。日本人只能焦急等待政府解决的那一天。铁道损失也在不断增加。”

  关于日本出兵山东和“济南事件”,馆内说明这样写道:“昭和 2年和 3年( 1927年和 1928年),蒋介石北伐开始。由于国民革命军反日情感强烈,完全没有军规,日本政府为了保护侨居的日本人,出兵青岛,不久撤退。第二次出兵时,国民革命军北上,在济南杀死大批日本侨民。”

  说明完全不提日军在济南屠杀中国军民 3625人,以及日军把国民政府驻山东外交特派员蔡公时割掉耳鼻,与其他 16名外交人员一起杀害,造成“济南惨案”的事实。

  倒置因果

  关于“满洲历史”,游就馆说明称:“北起黑龙江以南到长白山脉之间广大地区,各个时代称呼不同。这里是属于通古斯系统、满洲民族女真的摇篮。满洲民族国家源自周王朝时代就为人所知的扶余,还包括高句丽、渤海、(辽)、金、后金(清)。‘满洲事变’后,建立了以清朝宣统帝为元首的满洲国。但现在,中国统治这里,称为东北。”

  这段文字暗示,东北是中国后来“侵占”的领土。游就馆介绍伪满洲国国歌国旗,满洲“新国家建设”计划,避而不提日本在那里的殖民掠夺。

  “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游就馆称作“支那事变”,并这样解释事变起因:“昭和 11年( 1937年) 7月 7日夜,北京郊外卢沟桥附近演习场,发生枪击训练中日本军队(清本中队)的事件。第二天早晨,前往当地的一木大队也遭到枪击,于是与宛平城内中国军队交火……卢沟桥的小事件导致‘北支那事变’,原因是中国正规军向日本军队非法射击,日本军队反击,使整个北支那变成战场。背景是中国方面拒绝日中和平的意志。”

  所谓“北支那”,即华北。日本军队在华北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继而爆发战争,谁是外来侵略者,难道还不明白吗?

  中方如何“拒绝和平”呢?“日本政府决定‘不扩大事件、局部解决’,当地也在 11日签署停战协定。 7月 11日虽然签署停战协定,但双方增兵加深了互不信任……恐怖事件接连发生: 25日‘廊坊事件’、 26日‘广安门事件’和中国正规军直接进攻日本军队。 27日,参谋本部命令对平津地区扫荡作战,支那驻屯军使用武力,扫荡北京、天津地区的中国军队。”

  关于“八一三事变”,馆内介绍说:“大约 5万名中国正规军在德国军事顾问指导下,在上海的非武装地带建筑坚固阵地,包围 5000名海军陆战队保卫的日本租界, 8月 13日开始攻击。”

  事实上,日方 8月 13日挑衅在先,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首先发动大规模进攻。“ 8月,第二次上海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下令总动员,国共合作,日本政府也放弃了原来的不扩大方针。”

  “北支那事变发生后,由于除第 29军外,(国民政府)中央军也进入,于是日军第五师团也向察哈尔进攻,占领了万里长城。”

  根据此种表述,是中方抵抗导致日本放弃“不扩大”方针,扩大中日战事。

  歪曲事实

  游就馆展览中,看不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任何介绍。

  对于 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事情,游就馆这样介绍:“昭和 12年 12月,包围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向属下部队发布略图,用红笔标明外国权益和难民区,要求严正军规,杜绝不法行为。中国军队败退到下关,遭歼灭。市内,由于败兵换上民间服装,成为便衣队,因此揭发他们。但是南京城内,一般市民的生活恢复了和平。”

  如今,在南京,任何一名幸存者都会列举亲身经历,驳斥这些谎言。当时身处南京的外籍人士也以文字、照片和胶片记录下了历史事实。

  展览中提到当时日本军歌《小麦与士兵》。这首歌与歌颂靖国神社的《九段之母》等军歌,现在还能在日本卡拉 OK厅歌单上看到。

  述及武汉会战,“中支派遣军于昭和 13年 10月攻占武汉三镇,但是与南京一样,设立了残留居民避难区,特别对历史遗产、文化设施、大学、图书馆采取万全之策加以保护。”

  事实上,日军大肆掠夺和破坏中国文化遗产。当年日军沿路烧杀,甚至把武汉大学校园充作军营。如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还陈列着大量日军在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

  隐瞒、倒置和歪曲,游就馆的三大“法宝”,不仅适用于中日历史,对其他亚洲邻国亦然。游就馆让日本以“受害者”面目出现,被逼无奈参与战争;又以“救世主”面目出现,为了解放亚洲民族而入侵邻国、掠夺资源。

  游就馆所要强调的观点是,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所以日本军国主义者“虽败犹荣”。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