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伊朗军机撞楼坠毁专题 > 正文

美制军机在伊坠落凸显单边制裁不合时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9:47 解放日报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打造的“大力神”再一次在伊朗坠落。这一次,据称可能是发动机故障。

  1954年首飞的“大力神”目前仍在60多个国家服役,但目前在伊朗空军服役的“大力神”,据说只有15架,而且都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前美国人卖给他们的。

  这是因为1979年之前,伊朗曾经是美国军火商的“大客户”。据悉在巴列维时代伊美关系的“蜜月期”,美国人曾为其提供了中东地区一流水平的空中力量装备,包括大名鼎鼎的F—14A雄猫战斗机。

  但是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伊美交恶,美国人害怕他们最终利用美制武器来对付自己,于是,如何阻断这个被视为“敌人”的国家的武器装备来源,就成了美国的课题。据悉,过去10年中,世界上已有数十家向伊朗出口“可能用于核战争或常规战争的设备”的公司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制裁,也直接导致了伊朗原有的大量美式装备状况恶化,这也是在两伊战争中,伊朗空军无力发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黑兰发生的悲剧,直接原因是技术故障,但追根究底,也是禁运制裁造的孽。20多年断粮,“大力神”的力气总有用完的一天。机毁人亡,殃及无辜,这样的惨剧在伊朗已不是头一次,从道义上来讲,美国无疑是失分的,从利益来讲,美国是否得分也要打个问号。

  人人都知道,军售是块肥肉。实际上,海湾战争后,也正是军工产业支撑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美国对外军售收入达到了2000亿美元,几乎占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它的欧洲盟国却收获甚少。有意思的是,当布什总统向他的欧洲盟友们施压,希望他们在伊朗核问题上配合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的时候,欧洲一些军火商却在积极地向伊朗推销武器———就在今年初,伊朗举办的第二届国际航空展可谓是欧洲顶级军火商云集。而至于另一个军工大国俄罗斯,更是在前几天刚刚抛出了一份“大单”,向伊朗出售价值10多亿美元的“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和其他防御武器。

  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多极化,其实也意味着利益和选择的多元。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一厢情愿的单边制裁和禁运,未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杨立群

  相关专题:伊朗军机撞楼坠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