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5年全球外交形势八大看点:美国地位受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8:17 国际在线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张冀兵 何茂春

  看点一:频繁的灾祸,唤醒人类理性;共同的危机,加速多边合作

  在印度洋海啸造成28万多人失踪或死亡后,人类步入了2005年;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声鹤唳中,人类即将送走2005年。2005年,是天灾人祸尤多的一年。发生在伊拉克的踩
踏事故,近2000人死伤;突如其来的南亚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飓风横扫,“卡特里娜”吞掉美国保险业约250亿美元……

  恐怖袭击接二连三,从英伦首都到埃及胜地,从印尼巴厘岛到印度新德里,即使约旦首都安曼这座“没有炸弹的繁华都市”,也被扎卡维施以自杀爆炸,造成近400人死伤。

  各种危机加速了2005年的全球合作。联合国、八国集团、WTO等组织举行的国际会议及其他外交场合多有针对防灾的重要议题。

  元月,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举行世界减灾会议,描绘未来10年减灾前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召开,讨论灾难处理、抗击艾滋病和疟疾、防止气候变暖等社会公益及安全问题。2月,历经7年艰苦谈判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7月,八国峰会前所未有地把援助“人类文明的伤疤”———非洲和全球气候恶化作为议题。9月,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脑会议举行,150多个国家领导人就发展、安全、人权等问题做出了重大决定和承诺。

  看点二:忙碌的多边外交,活跃的区域合作,全球化艰难前行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万隆会议50周年,WTO成立10周年,多边外交频繁。

  两大核问题依旧是关注的焦点。朝核问题相对顺利,第四、五轮六方会谈相继在北京举行。伊朗核问题一波三折,几陷僵局。以内贾德为首的伊朗新政府态度强硬,拒绝接受欧盟提出的交换条件,恢复了铀转换。视朝、伊为“邪恶轴心”的美国力不从心,中国、欧盟各自的作用加大。

  安南引导的联合国改革之路异常艰苦。日印德巴四国捆绑式“入常”努力受挫。

  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强劲,油价持续走高,一度达到每桶70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油价高位振荡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更不利的影响,也加剧了各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担忧。

  WTO的多方谈判在曲折中继续,南美、亚洲等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了新的发展;跨区域合作更加活跃,亚非峰会、阿拉伯-南美峰会先后召开。双边、多边贸易快速发展。

  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在凸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没有停止。6月的“77国集团+中国”第二届首脑会议呼吁加强南南合作。

  看点三:中国外交积极、务实、灵活,成效卓著

  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合作、开放的发展道路。2005年的中国,对内高举和谐,对外力倡和平,努力减少包括贸易摩擦在内的各种对抗。“两和一少”为了同一目的:发展。

  今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务实,外交战略趋向成熟。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三国、俄罗斯、北美、朝鲜、越南以及欧亚四国等,多边外交影响很大。在APEC、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等机构里,都有中国响亮的声音。2005年,中国在印度洋海啸后开展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外救援行动,在亚洲对话合作机制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与俄罗斯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菲律宾、越南在南海共同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本小泉首相连续5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在东海油气资源开采问题上态度强硬。中国有理有节,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把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分开,“政冷经热”的局面得以维持。

  看点四:开放性的东亚合作愈加活跃

  12月中旬,首届东亚峰会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这是亚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大事。地理上的东亚包括东北亚5国,东南亚10国,而地理上不属于东亚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将参加这次峰会。

  开放性的东亚合作要整合的是有着30亿人口的大东亚市场,实现的难度不容小觑。今年的两轮六方会谈虽然成果不少,但离朝核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日本政府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严重损害了与中国、韩国等的外交关系。此外,东亚已有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组织,如何协调它们的关系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东盟是东亚合作的积极推动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7月开始已进入实质性的全面运作阶段。中国坚持以“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的框架主导东亚合作,并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看点五:世界地位受到挑战,美国外交政策调整

  美国总统布什在第二任上麻烦不断。伊拉克局势迟迟不见好转,驻伊美军亡魂超过2120,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了“反战母亲”的行列,撤军之声高涨。再加上处理飓风危机不力,共和党的“特工门”丑闻等,布什的支持率大跌。布什政府不得不反思、调整其政策。

  11月,美国寄望甚高的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黯然收场。拉美各国与美、加两国争议很大。一个“北起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遥遥无期。欧盟已是由巴西、阿根廷等拉美5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古巴、委内瑞拉更是加剧了美国在其“后院”的近忧。美国稍感宽慰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在加深,“美国-多米尼加-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2005年,包括布什在内的美国高官高密度访华。如何处理与一个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大国的关系?美国是从其全球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的。美国尽管担心中国威胁、挑战其“领导地位”,但是,它也清楚,中国是遏制不了的,与中国合作于己有利,所以美国把中美关系看得非常重要,试图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把中国重新定位为“国际利益关系者”,有别于2001年以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战略竞争对手”、反恐中的“合作伙伴”等定位。

  看点六:欧盟一体化一路坎坷,法国骚乱为之增添变数

  旨在保证欧盟有效运转以及欧洲一体化顺利进行的《欧盟宪法条约》,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的否决。法荷两国多数人主要不满两个问题:以自由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移民和劳动力的流动。欧盟25国领导人决定延长宪法的批准期限。英国则乘机无限期搁置对宪法的公决。

  欧盟主要成员内部矛盾不少,结构性经济改革普遍不顺利。蔓延法国近300个城镇、损失近2亿欧元的骚乱给欧洲敲响了警钟,欧洲福利制度中的诸多问题凸现,必将对欧洲一体化格局产生影响。

  看点七:“火药桶”中东动荡依旧,“大中东计划”风雨飘摇

  今年是“后阿拉法特时代”的第一年。阿巴斯顺利当选后,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宣布为结束长达4年多的暴力冲突而实施停火。8月,以色列开始正式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军事占领结束了,和平却没有到来。双方暴力冲突又起。11月,沙龙退出了右翼的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以色列政坛从此三足鼎立。世人又看到了更多和平的希望。

  中东另一个主要热点是伊拉克,其过渡议会、过渡政府先后产生,新的宪法草案通过,议会选举年底举行。伴随民主进程的,是对前总统萨达姆的审判。然而,武装袭击没有减少,混乱从未停止。丧失伊民心的美国正苦寻新对策。

  黎巴嫩和叙利亚成为中东的新热点。2月,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袭身亡,美国看到另外一扇“民主大门”,乘虚而入,指责黎巴嫩和叙利亚高官卷入了遇害案。应联合国要求已从黎巴嫩撤军的叙利亚依旧无法安生。

  看点八:独联体内部“独”“联”交织,美、俄在中亚博弈不休

  布什第二任期推出以“扩展民主”为核心的全球战略新概念,对原苏联地区进行第二次“和平演变”。美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大力扶持各国的反对派,“颜色革命”得手。

  俄罗斯总统普京吸取教训,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并把巩固独联体“后院”作为2005年的要务,抵抗美国和欧盟的挤压,俄国地位回升。

  8月,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议通过了一揽子文件,包括关于完善和改革独联体机构及提高效率等决定。普京还宣布把2006年定为独联体年。土库曼斯坦却唱出反调:退出独联体,保持联系国资格。各方在中亚的争夺将继续演绎。

  来源:半月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