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王玉君)“空中的东海大桥就像一条优美的‘丝带’”、“在海边待了13年,望远镜里的洋山就是一个奇迹”、“虽然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但是看了洋山今天的模样,值了”……昨天,“上海市民看洋山活动”启动,2500位市民成了第一批来到洋山的幸运儿,来自社会各界的他们从海陆空的三个方向,描绘了一张立体的洋山全景图。记者还了解到,该活动将分两阶段进行,共有万余名市民参加,届时,还将会有一张万人眼中的洋山“万种”风情图。陆上:全国劳模、院士和拆迁居民眼中的洋山“虽然是第二次参 观,但是我仍然忍不住感叹这里的壮观。”站在东海大桥上,全国劳模李斌说道。他告诉记者,两次参观中,东海大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天是一座连接两岸的海上通道,晚上灯亮了之后,又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与李斌一样,中科院院士林尊琪也是一位“门外汉”:“我的研究要在显微镜放大几千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眼前的洋山港和东海大桥却是庞然大物,虽然研究领域不同,但是我深知建设者的艰辛和不易。”为了昨天的参观,林院士提前做好了“功课”———查看了多份报纸关于洋山的介绍:“我从报纸上了解到,洋山一期相当于180个足球场,用去沙子2500万立方米……”在港口看到15台桥吊时,林院士告诉记者,作为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曾经看到过桥吊港机的材料,“没想到,一年后,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现实中。”此外,记者在现场还遇到了10位为洋山而拆迁的市民代表。记者了解到,芦潮港镇动迁了2500多户居民,春节之前,第一批动拆迁的居民就能住进新公房了。市民代表们表示,看了现在的洋山港,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海边:望远镜中“细观”奇迹发生“从一无所有到现在了国际枢纽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驻扎在芦潮港边的上海警备区某部哨所所长马春说道。第一年当兵,马春来到了南汇的芦潮港,13年来,他随着这里的变化一起成长。“我们在东海边,用望远镜观察着往来的船舶,也观察着在海上的东海大桥和洋山深的点滴变化。”马春说道。昨天,在东海大桥上,马春指着远处对记者说:“以前,在哨所上看时,就感叹整个工程的伟大。今天,站在桥上,这种‘近看’让我更加兴奋。”空中:从飞机上看着一条巨龙“诞生”“每次航班从浦东机场起飞后,洋山是必经之地,我是看着东海大桥这条‘巨龙’在建造中发生的点滴变化。”市民代表之一、上海航空公司吴尔愉高兴地说道,“对于在飞机上工作的我来说,东海大桥在空中看就像一条‘丝带’,现在身临其境,原来是一条‘巨龙’。”
相关专题: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