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黑狱门”打开潘多拉专题 > 正文

欧洲黑狱门疑虑稍稍缓解 事件真相仍不明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00:30 新京报

 

  

欧洲黑狱门疑虑稍稍缓解事件真相仍不明朗

  美国国务卿赖斯同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昨日的北约外长会议上进行交流。赖斯此次欧洲行主要目的之一,是平息引起欧洲国家广泛关注的中情局“黑狱”风波。

  本报综合报道 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利用同北约国家外长聚首的机会继续阐述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做法。北约发言人詹姆斯·阿帕苏莱表示,欧洲国家外长们对此感到“满意”。

  欧洲疑虑稍稍缓解

  8日,北约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举行为期一天的外长会议,着重讨论北约在阿富汗扩大维和行动范围、中东和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

  在会议召开前一天,赖斯参加了北约外交部长工作晚餐会,继续澄清美国是否存在“残酷审讯方法”。“她做了充分的准备要好好展开讨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希恩7日表示。

  北约发言人詹姆斯·阿帕苏莱8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7日北约外交部长工作晚餐会上,赖斯向欧洲国家外长解释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欧洲的“秘密监狱”事件,欧洲国家外长们对此感到“满意”。

  阿帕苏莱称,赖斯向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和与会的北约其他国家外长介绍了相关的情况,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并且“讨论看起来打消了欧洲的疑虑”。

  不过,阿帕苏莱不肯透露赖斯解释的具体内容。他称,与会的一些欧洲国家外长包括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和荷兰外长博特都表示,“他们对所听到的解释表示满意”。

  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表示,赖斯在晚餐会上不停地重申,“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美国和欧洲并不存在分歧。”

  事件真相仍不明朗

  在赖斯8日来布鲁塞尔之间,欧洲人权组织表示,他希望能够查看罗马尼亚和波兰上空的卫星图片档案,以调查两国是否存在黑狱。

  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主席林登表示,“美国的反恐战争不是真正的战争。欧洲理事会同赖斯之间存在分歧,我们支持反恐战争,但我们有国际准则。”

  赖斯是5日启程赴比利时、德国、罗马尼亚和

乌克兰四国访问的,旨在平息在欧洲引起公愤的“黑狱”问题的,但她一直拒绝直接回答美国是否将恐怖分子嫌疑人关押在美国设在欧洲的秘密监狱之中。7日,她在乌克兰表示,美国工作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残忍对待犯人。赖斯称:“作为美国的一项政策,美国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美国在禁止酷刑公约方面的义务,不管他们是在美国还是在海外。”

  “黑狱”风波已经在欧洲猛刮了一个月。据美国《华盛顿邮报》上月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亚洲和东欧部分国家设有秘密监狱,关押和审讯“基地”组织的嫌犯。这一消息在欧洲和有关国家都引起强烈反响。(李经)

  ■各国表态

  波兰否认设中情局秘密监狱

  表示愿提供有关飞机起降记录以配合欧盟调查

  据新华社电 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7日在“泽特”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再次否认波兰境内关押过“基地”组织的嫌犯。

  克瓦希涅夫斯基是在美国ABC电视网再次报道美国中情局的秘密监狱就设在波兰后作上述表示的。此前,他曾发表过否认境内存在美国秘密监狱的谈话。这次他更明确地说,“这样的囚犯、这样的监狱在波兰领土上没有,我们在权力高层当然不知道存在着这种情报合作的细节,但是我相信,有关这一方面的情报合作一切都是根据法律进行的”。

  克瓦希涅夫斯基还说,欧盟委员会将得到波兰政府提供的有关飞机在波兰飞行和降落的记录。

  波兰媒体7日对美国ABC电视网的消息进行了详细转播。报道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关押“基地”组织囚犯的秘密监狱就设在波兰,这些监狱在曝光后已经关闭。ABC电视网还公布了关押在波兰的11名恐怖分子囚犯的名单,其中包括本·拉登的亲密合作者。

  法国否认“幽灵飞机”经停

  法外交部长称应谨慎对待“黑狱”报道

  本报综合报道 法国外交部长菲利普·杜斯特-布拉齐6日就美国中情局“幽灵飞机”事件表态,称法国官员并未发现2架中情局飞机有在法国停留过的迹象。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中情局在“9·11”事件发生后,使用秘密飞机将恐怖分子嫌犯转移到第三国进行秘密审讯。上周,法国《费加罗报》称一架中情局使用的此类“幽灵飞机”曾于2002年在法国西北部的布雷斯特市停留。该报引证一家挪威报纸的消息源称,还有一架飞机今年曾在巴黎附近停留,而这架飞机曾6次降落在古巴的关塔那摩美军基地。

  杜斯特-布拉齐表示,像法国这样一个“人权国家”,是“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严刑拷打”的。他还说,当所谓“黑狱”报道没有得到验证前,应当谨慎对待。

  意大利重申同绑架行动无关

  贝卢斯科尼称“意政府默许绑架”报道是歪曲事实

  本报综合报道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7日重申,意大利不可能与美特工在米兰非法绑架伊斯兰宗教人士的行动有任何关系,包括他在内的意大利官员都没有事先得到美方关于这个绑架行动的通知。

  2003年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在意大利城市米兰绑架了一位名叫奥马尔的伊斯兰宗教人士,并将他转送到埃及接受审讯。意大利政府和情报部门一直否认事先知晓这个行动,并要求美方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但美《华盛顿邮报》近日却报道称,中情局特工已事先将这个行动计划通知了意军事情报机构并得到了默许。

  针对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贝卢斯科尼予以驳斥。他说,意各部门未提前得到任何通知,更不可能允许美特工在意大利境内随意采取绑架行动。

  贝卢斯科尼强调,他坚决否认任何编造的谎言,完全抵制一切歪曲事实、掩盖真相的企图。

  从今年7月以来,米兰地区检察官以涉嫌在意大利实施绑架行动为由,已对22名美国中情局特工发出了逮捕令,并要求从美国引渡这些人。意大利检察机构认为,美特工的做法不仅触犯了意大利法律,同时也严重侵犯了意大利主权。

  ■声音

  联合国专员批评美国违反人权

  指出设立秘密监狱行为削弱全球禁止酷刑努力

  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丝·阿伯女士7日在纽约举行新闻发布会,批评美国以反恐为名设立秘密监禁设施和未经法律程序转移嫌犯等违反人权的做法,并认为美国的行为削弱了全球禁止酷刑的努力。

  阿伯指出,某些国家以恐怖主义造成既定规则不再适用为由淡化酷刑定义,而不惜代价地片面追求安全,这种做法只会带来一个既不安全也不自由的世界。她特别提到目前存在的两种酷刑方式,一是设立秘密监禁设施,为施行酷刑创造了条件;另一种是所谓的“外交保障”,即在引渡条约之外,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将嫌犯转移到第三国。她重申,根据1984年通过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无论嫌犯身负何种罪行,都绝对禁止将他们转移到将会面临酷刑的地方。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当天发表讲话,称阿伯的讲话令人失望,无助于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他表示,阿伯对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的了解仅仅来自媒体,而作为一名国际公职人员,她据此对美国的所作所为妄加评论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合法的。

  据美国媒体报道,自2002年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东欧一些国家设立关押恐怖嫌疑人的秘密监狱,并利用一些欧洲国家作为中转站,加上从阿富汗、伊拉克和关塔那摩等地的监狱内频频传出虐俘虐囚丑闻,美国政府正面临着巨大压力。正在欧洲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7日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美国人都不得对囚犯施行酷刑。

  ■资料

  酷刑定义

  1984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禁止酷刑公约》)。

  公约第1条明确规定了“酷刑”概念:“酷刑是指为了向某人或第三者取得情报或供状,为了对他或第三者所作或涉嫌的行为加以处罚,或为了恐吓或威胁他或第三者,或为了基于任何一种歧视的任何理由,蓄意使某人在纯因法律制裁原因之外,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行为。而这种疼痛或痛苦是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份行使职权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默许下造成的。纯因法律制裁而引起或法律制裁所固有或附带的疼痛或痛苦不包括在内。”

  ■新闻分析

  口头解释远远不够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此次访欧,旨在加温美欧因伊拉克战争而冷却的关系。然而升温缓慢,寒流又至。“中情局黑狱”、“美国虐囚”两股寒流,令赖斯每次抵达一国都面临欧洲对美国产生的“信任危机”。

  此次,赖斯承受着由“黑狱门”引发的、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但是她访欧前后的一路表态,却并没有平息早已广泛存在的疑虑。

  纵观赖斯的一路表态,她反复强调“美国满足了它向所有国家承担的一切义务,这样做也是为了保卫公民的安全”。但是,欧洲人并不满意美国国务卿赖斯所做的这番表白。因为,赖斯没有对核心问题———美国中央情报局是否在欧洲国家中设有秘密监狱,做出正面回答。

  有理由相信,北约外长会议上对赖斯的“满意”更多的是“外交姿态”,而整个欧洲却离美国远了。正如《德国之声》在评论中所说的:“在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卷入秘密监狱事件之前,刑讯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国内政问题。但人们绝不能接受的是,人们在国际反恐斗争中想要尽力维护的民主社会及民主价值,却在这一斗争中遭到践踏。”

  对赖斯而言,提供对“黑狱”事件的完整解释,仅做一些口头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水木)

  相关专题:“黑狱门”打开潘多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