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地区大国东亚峰会总动员 日野心勃勃打外交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5:3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 第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12日上午在吉隆坡会议中心开幕。与会的东盟10国领导人围绕“一个憧憬,一个特性,一个共同体”的主题展开讨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俄总统普京相继到达;澳大利亚前一天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名正言顺跻身东亚峰会铺平道路;东道主马来西亚则向未获邀的美国作出姿态;以马来西亚这个典型热带城市为舞台,地区国家和大国的外交总动员徐徐启动。

  日本外相:日本可用经验领导亚洲

  日本原先对东亚峰会抱有很大期望,正如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不久前放言那样,日本借这个舞台宣示日本是亚洲的“经验领袖”。按照这位“大嘴”外相的豪言,“日本可用经验领导亚洲。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不管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的近代化方面,日本都是最具资格的国家。另外,在建立民主及市场经济方面,日本也比其他亚洲国家经验丰富。”

  不过日本在本届峰会“预赛”中表现欠佳,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9日在吉隆坡承认,日本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自由谈判归于失败。

  小泉:和中韩关系恶化是"暂时"的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1日启程前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出席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日本+东盟峰会和东亚峰会。

  小泉在启程前发表讲话称,日本和中韩两国关系恶化将"只是暂时"现象。

  从东京羽田机场出发前,小泉在首相官邸会见媒体记者,否认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将下降:"由于过去取得的(成就),日本在亚洲国家中名声很高,日本、中国和韩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正在加深。"

  鼓吹"共同价值观"

  日本在东亚峰会上还有一个不便出口的用意,就是通过鼓吹所谓的"共同价值观",旁敲侧击反驳中韩两国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批判。

  小泉在本届峰会中野心勃勃,一心试图重现福田外交的辉煌,并借此缓和因靖国神社参拜造成的日本外交孤立状态。日本一是继续打经济牌,日本政府8日宣布,将设立1亿美元政府基金,援助东盟国家抗击禽流感;二是鼓吹"东亚共同体",试图架空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突出东亚峰会,从而为接纳美国、印度等创造条件,并在其中扮演领头羊地位。东盟多个国家与中国则认为,"东亚共同体"应在东盟10国加中日韩的框架内实现。

  亲美政策阻碍峰会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7日在一次采访中"悲观地"预测,东亚峰会将由于澳大利亚的出现以及日本的亲美政策而陷入混乱。"我们不能把日本的立场视为有利于东亚,它的政策更多的是反映日本与美国的牢固同盟关系。"

  无独有偶,日本外相麻生也在出发参加东亚峰会前强调"日美同盟"的作用。他说:"日本自战后开始以美国为重,强化同盟外交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因为有了这一关系,亚洲才会是一片和平的水域。毫无疑问,这些安全保障来自于美国的军事力量,归功于日美同盟。

  俄罗斯

   更多目光投向东盟

  俄罗斯并非首届东亚峰会成员,但普京将在13日参加东盟-俄罗斯领导人会议并在14日的东亚峰会上发表演说。

  路透社分析说,普京此番与会是今年俄罗斯亚洲外交的最后一幕,也是最重要章节之一。随着俄罗斯在融入欧洲过程中的挫折与亚洲经济的勃兴,俄罗斯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东方。

  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亚洲国家对俄罗斯在这一地区扮演的新角色也大有期待。俄罗斯能源部长11月说,到2020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将有30%流向亚洲国家。

   澳大利亚

   扮演"美国代理人"

  澳大利亚外长唐纳10日在吉隆坡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从而为澳大利亚参加将于14日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铺平了道路。

  唐纳在签署仪式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现在我们已经与东盟国家达成共识,我们可以签署这个条约,而不破坏澳大利亚与地区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则认为,创立东亚峰会主旨之一在于对抗美国在亚洲一些不得人心的政策,而澳大利亚扮演的是"美国代理人"角色。

   美国

   如果愿意也可入围

  东道主外长哈米德也同时向美国伸出橄榄枝。哈米德上周末说,东亚峰会并非"排外集团",美国如愿意也可入围,前提是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但美联社分析认为,鉴于华盛顿坚持保留先发制人攻击他国的"权力",美国不大可能加入这一提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分歧或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原则"的条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