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组织承诺不会破坏伊拉克议会大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02:18 东方早报 | |||||||||
早报专稿 14日的巴格达出奇的平静。为迎接15日议会选举的到来,伊拉克关闭了全国边境和机场,并延长宵禁时间。15日,1500万伊拉克选民将投票选出伊拉克正式议会,并由此产生任期4年的政府和总统。 出奇的平静
14日的巴格达出奇的平静。大街上见不到行人,只有偶尔经过的警车发出刺耳的警笛声,和几架美军直升机在上空盘旋,一切都在静待大选的开始。 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当天向媒体公布说,共有7655名候选人将参加15日举行的大选,争夺议会中的275个议席。候选人的竞选活动已于13日午夜截止。 大选期间的安全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但由于逊尼派阿拉伯人这次将拥护投票,因此一些主要的反美武装先后发表声明,表示将不破坏这次大选。伊拉克伊斯兰军13日发表声明说,他们将不会对投票站发动袭击,但将在大选后继续同美英联军作战。 包括伊拉克“基地”组织在内的5支武装力量12日也承诺说,不会破坏投票进程。 逊尼派不再抵制 15日的投票定于上午7时开始,至下午5时结束,预计伊拉克1500万选民将在全国各地6000多个投票站进行投票。伊拉克警察、军队以及美军将在投票点附近从里到外形成三层保护圈。 此次选举,三个主要逊尼派穆斯林政党的支持者将不顾威胁,前往票站投票,以期增加议会中逊尼派席位。 12月选前,伊拉克颇具影响力的逊尼派穆斯林长老会持中立态度,但并未如上回那般抵制选举,部分长老会成员还把参加投票称为“宗教义务”。 美国正努力施加影响每逢伊拉克选举,美国政府总会向伊拉克增兵。这次,为加强选举期间的安全,驻伊美军兵力已暂时增至近16万人。 作为美国派驻伊拉克的大使,哈利勒扎德在不同派别间进行穿梭“外交”。为确保大选的成功举行,哈利勒扎德还向犹豫不决的逊尼派政治人物保证,新议会将重新修订宪法中有争议的条款,使各方利益均得到保障。 正式议会重任多 与年初的大选不同,此次大选将选出的议会不再具有临时或过渡性质,而是正式的有4年任期的议会,对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其在未来4年中肩负的重要使命包括对美英联军撤离伊拉克问题进行表决、修订于今年10月在全民公决中通过但存在争议的宪法等。 正式议会设275个议席,在伊拉克约2750万人口中,每10万人设一个席位。伊拉克是个多民族国家,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76%左右(什叶派穆斯林约占61%,逊尼派约占15%),聚居在伊北部的库尔德人约占17.5%,其余为土库曼人、亚述人、犹太人等。为了适应伊拉克人口组成复杂,宗教、民族呈多样性的国情,联合国从年初开始就为伊拉克量身定制了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据分析,这种选举制度鼓励采用联合候选人名单,以便使不同宗教、部族的候选人能同时出现在同一名单中,增加候选人名单的代表性,促进伊拉克不同种族和宗派间的团结和融合。田辉 新政府宜淡化宗教派系 逊尼派民众通过积极参与大选,改变伊拉克政治版图的可能性并不小。 由于伊拉克社会暴力持续升级,经济重建不见起色,失业率居高不下,伊拉克民众苦苦期盼的美英联军撤离问题没有答案,而政府却请求联军延长驻期,伊拉克民众对过渡政府的表现没有普遍认可。民众思变心理为逊尼派政治力量增加政治影响力创造了条件。什叶派希望凭借人口优势获得权力优势,增加宗教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并从石油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库尔德人则希望能从新政府中争取到足够的发言权,保护其北部自治地位。 目前,由代表逊尼派的伊拉克民众大会、伊斯兰党和全国对话委员会三党联合组成的伊拉克共识阵线,库尔德政党联盟,什叶派联盟以及由前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挂帅的政党联盟都有一定的号召力。 选民是选择像伊朗、沙特阿拉伯那样宗教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影响巨大的伊拉克,还是选择保留世俗传统的伊拉克?伊拉克民众普遍希望,他们心目中未来的政府是一个既不亲伊朗也不亲美国的政府,是能够致力于民族团结、弥合各派分歧、维护全体伊拉克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自主政府。不管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选民均希望新政府不再因为党派之争而牺牲百姓的利益。淡化宗教派系的政府将有助于建立一支强大的国家军队,避免出现受部族、党派控制的地方和派系武装。(据新华社巴格达12月14日电) 大选关键词 候选人 超过7700名各政党候选人或独立候选人,将角逐275个议会席位。 总共228个政治实体和21个联合政党注册参选。比参与今年1月过渡议会选举时的111个政治实体多了一倍。 选民 登记在册选民1500多万名,包括50万侨居海外的伊拉克人。选举委员会在境外15个指定国家的47个城市设立93个计票中心及557个投票点。15个国家包括美国、伊朗、加拿大、德国等,其中设在美国及伊朗的计票中心相对较多。 首都巴格达选民达到400万。18岁以上伊拉克人才有选举权。 女性 女议员将在未来议会中占至少25%。 选举工作组 1.7万名选举工作组人员12月15日“上岗”。这个独立工作组是在联合国帮助下成立的。 选区以伊拉克各省为单位划分,共18个选区。275个席位中的230席,按比例分配各省。首都巴格达分到席位最多,达59席;穆萨纳省最少,只有5席。 其余45席将按得票多少,分配给未在选举中赢得足够参与组建政府票数的政党。 监督 7万余名独立观察员受权监督选举,其中包括800名外国观察员。鉴于安全形势严峻,没有外国观察员将前往巴格达西部和北部“危险地区”。 计票工作将在不同团体和政党监督下,在各投票中心完成。 总理 选举产生的新议会将选出一名总统、两名副总统。总统委员会15天内提名新总理。如总理提名在议会获得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则受权组成新内阁。 伊拉克总统是国家象征,礼仪色彩甚于实权。时间表投票站于当地时间早7时(北京时间中午12时)开放,晚5时(北京时间晚10时)关闭。 全国设有6000多个投票站。个别投票站可能由于安全原因不开放。 安全措施 巴格达国际机场从12月14日起停飞三天。伊拉克陆地边境从12月14日至12月17日关闭。安全局势堪忧的西部和北部省,如反美武装最为活跃的安巴尔省,自12月2日起进入为期30天的全省紧急状态。 12月13日起全国放假5天。晚10时至次日晨6时全国戒严。 伊拉克博客:民主不是做快餐 早报专稿 几天来,一名叫“萨勒姆·派克斯”的巴格达博客一直在英国《卫报》网站上张贴自己的博客文章,讲述他眼中的选前景象。在他看来,选举虽然能选出合法的政府,但未必能解决伊拉克政治中的深层矛盾。以下是他的博客部分片断。 2005年11月24日星期四 11个月3次选举让人迷惑 几天前,我给一个在英国的朋友写了封关于伊拉克大选的电子邮件,结果朋友惊奇地问道,“大选?什么大选?你们几个月前不是刚选过吗?”而这个朋友还是我认为对此“略知一二”的。 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很令人迷惑。我们伊拉克人30年来都没有选举过,却要在11个月里选3次(此前两次为1月举行的临时议会选举,10月的宪法公投)。这是让人厌倦的。就像你吃了很好吃的快餐,却不想知道它的配料一样。 现在,伊拉克的政党已经有足够的热情让它们成为人们餐桌上谈论的话题,但问题是,经过前两场大选,尤其是10月份对新宪法的争执,人们已经不想在晚餐时讨论这些话题。大街上也很少有人对大选抱有热情。给热衷“民主推进计划”者的一个忠告是:快车道上的民主意味着同样快速的政治冷漠。 12月1日星期四 327个党派真让人头疼 我今天收到了有关大选的投票手册。在它的背面,有指导人们怎样做出正确决定的6条意见。 第一步,思考。想想你要什么?(哦,天哪!我真想看都不看就把这一页撕掉) 第二步,寻找。寻找并尽可能多地熟悉参选党派名字和纲领。 这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一步。投票手册上有327个党派的名字和介绍——这是选举委员会最终公布的数字——每一个都会让我花上半天时间。 12月9日星期五 关闭边境让我想起战争 离选举还有一周时间。冲刺前的最后几米。过去几周来,政治暗杀也增加了很多,有的放火焚烧竞选办公室,有的进行绑架,还有人朝张贴选举海报的人开枪。不过这都不足以吸引西方媒体的注意力,除非一两个大人物被袭击,就像上次阿拉维被围攻一样。 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了对选举的倒计时。时不时会有“维护投票安全”的军事行动,同叙利亚的边境也关闭了,随后应当是约旦边境和巴格达机场。学校和大学放假一周。说句实话,关闭边境让我想起了战争开始前的日子,不过那是我最不喜欢的记忆之一。 12月13日星期二 为我们这次选举祈祷 我发现全世界的伊拉克人赶在我们前面开始投票了。电视里播放着投票画面,从英国到伊朗,他们向伊拉克国旗行礼致敬,向人们展示涂有蓝墨水的手指。不过我想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选票只计算在45个“平衡席位”上,因为对剩下来230个席位的争夺将发生在伊拉克。 武装分子也在尽其所能蔑视政府的努力,他们炸毁了巴格达自来水厂的电站。这同样发生在其他大部分城市,市长们说,将争取在明天下午之前恢复正常。 另外不管你问谁,他们都会说这次的投票率会和上次一样好。我相信大部分伊拉克人都明白,他们要选的是在以后4年里管理这个国家的政府。这是一次动真格的选举,所以为我们祈祷吧,好吗?(田辉) 伊拉克政治重建的最后一站 伊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为伊拉克政治重建设计了一条“路线图”: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2003年7月)、签署临时宪法(2004年3月)、过渡国民议会选举(2005年1月)、组成过渡政府(2005年4月)、提交伊拉克永久宪法草案(2005年8月)、永久宪法草案全民公决(2005年10月15日之前)、如果永久宪法获得通过举行选举,产生正式议会和政府(2005年底前)。从这张“路线图”上看,选举产生正式议会和政府,是伊拉克政治重建最后一站。一个合法伊拉克政府产生,其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