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和谐世界”新理念引领下的中国外交(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2:59 新华网

  中国坚定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亚洲各国的高度赞扬。2005年,中国领导人出访了大多数周边国家,特别是对印度、朝鲜、越南等国的访问,对巩固和加强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中国积极参与周边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5年7月全面启动了降税进
程,7000多种商品开始大幅降税。中国还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建设。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接纳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三国为观察员,使该组织延伸到中东和印度次大陆,成为欧亚大陆上地理空间最大的组织。11月,中国成为南亚联盟的观察员。

  中国还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发表《共同声明》,这是朝核问题会谈两年来取得的最重大的阶段性突破。中国在六方会谈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在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包容、平等和渐进的地区合作意识日益增强,开放、健康和互利的合作局面正在中国周边形成。

  除周边合作外,2005年,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领导人走访了亚、非、拉40多个国家,并与部分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9月,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峰会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宣布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加快发展的五项措施。在印度洋海啸、南亚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援助行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同受灾国人民共度艰辛的坚定信念和真诚愿望。

   多边外交更加积极主动,对国际规则的创制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球重视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世界各国围绕联合国改革展开了激烈角逐。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改革,推动改革朝最大限度地照顾发展中国家合理要求和关切的方向发展。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四国联盟”提出的强行改革安理会的方案,有力地维护了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利益。

  中国领导人还多次出席多边国际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开展密集的双边会晤活动。与八国集团领导人对话会、APEC峰会以及首届东亚峰会,都活跃着中国领导人的身影。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5年中国还举办了一系列重要国际财经会议。6月,第六届亚欧财长大会在天津召开。10月,全球关注的20国集团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北京附近的香河举行。12月,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在中国香港召开。上述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中国对国际规则的创制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球重视。

   以“和谐世界”理念化解“中国威胁论”,充分展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和谐世界”新理念引领下的中国外交(2)

  胡锦涛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发表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进一步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它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这种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5000年的文化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随着中国迅速发展,与世界互动更加密切,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某些势力的猜忌,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因此,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外交的当务之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一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愿望。通过互利合作,中国可以为邻国、为亚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样的机遇,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成为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武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青海)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