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年终专稿:反恐在“硝烟弥漫”中艰难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7:54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步晶晶):即将过去的一年是“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来,“反恐”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世界,但世界却没有如预想的那么“太平”。2005年更是恐怖袭击频发的一年。

  这一年的7月,英国伦敦和埃及沙姆沙伊赫相继发生系列爆炸;10月,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和印度首都新德里又先后发生恐怖爆炸袭击;11月,约旦首都安曼发生自杀式炸弹袭
击。与此同时发生在伊拉克的恐怖袭击事件更是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年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有300多起,而2005年1至10月份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已经达到500多起,恐怖主义仍然在全球范围内猖狂肆虐和持续蔓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与以往相比,2005年的恐怖活动又有一些新的特点。他说:“首先,全球恐怖事件相互呼应的效果更加明显了。从近来发生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中不难看出,这些恐怖事件虽然不是由一个恐怖中心发出的指令,是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分别策划的,但在行动上却能形成一种全球的规模性效应。第二个突出特点是恐怖分子的年轻化。从“9·11”事件以来,恐怖分子的年龄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已经从30岁左右下降到20岁左右。这说明很多恐怖分子是在“9·11”事件后才开始从事恐怖活动,同时也说明“9·11”事件后,恐怖组织的发展步伐在加快。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恐怖活动的本土化,这种本土化是国际恐怖势力在全球扩张中的本土化,并且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2005年是布什政府力求进一步“深化”反恐的一年,它以在全球推进民主、从根源上消除恐怖主义为口号,积极在中东和前苏联地区推动民主进程。国际在线驻美国记者许钦铎认为,对美国来说,2005年可谓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在国家战略利益问题上借反恐之名推进美国式的民主意识形态方面斩获不少。而在人权道义、维护美国的国家形象等方面却失分颇多。他说,

  “布什政府不顾伊拉克局势的混乱,坚持在今年先后举行伊大选、投票通过伊宪法。这些做法显然是把所谓“伊拉克民主化”进程与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结合起来,图谋美国的私利。与此同时,布什政府还积极推动巴勒斯坦选出新领导人,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等。而在前苏联地区,继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之后,吉尔吉斯斯坦也发生了“黄色革命”。“颜色革命”虽然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在这些“颜色革命”的背后总能发现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子。这一切是布什政府向全球推销美国式民主和自由价值观的实际结果。

  但另一方面,继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之后,关塔那摩美军士兵亵渎古兰经、驻阿富汗美军士兵焚烧被俘塔利班人员尸体等事件的一一曝光,都使得美国一直以来塑造的“民主”旗手和“解放者”的形象严重受损。在“9·11”事件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国及美国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对美国进行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但由于布什政府在反恐行动中实行双重标准和坚持“单边主义”行动,使得美国大力推销的“全球反恐战略”成效大打折扣,同时也引发了美国国内日益强烈的反战呼声。著名的“反战母亲”辛迪·希恩在一次反战抗议中说:“我们在这里抗议,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不道德的。我们认为,目前尽我们所能阻止在伊拉克继续发生悲剧是非常重要的。”

  恐怖主义已成为当前全人类的公敌,这一点国际社会已有共识,但在如何界定恐怖主义、如何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如何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问题上,国际社会目前的认知还不尽相同。尽管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还是主张国际社会加强联合反恐,因为只有联合反恐,才能遏止恐怖活动,才能让人民的安全感。他说:“我们认为,集中力量打击恐怖主义是当务之急,跨越国境的合作是我们击败恐怖主义的唯一出路。我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尽快就缔结全球反恐公约达成一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