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循序渐进摸清头绪 积累经验更上层楼  ——两次重大国际会议采访札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10:30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黄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COP11)暨《京都议定书》第1次缔约方大会(COP/MOP1)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12月13~18日,中国香港举办了世界贸易组织第6次部长级会议。记者有幸参与了这两次引起全球瞩目的重大国际会议的采访报道和观摩学习,虽然形式不同,但其间的许多感想和体验,值得好好总结和品味。

  游行示威相伴相随

  类似蒙特利尔气候变化大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第6次部长级会议这样的重大国际会议,由于所涉及的不同利益方范围很广,影响很大,所以每当举行这样的会议,都有各种团体举行游行示威活动,以表达不同诉求,争取最大利益。会议主办方往往对此都十分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蒙特利尔气候变化大会举行期间,数千名加拿大人涌上街头举行和平示威,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各类国际环保组织也参与其中。

  比较之下,包括几千韩国农民在内的游行示威者在香港世界贸易组织第6次部长级会议期间举行的反世贸游行示威则火药味十足,并在会议结束前一天引发大规模骚乱,香港警方为此共出动9000余警力,采取施放催泪弹等强力措施平息骚乱,导致数十人受伤,部分区域交通瘫痪。记者的现场观感是气氛紧张。

  游行示威已经成为与重大国际会议相伴相随的独特风景。

  从漫无头绪到井井有条

  凡重大国际会议,必是线索众多、头绪纷繁,重大事件不断涌现,重要人物频繁露面,各种边会、研讨会、展览、表演活动等令人目不暇接。蒙特利尔气候变化大会同样如此。

  在赴蒙特利尔采访前,记者虽然通过浏览大会官方网站、同与会相关人士联系等方法初步了解了大会的议程、议题以及大会焦点问题等方面内容,但实际到大会现场才发现,要摸清大会脉络并非轻而易举,原因正如前所述,有点漫无头绪的感觉。因此,头一天的采访重点主要放在了熟悉会议进展、理清思路上。

  稍事准备,记者采访渐渐进入角色。大会每天发布公报,对前一天的会议进行综述和总结,同时还发布每日计划,对当天各种会议、活动的进展安排进行预告。对记者而言,这些无疑是最好的采访线索来源,也有利于记者全面跟踪大会,使记者对大会进展能够了然于心。凭借这些文件资料,结合报纸版面安排,记者通过采访各有关国家代表、各环保组织以及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等,对大会初期、中期、闭幕等不同阶段的不同进展做出详细报道和分析,现场感较强,使读者对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大会焦点、取得的成果、未来展望等方面问题有一个清楚了解。

  从漫无头绪到井井有条,对重大国际会议的采访看来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气候议题引发加美外交风波

  在蒙特利尔气候变化大会举行期间,由于加拿大总理保罗·马丁对美国拒绝参与京都气候进程的顽固态度进行了批评,还引发了加拿大和美国这两个邻国之间一阵不大不小的外交风波。先是美国代表团团长对马丁的批评进行了回应,并对本国的气候政策作出辩护,后来美国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主席、美国总统气候政策顾问坎南顿代表美国政府向加拿大驻美大使表示了不满。但马丁在此后举行的另一个新闻发布会中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环境问题如今已经超越环境领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问题,这一事件为此又添加了一个注脚。

  克林顿演讲掀起小高潮

  作为国际政治明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蒙特利尔气候变化大会即将闭幕前的演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进不了会场的人围在场外电视机前观看,演讲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也是人满为患,许多晚到的记者只能回到新闻中心观看闭路电视的直播。

  重大国际会议的讨论、谈判、磋商和唇枪舌剑是冗长而乏味的,但也是必经的程序。重大国际会议往往会以最后一分钟各方的妥协而达成协议。不敢说是克林顿的到来促使蒙特利尔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协议,但克林顿的到来,无疑给大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