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审萨上正轨(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8:39 天津日报

  庭审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21日进入2005年最后一轮。

  少了咆哮,少了推搡,少了戏剧化场面。观众说,审萨大戏越来越乏味;法律专家说,庭审终于“像个样子”。

  审萨到年终,回溯四轮庭审,变化有迹可循,下一出,仍值得期待。

  萨达姆

  从质问到赔礼后悔缺席

  萨达姆12月7日拒绝出席第三轮庭审最后一场。美国前负责战争罪行无任所大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特约评论员戴维·谢弗当时预言,萨达姆将为此后悔。

  根据谢弗的说法,如果萨达姆坐在牢房里收看电视,一定后悔自己放弃了召唤支持者的绝好舞台。不仅如此,萨达姆还会发现,其他7名同案犯将“出卖”他———事实上,萨达姆7日缺席,同案犯们已经开始“摘清”自己,迫不及待向法庭表明,他们与杜贾尔村案不相干。

  出去容易回来难。萨达姆律师证实,老萨向法官道歉,才争取到出庭机会。

  证人

  从无到有证词渐规范

  证人不现身,是审萨之初障碍之一。

  首次开庭较原定时间延迟,原因是曾经许诺出席的30多名证人全部以安全得不到保障为由打“退堂鼓”。与第一次审讯“务虚”不同,法庭在第二轮庭审中提供一盘英国媒体1982年录制的萨达姆视察杜贾尔村录像,以及前伊拉克情报部门军官瓦达·谢赫录像证词。

  直到第三轮庭审,男性证人哈桑终于出现。他虽滔滔不绝,却因过于激动,证词不触及要害,法官不得不多次打断他,拉回到当前话题。代号为“A”的女性证人垂帘作证,声音经变声处理,其证词字字血泪。但是,法律专家指出,数名证人虽然声泪俱下,但叙述比较主观,内容并不充分,无法根据证词直接给萨达姆和7名同案犯定罪。

  21日第四轮庭审萨达姆,现年37岁的阿里·哈桑·穆罕默德·海德里表现自信,陈述有礼有节,被称为“最强”人证。他几乎没有旁生枝节言辞,法官不再打断,任由海德里滔滔不绝。

  法庭戏分

  契合政治进程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论主审法官兹贾尔·穆罕默德·阿明21日的表现时说,“兹贾尔比过去更加控制局面。”

  此前,“软弱”是媒体形容阿明庭审表现时,使用最多的字眼。现年48岁的阿明,在萨达姆咆哮公堂时,显得文弱。而对此类审讯缺乏经验,阿明对昔日总统、高官们突然打断庭审,陪审团离席抗议等意外,似乎“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阿明21日一改略微不安的神情,以笑容亮相,似胜券在握。也许是事先已经同老萨达成协议,作为同意他返回法庭的条件,萨达姆在得到法官同意之前,不得“自说自话”。CNN特约评论员戴维·谢弗指出,阿明对付突然发话的被告,频繁使用“你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这招简单有效,直接将对方拉回到主要话题。经过几次交锋,阿明逐渐摸清对方“咆哮、抱怨、跑题”等“三斧子半”花招,逐渐自信,气势上不再示弱。

  主审法官

  从软弱到老练渐控制局面

  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进程是一部大戏,庭审萨达姆,在其中到底占多少戏分?

  谢弗认为,假设一开始由国际法庭审判萨达姆,可免除许多麻烦。

  比如,法庭将设在国外,参与庭审各方的人身安全可以获得更大保障;法庭是否合法这样的问题,可以在开庭之前达成协议,不必到庭上争辩。阿拉伯观众同样可以通过卫星转播,收看审判大戏,达到美国“攻心战”效果。

  可是,美国为什么不把萨达姆交出去呢?谢弗卖关子,没有给出答案。只要回溯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与新闻中出现“萨达姆”的时间契合之处,就不难找到答案———美国必须保证,一切尽在掌握中。□周轶君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