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换脸第一人 等来捐脸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4:1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王先生,是北京、也是国内第一个准备换脸的人。一年前,他被滚烫的铁水劈头盖脸浇遍全身,从此,他的“脸”就没了。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脸,一方面他怕自己的脸吓到别人,另一方面他也怕别人惊吓的目光伤害自己。21日,45岁的山西人杨晋富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捐脸”,他成为北京首位提出自愿“捐脸”的人。这一天,“捐脸第一人”与“换脸第一人”在医院见面并交谈。

  换脸需应对五大空洞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说,脸一般是在本人去世后捐献出去的,但在中国没脸离世碰撞了人类尊严,想找个捐脸的人很困难。

  道德空洞

  谁有权处置死者的脸

  这位研究员说,究竟谁有权利处置死者的脸?是家人、还是本人?特别是,会不会将脸当做一种器官出售呢?这个问题死者是不知道的,任何一种处理方式都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心理空洞

  老婆亲的是别人的脸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博士认为,换脸后的老王将面临心理排异反应。

  在老熟人眼前的老王,有一张陌生脸皮,与老婆亲近也必然会有一层隔膜,要消除这层隔膜肯定需要时间。如今换个手机号码都会别扭,更何况是一张新脸?

  社会空洞

  换脸后社会身份混乱

  北京展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磊说,脸代表了一个人社会识别的基本元素,一旦换脸则会涉及到社会认知和社会身份确认混乱等诸多问题。

  法律空洞

  捐脸没被允许也没禁止

  陈磊说,全国只有部分地区存在地方性法规对捐赠的器官有定义,“自然人除血液、精子、卵子、胚胎之外的人体器官和人体组织”,但并未对脸部皮肤的捐赠予以禁止,根据民法“法无禁止即为可行”的原理,“换脸”手术原则上可以进行,但需申请和审批。

  捐脸第一人:“死要面子”该改改了

  “捐脸”动机——因女儿曾受助于社会

  “如果我死了,我的身体会消失,但如果我的脸捐出去了,将是一种生命的延续。”21日上午10点,住在北京、45岁的山西人杨晋富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捐脸”。他也是北京首位提出自愿“捐脸”的人。对于自己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农民,并拿出身份证予以证明。

  据杨晋富讲,1999年,他年仅5岁的女儿在村外玩耍,不慎被山火烧伤右腿。由于治疗措施不当和经济能力所限,女儿的伤最后竟发展到皮肉坏死的地步。为此,他带着女儿走遍大江南北,找寻名医为女儿治病,期间甚至四处乞讨筹钱。经过各地媒体报道后,他至今已得到了近30万元的捐款和帮助,现在女儿的病情已经初步好转。

  “至少从五六年前开始,我就考虑过怎样帮助别人。”说到这里,杨晋富充满感慨,“家里为此专门商量过,我可以通过捐肾、眼角膜等回馈社会,但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最后都没有实现。”偶然从北京报纸上看到了“捐脸”的号召后,他非常高兴地打电话联系报名。

  他强调,自己清楚只有死后才能真正“捐脸”,现在是提前做个准备。杨晋富还呼吁,中国人要改变“死要面子”的传统观念,把脸作为器官捐献出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专家陈焕然告诉记者,自12月6日他在自己的网站上打出“征集捐脸者”的启事后,目前除杨先生外,另外还有两位分别来自西安和东北的好心人表示愿意捐脸。这些好心人让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烧伤病人王先生深受感动。

  换脸第一人:没有了脸,生不如死

  “换脸”动机——严重烧伤,五官只保住双眼

  在杨晋富的要求下,他在病房见到了北京欲“换脸”第一人王先生。不愿在公众面前露“面”的王先生戴着帽子和口罩,把脸部遮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一双眼睛在外面。见面的过程很简短,王先生就说了一句话:“我感到很高兴,捐脸的呼吁终于得到了回应。”临走时,他紧紧握住杨晋富的手,好久才松开离去。

  一年前,在河北邯郸一家炼钢厂工作的王先生,被忽然溅出的铁水烫伤。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铁水飞溅,直接落在了他的脸部和胸部,结果脸部被烧伤严重变形,双耳、鼻子、嘴唇和下巴都没有了,整个颈部、胸部等皮肤严重烧伤。唯一欣慰的是,一双眼睛保住了,但睡觉却不能闭上,而吃饭也主要依靠流食。

  在接受央视的采访时,王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心脏,他很快就会死亡,但一个人没有了脸,他真的是生不如死。今年11月,妻子陪着王先生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找到了外科医生陈焕然。11月底,医生在王先生后背皮肤比较完好的部位种植了皮肤扩张器,开始对他进行自体植皮治疗。

  陈焕然说:“植皮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但面部形态却难以恢复到以前的立体化结构,无法得到美容意义上的改善。而换脸手术正好相反,换一张别人的脸,实施异体移植,可以让患者重新拥有一张脸,但这种方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使手术随时面临失败的危险,接受换脸的人可能成为‘无脸人’。”

  对此,王先生明确表示,“我非常愿意成为中国第一个换脸的人”。12月6日,陈焕然开始在自己的网站上打出“征集捐脸者”的启事。

  不过陈焕然表示,即使获得了捐赠的脸,“换脸”手术在国内医院并不是想做就做的,必须有一套独特的审批系统。首先,主刀医生要向上级申请,通过行政部门审批,然后要经过全国性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法律委员会等一系列相关部门的审核,这些程序下来,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很明显,这涉及到伦理和法律的问题。”针对以上种种,王先生说:“面对公众舆论,我有这个心理准备,我也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给我一张脸。换上死人的脸,我自己觉得没问题。就算家人看到一张跟我以前完全不一样的脸,也比看着现在‘没脸’的我强很多。如果哪天我碰到死人的家人和朋友,我个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我特别希望获得理解。”综合华夏时报、新闻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