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联合早报:2005大国力量消长尚难促成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5:28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登韦弦撰写的文章,盘点2005年的世界外交格局,认为各国力量的消长尚难促成变局,而美国在用老办法应对新变局,即用“平衡手”战略保障自己在全球的利益,用英国和“新欧洲”来平衡“老欧洲”,用大欧盟和日本制衡俄罗斯,用日本和印度制约中国。而在美国“平衡手”战略下,美俄欧、美中欧、美中日这些三边关系,这“三国演义”关乎全球甚至地区力量的布局。

  2005年,世界各大国之间的互动是热络的、异彩纷呈的。大国首脑间穿梭往返的密集程度甚于往年,大国之间围绕秩序、利益的捭阖较量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力量消长尚难促成变局

  2005年,距离作为冷战结束标志的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的会晤已经16个年头,距离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苏联的解体也有14个年头。十几年的生聚、消长,无论是静悄悄的,还是张扬跋扈的,都在2005年表现出了阶段性症候。

  经济全球化是过去十几年最通行的关键词。每个大国的进步、徘徊都与其对待全球化的态度相互映照。美国持续100多个月的新经济,使它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俄罗斯有心无力地看着前苏联的遗产被西方瓜分。欧盟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进两步、退一步地蹒跚而行。盘桓了十几年日本经济虽然起色不大,但日本的政治兴趣和试探性举动却是不绝如缕。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力量越来越被世界刮目相看。

  实力的消长是关系变化的原动力。虽然2005年大国之间力量的消长仍无竟时,但过去十几年积累下来的变化仍然在一系列国际事态中曝露无遗,其最明显的阶段性反映就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一度热络及其流产。新生力量的求变和固守力量的求稳再一次较量,并再一次以不变为结局,充分说明过去十几年积累的变化尚不足以反转大国关系的格局。

  力量的消长会产生改变秩序与格局的要求。德国、日本、印度、巴西是变局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力图突破现有国际秩序,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但它们忘了,美国依然有傲视群雄的资本与实力,而且美国倾向于维持现有国际权力格局。“四国集团”最后的功败垂成仅仅是因为美国的一句话、一个手势或者一个暗示。看来,决定联合国走向的不仅仅是投票权,更是实力。

  所以,在可见的未来,在大国力量消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各方就国际秩序的改革难以达成共识的时间段里,联合国安理会的变局是不会出现的。

  尽管围绕联合国改革问题,除了美国在关键时刻的出场之外别的都可以视为无足轻重,但其他大国之间就联合国变局排列出的种种组合却是耐人寻味的。

  德国与日本,除了在联合国问题上,其他合作的亮点不多。中国与德国,近几年越走越近,却在联合国问题上南辕北辙。而且事实表明,这种南辕北辙并没有影响两国关系。

  中国与巴西、印度,在联合国问题上壁垒分明,但在WTO里的合作却又看似亲密无间。对手还是盟友?虚幻的还是真实的?2005年的大国关系多少有点扑朔迷离。

  老办法应对新变局

  显然,2005年的大国关系不再以美国为核心运转,运转的主轴是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地缘利益的纠葛,但美国的动向依然具有代表性。

  在反恐成为常态之后,地缘的争夺重新成为大国关系的核心与重点。欧亚结合部是美国、欧洲、俄罗斯捭阂的焦点,朝鲜半岛也聚焦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目光。

  反恐长期化之后,美国重新开始布局地缘政治为核心的全球战略。“颜色革命”一轮接着一轮,这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进退攻守。

  面对新生力量崛起,美国经过多年的犹疑,终于迈出了阶段性的步伐。美国给中国贴上了“利益相关者”的标签,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陪同中国副外长戴秉国去“看望”罗斯福,这些都表明,美国在力图继续约束、制衡中国的同时,已经有了与中国共同经营世界的打算。

  对印度也一样,尽管对印度核力量心有不满,但美国与印度的军事合作、战略合作却如火如荼。

  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美国是在用老办法来应对新变局,即用“平衡手”战略保障自己在全球的利益。美国用英国和“新欧洲”来平衡“老欧洲”,用大欧盟和日本制衡俄罗斯,用日本和印度制约中国。

  “平衡手”战略是美国崛起的工具和锐利武器,一战也好,二战也好,美国都是一直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刻才参战,这种以逸待劳、关键时刻才出手的战略恐怕会在可见的未来一直伴随美国左右。

  三边关系的嬗变

  2005年,大国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还有几出“三国演义”出现的变化端倪。尤其是在美国的“平衡手”战略下,美俄欧、美中欧、美中日这些三边关系,都关乎全球甚至地区力量的布局。

  欧洲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相对超脱,在俄罗斯的极力示好与拉拢之下,欧俄之间的合作关系发展较快,但竞争与合作的格局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已不仅是中国拉拢欧洲的问题,而是欧洲需要借重和靠近中国,并对中国暗生情窦。

  欧洲与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欧洲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邀请中国一起表态的机会却越来越多。大西洋的裂痕不断深化的同时,欧洲大陆的主要大国在文化上觉得疏离美国,却在感情上和文化上开始亲近中国。美国、欧洲、中国的三国演义恐怕不久就会有新的脚本上演。

  与欧洲不同,距离中国咫尺之遥的日本却与中国陷入了结构性的摩擦之中。最近一项民调显示,对中国的发展和两国关系的未来抱持怀疑态度的日本人比美国人多了两成。美国固然希望利用日本制衡中国,但美国同样不希望日本把中日关系弄得难以收拾。那样,日本就失去了制衡的意义与价值,就会逼着美国应对变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