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建远程打击力量 拟先发制人--日本明减军费暗强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15:02 新华网

  

建远程打击力量拟先发制人--日本明减军费暗强军

  10月3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来到位于茨城县的自卫队空军基地参加典礼。新华社/法新

  

建远程打击力量拟先发制人--日本明减军费暗强军

  10月3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来到位于茨城县的自卫队空军基地参加典礼。新华社/法新

  日本政府12月20日宣布,由于国内公共债务不断增长,日本将削减下一财政年度海外援助,在军费开支上,尽管总体数字下降,但日本对高科技和远程控制领域的大力投资,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近年来,日本政府债台高筑,国家债务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0%。为避免国家财政崩溃,政府决定实施紧缩政策,减少各方面开支。

  据财务省公布的初步预算计划,从明年4月开始,政府的海外援助预算将削减到7597亿日元,比上一财政年减少3.4%。其中赠款预算减少2.6%,贷款预算减少4.9%。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年7月承诺,今后5年日本的海外援助将净增1.21万亿日元。现在,日本政府的预算显然和小泉的承诺背道而驰。

  财务省日前公布的财政预算草案显示,2006年度日本军队的防卫费用为4.813万亿日元,比上年度的4.856万亿日元下降了0.9%。日本军费开支已经连续4个年度负增长。然而,军费的负增长并不意味日本实力的减弱,因为他们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日本自卫队大力实施精兵强军策略,在减少自卫队人数、削减非作战部门人员和开支的同时,加强了进攻性高尖端武器的研发,不断提升自卫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同时还建立并不断完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立强大的攻击能力和防御体系,提高整体军事力量。

  首先,计划研制远程弹道导弹,建立远程打击力量,必要时先发制人。日本防卫厅长官在国会答辩时曾强调,如果发现朝鲜等国对日本有发动导弹袭击的明显前兆,日本有权对这些国家的导弹基地实施先发制人打击。为此,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开发远程进攻性武器,其中包括射程达2000公里的中远程弹道导弹。

  其次,引进空中加油机,增大航空自卫队战机作战和后方支援半径,引进更先进的后续战斗机,增强航空自卫队远程作战能力。日本防卫厅认为,将来远离日本本岛的西南岛屿遭外国侵略的可能性很大,为进行反击,夺回被占岛屿,日本必须具备远程打击力量。而提高自卫队飞机的续航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引进空中加油机。另外,日本防卫厅还计划继续配备47架F-2战斗机,并对F-15战斗机进行技术改造。同时还考虑研制或引进比现有的F-4战斗机性能更好、技术含量更高的后续作战飞机,保持战斗机部队作战优势。

  

建远程打击力量拟先发制人--日本明减军费暗强军

  10月3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来到位于茨城县的自卫队空军基地参加典礼。新华社/法新

  第三,调整海上自卫队建军战略,逐步建立“进攻型”远洋海军。同时,大力推进武器装备大型化、远程化建设。海上自卫队计划装备两艘1.35万吨级的巡洋舰。这种大型巡洋舰能搭载4架直升机,被称为小型航母。海上自卫队还计划增加两艘“宙斯盾”驱逐舰,加强远程打击和导弹防御能力。

  日本《产经新闻》最近引用日本防卫厅高官透露的消息说,防卫厅已着手研发高性能新一代探测潜艇的声呐和对潜艇发动攻击的新型鱼雷。

  第四,发射间谍卫星,组建情报部队,建立强大情报搜集体系。日本自卫队除发射间谍卫星,从高空监视周边国家外,还在距中国很近的西南岛屿增设监听和破译中国无线电通信、飞机联络及电台广播信号的部队,并同驻日美军建立情报共享体系,分享美国军队获得的军事情报。

  第五,大力研发新型拦截导弹,完善导弹防御体系,从增强防守力量来增强战略进攻可行性。日本政府12月15日召开内阁安全保障会议,决定拨3000亿日元将日美共同进行的新型“标准-3”型拦截导弹研究从技术研究阶段推进到实际开发、生产阶段。这种拦截导弹具有射程远、高精度拦截能力,能承担的防御范围比现有导弹扩大了一倍以上,还能较准确地从高速来袭的多个弹头中分辨出用于干扰拦截的假弹头。

  这种拦截导弹从表明上看是防御性武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不仅可以拦截对方导弹,而且还能从战略上大大支持对他国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信心和可行性。因为有了这种可靠的防御系统,就不怕他国进行反击,有望从他国的反击中保护自己。《产经新闻》明确指出,研究开发新型拦截导弹的目的就是为对付中国的多弹头导弹。(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

  《环球时报》〔20051223第2版〕

  来源: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