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报业十大事件:普利策奖接受网络报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02:38 都市快报 | |||||||||
报纸行业坐着云霄飞车冲过了2005年,许多盘旋,许多转弯,往下掉的日子比往上爬的多。被裁减的企业,被裁减的部门,被裁减的人员,被裁减的预算……或许这一切都是因为油价上涨……但是,每天都在发生奇迹,每天也在产生新的需求,每天都有不确定性。就这样,我们列出了2005年美国报业的十件大事,有好事,也有坏事,更多的,跟贪婪有关。 普利策奖全面接受网络报纸
自1917年设立以来,普利策奖一向对“变化”两字摆出乏味冷漠的表情。近90年来,它一直是公认的最权威的新闻奖,但一般只是在新闻从业人员加工资或者升职的时候派派用处,其他时候就只是四个字的名词而已。 通常,普利策新闻奖只给予报纸,由19人组成的评委最后说了算。每年照规矩都应该在最后一刻揭晓,却往往总有报纸事先就知道结果。 所以当今年的普利策奖项提名中,出现许多网络报纸名字的时候,大家都吃了一惊。以往只有在公共服务这类奖项中才可能出现的网络报纸,现在,每个项目中都有了。这意味着,网络报纸,或者说网络新闻,已经取得了跟平面报纸及其新闻平起平坐的地位。以后,新闻竞争的领域将会更宽,同时新闻评比的标准也将随之调整。 《洛杉矶时报》总编换人 2000年,美国报业最受人尊敬的人之一、经验丰富的约翰·卡洛尔,接手了《洛杉矶时报》的新闻部,任总编辑。为此,他推掉了《巴尔蒂摩太阳报》以及《莱克星顿先驱报》的总编位置。 当时的《洛杉矶时报》可说是被斯台普斯球馆丑闻打黑了一只眼睛——它用了整整一期来报道洛杉矶的新体育时代,出钱的是当时新建成的斯台普斯球馆。在卡洛尔的带领下,《洛杉矶时报》重新回到正确的新闻轨道上,获得了公众的信任、同行的尊敬,并在2004年一举拿下5个普利策新闻奖,彻底摆脱了丑闻阴影。 但是作为一家报纸,要营救的并不仅仅是新闻地位。从5年前就已经开始的削减预算和裁员,到了今年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卡洛尔的辞职。他的离开,为管理型总编迪恩·巴奎特腾出了位置,并成为该报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编。 在巴奎特的统治下,《洛杉矶时报》编辑部的非洲裔美国人地位大大提升,同时发行量也大大提升,使得该报成为全美发行量第一的报纸。他同时也是报业有史以来最举步维艰的一任总编,因为在2005年,世界正在飞速驶向多媒体时代,而新闻资源却更少了。 李氏集团买下普利策公司 在购买了拥有《圣路易斯邮送》《亚利桑那每日之星》以及10多家地方报纸的普利策公司之后,李氏集团成功地从一个地方报业集团(爱荷华州)转变为全美第四大报业集团。这对它来说是划时代的转变,但是紧随而来的是运转不灵的消息——《圣路易斯邮送》宣布将裁掉12%的新闻编辑,新闻总编艾伦·索特伯马上就辞职了。 底特律报业三方交易 今年底特律最大的交易,跟老虎、狮子、活塞队无关。事实上,是科罗拉多州、加州和维吉尼亚州的手在底特律搅和。 《底特律自由报》从奈特瑞德公司转手到加奈特公司,《底特律新闻》又从加奈特公司转手到梅蒂亚新闻公司,这大概是自有汽车以来,这座汽车之城所发生的最大的行业剧变。 当然,受这桩交易影响的远非仅仅是密歇根人。由于交易三方都是拥有数家小报的媒体巨头公司,所以交易的余波将从佛罗里达州荡漾到爱达荷州。让人们惊讶的倒并非交易本身的规模,而是交易背后的秘密。不可避免的,在交易被公开之后,报业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受贿专栏 报纸的公信度本已岌岌可危,在2005年又受到重创——四位为数家大报供稿的职业专栏作者被揭发收受贿赂。上半年就发生了三起。先是论坛媒体服务机构的阿姆斯特朗·威廉姆斯,接受了教育部24万美元的润笔费,为布什政府的“不拉下一个儿童”法案写篇赞美之辞。为此,他的专栏被关闭了。然后是环球媒体机构的麦吉·加勒佛,拿了2.15万美元推销布什的“正面婚姻”计划,另外还有自由撰稿人迈克尔·麦克马纳斯为此拿了1万美元。下半年到12月份又发生一起同类事件。考普利新闻服务机构的唐·班多接受了起诉说客杰克的钱,为杰克的客户说好话,被发现后引咎辞职。 卡特里娜飓风迫使《时代破报》撤退 破坏性的飓风不但扫平了从德克萨斯州到佛罗里达州的沿海港湾,还对当地的报业产生了历史性的冲击。像密西西比州比劳克斯市的《太阳先驱报》这样的本地小报,纷纷被洪水冲垮。这是美国历史上代价最惨重的一次飓风,而且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抗灾一线的现场报道主要通过网络来完成。最典型的故事竟然是记者被困密西西比,或者摄影记者溺死于大洪水。 而这当中,没有一家报纸会比新奥尔良市最大的报纸《时代破报》更感愤怒。他们和CBS广播公司新奥尔良附属台(WWLTV)一直坚守在飓风前线,一直到最后一刻才被强制撤离。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报社的编辑和记者被安置在远离自己的家园和家人的临时帐篷里。 在此期间,利用网站和飓风前线的几个有限的新闻来源,资深编辑吉姆·阿莫斯带领着纽豪斯报业旗下的《时代破报》员工继续着艰难的报道工作。 深喉事件 33年来,水门事件中的匿名消息来源究竟是谁,一直是华盛顿特区报业最大的秘密。这个匿名消息来源被称为“深喉”,引用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色情电影名字。一代又一代,对“深喉”是谁猜测纷纭。但是《华盛顿邮报》的传奇三侠——伍德沃兹、贝恩斯坦和布莱德里,始终保持缄默。 最后是“深喉”先生自己,W·马克·菲尔特,前FBI官员,在《名利场》杂志中自曝身份,从此揭开了“深喉”事件新的一页。 奈特瑞德公司待售 奈特瑞德公司是历史悠久且名声极好的报纸集团,曾拥有业内赫赫有名的《费城问询报》以及《迈阿密先驱报》等。只要想到,奈特瑞德公司曾是华盛顿特区排名前三位的报业集团,还有它极为著名的奈特瑞德新闻服务机构,你就知道它是多么关键的一个新闻玩家。 但是,就跟它的竞争对手们一样,2005年的发行量下降以及收入锐减使得这家报纸的股东们十分紧张。当最大的股东开始抱怨股价太低的时候,其他的股东也纷纷抛出他们的股票。人们开始关心这场金融危机将如何影响其旗下报纸的新闻质量,因为其他的报业集团已经开始了谨慎的收购行动。2005年底这个巨人已经开始被肢解,整个过程将持续到2006年末。 瓦莱丽·派拉姆丑闻 要求记者透露消息来源的呼声近年来越来越高涨,但是,当《纽约时报》的朱迪斯·米勒在今年7月6日为此蹲了监狱的时候,匿名消息来源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可疑的烈士。 事实上,米勒甚至并没有写关于瓦莱丽(曾是CIA特工,两年前身份暴露)的报道,但是她还是因为拒绝在证词中透露消息来源而被判服刑85天。《纽约时报》对此只是进行了常规性的请求释放的手续,但是在版面上进行了完整报道。 米勒一出狱,立即从新闻业英雄变成替罪羊。她被揭发受编辑指使才这么做,最后这场闹剧在她的离开下结束。 但是事情又出了岔子。米勒辞职数周后,水门事件的传奇记者伍德沃德加入了战斗,承认瓦莱丽小姐之前首先找的是他……事件高潮迭起,乱作一团。 2000报业员工丢了饭碗 难道报纸通过降低质量可以夺回发行量和收入?在这个奇怪的逻辑前提下,像《纽约时报》公司以及论坛公司这样的报业巨头,纷纷感染上了缩减预算的流行病,拿起屠刀举向了新闻从业人员……虽然他们说会在其他环节上增加岗位,但是,为了利润不顾一切的面目还是狰狞。对于报纸行业的未来,以及近期一连串报纸买卖带来的损害,他们是不管的。(编辑与出版 乔·斯德普 编译 王岳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