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背景资料:2005年国际空间探索十项重要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16:4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背景资料:2005年国际空间探索十项重要进展

  新华社记者栾海

  1、航天飞机重返太空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近两年半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7月26日首次重返太空,8月9日顺利返回。“发现”号在升空时仍有绝热泡沫材料脱落。由于出现类似问题,美国航天飞机未来前景仍然不明。

  2、神六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2日至17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圆满完成载人飞行任务。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3、“深度撞击”天地惊

  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施放的撞击器,7月4日准确击中距地球约1.3亿公里的“坦普尔1号”彗星,撞击坑中喷射出上万吨彗核物质。这次撞击加深了科学家对彗星的了解,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太阳系起源。

  4、土星探测显“生机”

  “卡西尼”飞船和1月登陆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的“惠更斯”探测器,发回大量有关土星及其卫星的数据,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土星家族。比如,遥远冰冷的土卫六表面被发现山丘错落,河道纵横,下甲烷雨。土星系的沧海桑田是地球发展的重要参照。

  5、火星觅水“前赴后继”

  超期服役20多个月的两辆美国火星车以及欧洲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分别获得实地和轨道探测数据,表明火星可能有过或仍有液态及冰冻水。今年8月,性能超强的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又赴火星,火星觅水的探测器队伍中再添“新兵”。

  6、多国规划太空比翼

  各国今年出台的航天规划尤为集中。美国计划要用新型航天工具代替航天飞机,并提出2018年前重返月球;日本“20年计划”提出研发载人航天器和宇宙“深空港”;俄罗斯“10年纲要”明确提出要造可重复使用的客、货飞船;欧洲航天局制定了月球和火星考察路线图;韩国宣布2015年要进入十大航天强国之列。

  7、卫星疾呼守护“家园”

  多颗观测卫星今年先后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等因素,地球能量收支不平衡,本世纪气温会上升。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9月逼近历史最高纪录,北极冰盖夏季萎缩幅度也创下纪录……这一系列卫星观测结果表明,人类迫切需要守护好地球“家园”。

  8、“金星快车”访“近邻”

  欧洲“金星快车”探测器11月发射入轨,并将在100多天后拜访地球的“近邻”——金星,恢复人类已中断11年的金星探测工作。“金星快车”携带7种科学仪器,其对金星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地球。

  9、太空望远镜续写“黑暗传”

  借助多个太空望远镜,科学家继续获得有关黑洞和暗物质的新发现。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科学家今年首次发现质量可能相当于1万个太阳的中等质量黑洞。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也首次绘制了位于两个星系簇中的宇宙暗物质分布图。

  10、为太阳系外行星留影

  欧洲南方天文台等机构的多个研究小组,分别宣称首次拍下太阳系外行星的照片。但也有专家认为,所拍到的是不是行星还难下定论。(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