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海啸一周年专题 > 正文

印度洋海啸让人类学到不少东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01:05 新京报

  一年了。2004年12月26日,一个叫做德尔夏的斯里兰卡孩子站在山坡上,望着高达10米的巨浪席卷了他的家园,他的父母,他的生活……这个孩子成了印度洋大海啸的孤儿。他告诉媒体,那场海啸带走了他的全部,而他的世界也从美丽的蔚蓝色,变成了海啸中的灰色。

  一年前,曾经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像德尔夏那样离死亡如此之近。尽管官方统计有超过21万人在那场大海啸中丧生或失踪,但是,这个数字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或
许永远也不会有准确的结论。因为那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仍然存在许多空白和缺陷。印度洋大海啸改变了数十万计的人的生命历程,却没有能够改变生命的光芒。

  人类从来就没有“征服”大自然,这是人类走出刀耕火种以来的亘古经验。

  即便在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人类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难,甚至面临人为制造灾难的挑战。无论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在灾难面前没有谁能够幸免。

  即便是在21世纪的头几年中,除了印度洋

海啸,全球较大规模的自然灾难,还包括巴基斯坦地区的大
地震
,美国遭遇的“卡特里娜”飓风等,这些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注脚。

  自然无常,但生命常有。

  伤痕犹在,生活却必须如常。

  在经历海啸的部分地区,人们重归幸福的生活,无疑是对自然灾难的最有力回应,也是人们纪念死者的最好纪念。海啸发生一年来,许多民众已经从悲痛中苏醒过来,重新建立对于生活的信念。

  在许多国家,失去了丈夫的妇女们组成自己的合作机构,互帮互助,许多地区将海啸孤儿集中起来共同抚养,都体现了全体人类对于生命的最高崇敬。

  灾难不但检验生命的执着,同时也考验人类的发展精神。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世界各国也纷纷伸出经济援助之手。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立即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共捐赠人民币达12亿元。

  其中,截至2005年11月,中国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救援和重建工作接受社会各界捐款4.27亿元人民币,物资价值1560万元人民币。同时,各国政府也迅速做出承诺,建立全面的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和加强国际沟通,以避免悲剧重演。这个建立在国际合作平台上的灾难预警机制,显示了人们从灾难中站起来的学习精神。在受灾最为严重的印尼亚齐地区,12月26日6个海啸预警系统同时启动。海啸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海啸情报的全球共享,是数十万逝去的生命带给整个人类的福荫。

  然而,灾后重建是一件极为艰难的工作。在海啸抵达的两个大洲12个国家里,超过80%的难民仍居住在帐篷或其他暂居点。联合国与其他国家为海啸灾区所援助的资金,仍然无法解决灾区灾民的生活问题,以及恢复被海啸所毁坏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设施、下水道系统和电力系统的重建工作。而许多受灾地区在政治上仍然处于动荡状态,如何恢复这些地区的安宁,也是灾后重建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更应当注意到,人们对于战胜灾难的信念,不但建立在防灾减灾的物质基础上,更应当建立在对于灾难的心理机制恢复上。现代化社会对人们的

生活质量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是对于物质的追求,更是对于人类精神质量的重建。战胜海啸,也就是要战胜恐惧,重新为人类点燃生命的希望和执着的火种,为灾民抹去深刻的伤痛和悲哀。

  人类应该铭记2004年岁末的那场海啸。前天夜里,当泰国的人们点燃一个个象征生命的灯笼,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永远不会从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心头抹去。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更加努力追求幸福的生活。大海像每一种自然界的事物一样常有无情风雨,但是全人类的有效的合作机制,却能够保护每一个人免遭自然的罪与罚。从这一点来说,纪念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相关专题:印度洋海啸一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