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奔跑在小康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10:41 长沙晚报

  编者按

  “十五”期间,长沙农村发生了明显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变化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本报记者日前走进望城和浏阳的两户普通农家,通过与农户的近距离交流感触他们日益富裕的火红日子。他们两家的变化其实是长沙千千万万农民生活变化的缩影。当然,他们的变化历程更是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政策好,人努力,广阔的农村天地同样
大有可为……

  

奔跑在小康之路

  休闲广场已经不是城市独有的“专利”。“十五”期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乡镇在人口集中地段建设了农民休闲、观光绿化广场。图为浏阳市镇头镇的农民休闲广场一角。

  

奔跑在小康之路

  “十五”期间,长沙城乡防洪抗旱能力实现了本质上的突破。尤其是都市水利的建设不断提升着城市的品位。图为风景如画的潇湘大道。

  

奔跑在小康之路

  插田不须弯腰,下田不要赤脚,自动化农耕机器全部搞定。图为近年长沙方兴未艾的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现场。

  

奔跑在小康之路

  “十五”期间,长沙林业建设突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者并重,促进了林业快速、健康发展。图为林业部门采用现代化的工具治虫防灾。

  

奔跑在小康之路

  蔬菜生产实现“工厂化”,“车间农业”正提高着农业的效益,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奔跑在小康之路

  完善的交通网络、高标准的水泥路使长沙农村地区的道路基本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

  

奔跑在小康之路

  长沙的农产品加工正由初级向精深加工转变。图为在“十五”期间不断壮大发展的长沙县金井茶厂的生产车间。

  

奔跑在小康之路

  “十五”期间,长沙畜牧水产部门着力推进养殖产业化进程,全面构建动物防疫的长效机制,突出抓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图为市畜牧水产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屠宰检疫技能比武大赛,以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致富故事一

  菜农跑上光明道

  [新闻人物] 望城县白箬铺镇光明村村民胡志红

  [非常提示] 2001年前,胡志红一家5口靠种田维持生计,基本温饱;2003年开始,在市委建设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胡家搞起了大棚蔬菜,收入不断增加。2005年,全家纯收入达4万元以上。

  [背后故事] 昨日,胡志红跟往常一样起了个早床,开动自己的三轮车,拉上数百公斤新鲜蔬菜直奔长沙城区的农贸市场,半天功夫纯赚近200元。在近两三年间,勤劳的胡志红运菜到长沙已跑烂3部三轮车,也跑出了一天比一天红火的日子。

  光明村位于望城县西南,与宁乡搭界。2001年前,全村人均年收入1800元左右,没有一条水泥路,8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村民大多以种田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谈起过去的光明村,胡家人一个劲地摇头。走在取名为“光明大道”的新修水泥路上,胡志红年近古稀的父亲胡海龙老人告诉记者,2003年市委建设扶贫工作组进村后,大力推进村里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章。当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上千亩,老百姓的收入看着看着上来了。两年建设扶贫的时间内,政府投入近300万元,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人说,就他家而言,原来5亩多田一年到头赚个千把块钱已是挺好的年成,谷贱时还得倒贴。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田还是那5亩田,但效益就是明显不同。老人掰着手指跟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三项补贴”补贴150元;取消农业税后,负担又减轻了;种植的蔬菜每亩奖励了200元;免费赠送了价值2600元的大棚一个……“一增一减,实际是双份的增收呢!”种菜的效益比种水稻的效益强多了,一年一个台阶。老人说,如今地真种得,农民也确实当得。

  除了种蔬菜外,胡家喂养了猪、牛、鸡等,年收入5000元左右,贴补家用。屋前屋后还开辟了一个小水果园,自家供给绰绰有余。

  [新年心愿] 希望明年农民增收的步子更大些,更快些。有机会全家老小一起到外面旅游一趟。

  致富故事二

  居民办起花炮厂

  [新闻人物] 浏阳市大瑶镇天和社区居民邱顺明

  [非常提示] 从地道的农民成长为农民企业家,从骑自行车跑业务到开奥迪车谈生意,从小作坊发展到现代规模企业,邱顺明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他的变化折射出现代农民素质的提升和观念的深刻变化……

  [背后故事] 时下已是年终岁末,来自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花炮订单让浏阳市大瑶镇天和社区居民、棠花出口花炮厂厂长邱顺明忙得不亦乐乎。2005年,他自办的企业已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创税800多万元,发放当地村民劳务工资300多万元。

  出身大瑶农家的邱顺明1979年从部队复员回乡,跟随父亲耕田种地。依靠传统的花炮技术,他曾经四处打工,日子虽过得去,但袋子里余钱剩米不多。1999年,他开始承包村上的花炮车间,办起了花炮制作的小作坊。

  2001年,邱顺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出口花炮厂,占地面积680余亩。当年实现产值400万元,创税50万元。由于创新意识强,主动出击找市场,2001年到2005年之间,他相继开发出9个获得国家专利的花炮产品,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实现产销两旺。

  他说,在企业壮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变化的是他的交通工具。5年前他还是骑着自行车、摩托车跑原材料、跑业务;2001年后,他先后购买了“奇瑞”、“奥迪”等品牌的小车。更重要的是,他办的规模企业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厂内300多名职工基本来自该社区,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5年间,他先后自掏近百万元用于社区的公益事业,造福乡邻。

  [新年心愿] 开拓更广的市场,增加农村更多的就业机会,带领广大村民共奔农村小康生活。

  本版撰文 苏毅 摄影 余志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