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门”更多内幕尚未揭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01:21 哈尔滨日报 | |||||||||
首先披露美国政府未经法庭许可对民众国际通信实施秘密监控的美国《纽约时报》24日揭露了这一事件的更多内幕,称受监控信息的数量与范围远比布什政府承认的大得多。 电信商开“后门” 《纽约时报》援引一些前任和现任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说,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对一
作为布什授权的监控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安全局还获得了美国各电信运营商的合作,获得了接入国内和国际通信网的“后门”通道。 美国政府对电话和网络通信的监控与分析已经在美国一些执法和司法官员中引发了质疑。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提出的疑问之一就是,该法庭是否有权批准国家安全局对那些碰巧经过美国境内电信或网络运营公司“交换平台”的国际通信进行监控? 一名司法部官员说,司法部就“交换平台”问题与外国情报监视法庭进行了很多讨论。“我们所讨论的是大量通信的通道。问题在于,在一个承载了如此大通信流量的交换平台上,你如何把某些东西的范围最小化?法庭对此非常非常关注。” 搜索海量信息 自从《纽约时报》披露“窃听门”事件后,布什总统和他的高级助手们就反复强调,总统对国家安全局的授权范围仅限于监听国际长途和与“基地”组织有关的嫌疑人的国际电子邮件。 但他们还不愿公开承认的是,国家安全局技术人员除了监听具体的国际长途电话外,还在大量电话与国际网络通信中进行了仔细搜索,以求寻找出一种恐怖嫌疑人常用的通信模式。一些官员形容这是一场大海捞针式的数据分析行动。 由于这一计划仍属机密,向《纽约时报》透露此事的前任和现任官员都不愿公开其姓名。 布什政府23日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因为这个计划的高度机密性,有关国家安全局如何实施此类行动的具体细节现在还无从得知。一些要求就“窃听门”事件展开调查的国会议员说,他们很想了解更多细节以及其合法性问题。 了解部分内幕的一些政府和通信业官员说,国家安全局试图对通信数据进行分析,以掌握许多细节,包括谁给谁打了电话,电话持续了多长时间,打电话的时间,电话及电子邮件的发出地和接收地等。例如,自从“9·11”事件发生后,拨往阿富汗和来自阿富汗的电话就尤其受到国家安全局的关注。 再触民权禁忌 在信息数据分析方面,布什政府已经不止一次碰过钉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国防部的“全面信息感知系统”计划和国土安全部的CAPPS机票分级系统计划。 国防部曾打算通过“全面信息感知系统”来监视所有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以求及时发现恐怖嫌疑人的踪影。而美国国土安全部则计划对所有前往美国的旅客进行安全评定分类。被评为红色的旅客将被禁止登机,黄色一级的旅客需接受进一步安全检查,绿色一级的旅客则只需接受一般性机场安检。由于危及公民隐私及民权,这两项计划遭到美国民众强烈反对,最终胎死腹中。 但布什政府认为,国家安全局的通信数据搜索项目对于美国制止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官员抱怨说,根据1978年《外国情报监控法案》建立的现行监控体系无法给予情报部门足够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以便他们对美国本土面临的恐怖威胁迅速采取行动。(据新华社) 新闻背景: 国家安全VS个人隐私 美国社会推崇个人自由,强调个人隐私。一部《爱国者法》的通过与否日前已经引起诸多争议,而窃听事件犹如火上浇油般再次引起美国人对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关系问题进行思索。 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孰轻孰重?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公民为了使一些坏蛋不逍遥法外,需要牺牲自己的隐私吗?还是每个人都有权保守秘密?政府能以国家的名义随时随地对任何人进行监视吗?谁来监视监视者呢? 一连串值得深思的问题让美国人在安全与隐私之间徘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