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5年十大国外焦点人物揭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7:38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济南12月30日讯由本报和光明日报等全国60多家主流媒体参加的“2005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12月24日至2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上评选出2005年“十大国际新闻”和“十大国外焦点人物”。继29日刊发“十大国际新闻”之后,继续刊发“十大国外焦点人物”,他们是——

  希恩

  随着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与日俱增,美国国内反战呼声日趋高涨。在伊拉克战争中丧子的“反战母亲”希恩,是美国反战运动的一个突出代表。这位48岁的母亲从8月7日开始,在布什的私家农场附近露营抗议,希望面见布什,要求美立即从伊撤军,以避免更多的家庭悲剧。希恩的举动赢得了众多美国人的同情与支持,8月17日,全美各地掀起反战热潮。但布什拒绝与她见面。

  沙龙

  11月21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宣布退出执政的利库德集团另组新党,引发了以政坛的一次大“地震”。2001年2月,他率领该党击败工党,登上总理宝座,并在2003年大选中获连任。沙龙出任总理后,逐渐调整了其政治上的强硬立场。他一方面坚持拒绝同阿拉法特对话,坚决打击巴激进组织,先后下令炸死了亚辛和兰提西两位“哈马斯”领导人;另一方面也做出一定让步,提出并实施了撤离加沙犹太定居点的“单边行动计划”。

  巴拉迪

  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9届大会正式批准巴拉迪继续担任该机构总干事。这是巴拉迪第三次担任这一职务。今年10月7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巴拉迪,以表彰他在阻止核能用于军事领域、以及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作出的贡献。巴拉迪在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朗核问题及朝鲜核问题上都与美国的意见相左。因此,布什政府曾反对巴拉迪再次连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内贾德

  6月25日,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第二轮总统选举中获胜,出人意料地当选伊朗新一届总统。内贾德来自下层社会,被视为极端保守派的代表。他主张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认为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滥杀无辜,应该受到审判。他称美国和以色列无权剥夺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权利,并表示伊朗不会屈服于外国势力的压力。

  瑟利夫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11月举行的利比里亚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利比里亚乃至整个非洲的第一位女总统,享有“铁娘子”的美誉。此次大选中,多数选民认为,身为女性的瑟利夫具备聪明、学识和才干,期待她能够带领利比里亚人民告别战乱、走向稳定与发展。

  默克尔

  德国基民盟主席默克尔11月22日在德国联邦议院总理选举中当选新一届联邦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2000年,默克尔被推选为基民盟主席,成为德国战后第一位女性大党领袖。之后,她率领基民盟在地方选举中接连获胜。今年5月底施罗德宣布提前大选后,默克尔被提名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最终如愿以偿。

  卡里莫夫

  11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莫斯科与普京签署了两国联盟关系条约。11月21日,驻留在乌的最后90名美军撤离,结束了美军在这个中亚国家长达4年的驻留。此事使卡里莫夫总统成为影响中亚地区稳定与地缘政治格局走向的关键人物。今年5月,卡里莫夫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安集延骚乱,美国等西方国家随后对卡里莫夫进行刁难。卡里莫夫则与美国拉开距离,着手与俄建立战略同盟。

  布林和佩奇

  12月23日,全球最强大的网络搜索工具Google创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2005年年度人物”。1995年,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二年级的布林遇见新生佩奇,成为好友。1998年9月7日,25岁的佩奇和24岁的布林休学,借来1.5万美元在车库里创建Google。页面极其简洁,却网罗几十亿网页,每天点击超过2亿次。它问世7年,市值已达1300亿美元,上演了比尔·盖茨之后的又一创业神话。

  黄禹锡

  12月23日,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承认其研究结果存在重大“造假”问题,韩国的“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成为科学骗子。今年5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攻克了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8月,他又宣布培育出世界第一只克隆狗“斯纳比”。12月23日,首尔大学经调查证实,黄禹锡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系“有意造假”。调查人员29日又称,没有证据表明黄禹锡曾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任何胚胎干细胞。

  查韦斯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今年先后终止了与美国的军事和缉毒合作;在联合国峰会上提议将联合国总部迁出美国;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联合同道,令美国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破产。查韦斯左翼思想色彩浓厚,公开表明自己的反美立场,并呼吁发展中国家携起手来,联合抵抗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光明日报国际部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