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全球能源市场脉搏 还是要看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08:48 东方早报

  早报亚洲事务记者 仇晓慧责任编辑 林佳芳

  中国油源仍然过于集中、石油进口近八成依赖中东和非洲;海上运输线也显得过于单一,主要通过安全系数较低的马六甲海峡。2005年,这个事实起了变化。

   遍地开花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在能源政策上的全球布局初具规模,能源合作从最初的单一依靠中东地区,发展为向全球出击,特别是毗邻的中亚五国、俄罗斯、印度等。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与世界27个国家开展了油气开发合作,为2006年中国进一步落实“走出去”与“多元化”的能源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合作创新方面,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石油公司2005年3月14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12月24日,中朝签订开发黄海的《中朝政府间关于海上共同开发石油的协定》,都有效地推进了中国一直奉行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为中日2006年亟须面对的东海资源争端的问题提供了借鉴。能源安全方面,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8日宣布在将西伯利亚原油输往远东的管道铺设计划中,俄罗斯将优先向中国而不是日本提供石油,并加速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即泰纳线)。2006年年初,通往中国的支线将动工。2005年11月14日,中国第一条跨境输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主体工程也宣告竣工。

   继续身陷争夺战

  尽管一切都在朝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但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遭到持有“中国能源威胁论”国家的万般阻挠。中国还将继续身陷其他国家的能源争夺战。美国仍处处把持有限资源,对中东地区尤其是伊朗处处施压,如遏制伊朗与中国在天然气、与日本在油田方面的合作等。而来自第三能源消费大国的印度,正在规划欧亚石油天然气网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在被认为是21世纪继中东和西伯利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能源供应基地的里海地区设置了“重点防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2006年将积极开辟民间对话方式,弭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并且推进“全面实施工程换石油”的方略,共担风险,吸收国外资金、技术,消除对方的不信任。在国际路线方面,注重合作,与里海周边的中亚五国、印度、俄罗斯等尽可能保持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时刻关注相关国家未来几年内的总统、议会等选举,把握其政治动向以及能源政策变化。

  世界能源格局的现有主导力量将有所削弱,而中国对原油需求量可能占全球未来能源总需求增长的70%,将继续拉动世界能源市场,成为影响整体格局的最重要因素。2006年后,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能源合作的范例将得以推广,深化整个欧亚大陆地区及整个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届时石油、天然气管网将会连成一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间的稳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