ҳ > > >

《赵氏孤儿》200年前传欧洲


http://www.sina.com.cn 2006010405:30

首部《北京志》(下)

首部译本

《赵氏孤儿》200年前流行欧洲

【出自《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出版志》】

戏剧《赵氏孤儿》不仅在国内耳熟能详,而且早在200多年前就已在欧洲流行了。雍正十年(1733年),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大报仇》剧本译成法文,先是在巴黎的《法兰西时报》选载,后来全文收入《中华帝国志》,成为中国剧本的第一部外文译本。由于《中华帝国志》英文版、德文版、俄文版相继问世,《赵氏孤儿大报仇》便流传于欧洲。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把它改编成《中国孤儿》新剧,在巴黎公演,歌德看了以后十分兴奋,大加赞赏。

许多人都知道,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出自世界上第一部法医著作《洗冤录》,这部专著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同时也是西方法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启蒙性读物。清康熙年间,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把中国的《洗冤录》选译在《北京耶稣会士报告》第4册中,传入欧洲,为西方法医学的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

最早记载

梅尚荀程“祖师爷爷”

【出自《北京志·文化艺术卷·戏剧、曲艺、电影志》】

我国的戏曲艺术,早在其孕育时期,就有师承教习的传统。这种师徒传承的方式大致分为四种:设堂授艺,又称“私寓弟子”,弟子取名时都有一字相同;家塾授艺,请名师在家授艺,弟子按时付给酬金;手把徒弟,又称“私房徒弟”,幼时即投师学艺,恩同父子;拜师深造,成名演员再投名师深造。元夏庭芝《青楼集》中记述了元杂剧女演员赛帘秀、燕山秀为“珠帘秀之高弟”,这是有关戏曲艺术师徒传承的最早记载,可以说,这位“珠帘秀”老先生应该是包括梅尚荀程在内所有戏曲名家的“祖师爷爷”。

意外发现

雷峰塔古经失而复得

【出自《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出版志》】

古老的雷峰塔历经战火,饱受创伤,她也包藏着许多神秘的故事。公元975年,吴越王钱俶为庆祝黄妃得子,特在杭州西湖畔修建了雷峰塔(旧称黄妃塔),其特制塔砖的一面刻有佛像,而且在塔心中藏有一部白绵纸木版精印、据说可以驱魔驱邪的佛经——《陀罗尼经》。一千多年来,雷峰塔几经战乱,再加上民间盛传其塔砖防邪,使盗砖者日多。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塔藏的神秘佛经不知去向,再没在世间出现。几十年后,北京中国书店在收购古籍时意外发现了失落多年的《陀罗尼经》一卷。

史料

纠偏

燕京古经千年不蠹

【出自《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出版志》】

一般认为,中国雕版印刷最高水平出现在宋朝,刚刚出版的《北京志·出版志》则推翻了这种说法。根据记载,1974年在山西应县辽代木塔出土的大量燕京雕版印刷和手抄经卷,最早的是契丹统和八年(公元990年)燕京仰山寺杨家印造的《上生经疏科文》,这些书多为硬黄纸或麻纸入潢,光泽润滑,可以防蛀,至今以经历千年而不蠹,足见当时燕京高超的造纸技术。另有记载,辽代燕京雕造的《契丹藏》同内容相同的宋代《开宝藏》同时传入高丽,前者大受欢迎,高丽俗人沙门慧照到燕京购书,一次就买回《契丹藏》三部共15144卷。

另外,根据《出版志》记载,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开始刊刻的房山《云居寺石经》,距今1400多年,现存石经14277块,堪称“文字长城”,其中有1355卷经是唐太宗时期三藏法师玄奘所译。这些石刻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隋唐、辽、金、元、明等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史料和学术价值极高,日本著名佛教学者塚本善隆博士在其学术著作《石经山云居寺与石刻大藏经》中说:“幽燕奥地境内完整保留下来的石刻《大藏》经,是超过敦煌和日本奈良写经的重要原典。

修志·人物

志书修成

年过七旬

修志从来都是一件清苦的差事,修志者必须坐得住冷板凳、钻得进故纸堆、吃得了奔波劳顿之苦。市政总公司的老工程师刘铁珊,为把志书中立交桥的数字弄准确,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骑着自行车,把二环路、三环路绕了个遍,一座桥一座桥地数,获得了最准确的数字和详尽的资料。

记者采访的两位《北京志》常务副主编赵庚奇和田耕都是年逾七旬的古稀老人。他们说,参加修志工作的许多都是像他们一样年纪的老人,不少人是带病坚持修志的。他们中有的没等看到志书出版就去世了。

田老告诉记者,时任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的王立行,是主动请缨负责这项工作的。“有一次开会,我就坐在他旁边,看到他讲话时满头大汗,额头上青筋都凸起来了。后来他才告诉我,他的血压连续三天都在200以上了。他说这会不能再拖了,一定要把话讲完才休息。”结果,第二天王立行就被送进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

1998年,王立行在外地养病呆了一个月,子女们抽空把他简陋的住所进行了简单的装修,他从外地回京一下飞机,就打电话安排工作,希望把时间补回来。6月30日上午,工作人员发现王立行倒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此时他刚刚在改善的住所里住了5天。田老说:“力行曾经对我们说过,大家都是老同志了,要保重。修志工作圆满完成时,千万不要在任何人的名字上加上黑框。”但王立行去世时,离第一部志书出版的时间只有不到5个月。

人物·赵庚奇简历

《赵氏孤儿》200年前传欧洲

1932年1月生,河北省抚宁县人,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审。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现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北京志》和《北京年鉴》常务副主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从事北京地方志的修编工作。著有《赵庚奇志鉴论稿》、《民国北平历史》等,审读(含合审)《北京志》分志和区(县)志98部(已公开出版和通过市终审),主持编纂《北京年鉴》12卷。

人物·田耕简历

《赵氏孤儿》200年前传欧洲

原名田晋增,笔名犁之。1927年1月28日生,原籍河北保定,1948年参加革命,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审。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出版社总编辑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现任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北京志》常务副主编、北京地方志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编辑杂谈》、《谈审稿》、《编辑应当懂得经营管理》等,主编80万字的《北京志· 出版志》。

记者手记

与前人对话

为后人留言

地方志在我国被视为一门国学,地方志书的编纂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国之有史,犹如地之有志。”自古以来,为官一任,以志存迹,这是惯例和职责。历史不断发展,修志事业也从未中断。正因如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还会有地方志办公室这样一种部门存在,这也就注定了即使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这样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当中,还要有这样一些甘于寂寞的人继续困守在地方志这条战线上。与时下众多的热门行业相比,修志完全是一种冷清的职业,从事这项职业的大都是些很平凡的人,所以才有人说:“得志之人不修志,修志之人不得志”。

但在我看来,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一条平凡而漫长的修志道路上,一种情结孕育生成,这是一种根植于现实,又带有古典主义色彩的情结,这是对历史的“守望”。

“守”有坚守、固守之意。几十年是历史的一瞬,却是修志者一生的追求,甚至是许多人全部的生命历程,终日面对枯笔白墙和雄峙如墙的志稿,这是许多地方志人固守着的一种姿态。坚守就意味着信念。“望”有期望、展望之意。因为,坚守并不意味着保守,前人总是会为后人画出无数个方框,让后人去固守;而后人又总是要力图超越前人,开辟出新的境界。

守望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立场。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同的守望中度过的。修志是对历史的守望,正如一位修志者所说:“每当我想到自己的工作就是和前人对话、给后人留言时,浑身都是热的!”

晨报记者 赵阳

修志档案

全国修志

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编修地方志的任务被列入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的《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并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成立了中国地方志小组。至1960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30多个县,开展了新编地方志工作,其中250多个县写出了县志初稿,正式出版的有30多部。

 1981年,中国地方志协会成立。1983年,中宣部批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恢复组建,并由国务院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在此前后,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省、市、县三级,均建立了由当地主要领导挂帅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5年和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发文,部署修志工作。1985年和199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经国务院同意,分别颁布了《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

据2003年方志系统年度不完全统计,全国第一轮修志工作基本完成,省级志书已完成规划的75%,市级志书完成83%,县级志书完成91%,省、市、县三级志书总计完成83%,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赵氏孤儿》200年前传欧洲

1755年时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剧照(勒甘饰成吉思汗,克莱朗饰伊达梅)。

选自《简明世界戏剧史》

《赵氏孤儿》200年前传欧洲

少年梅兰芳与蒙师吴菱仙(右)合影。

《赵氏孤儿》200年前传欧洲

马连良在《赵氏孤儿》中饰程婴。

本版图片均据老照片翻拍。董一鸣/摄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赵阳


(iAsk.com)

ղشҳ Сصͨӡر


԰绰010-82612286ӭָ

˼ | About Sina | | ƸϢ | վʦ | SINA English | Ʒ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