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乌斗气“和气”收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02:19 新文化报

  三重压力下双方达成妥协,有人说乌克兰赢了,有人说俄罗斯赢了

  经过彻夜谈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4日达成妥协,以一份复杂的协议,为两国间天然气价格纠纷暂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达一致 双方均表满意

  俄乌两家石油巨头的谈判4日凌晨结束。10时,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和乌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伊夫琴科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就天然气价格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俄向乌出口天然气合同。“我们对谈判结果表示满意。”米勒说。

  签协议 露出讨价痕迹

  最终出台的协议相当繁复,暴露双方讨价还价的痕迹。简单说来,这份为期5年的协议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价格将天然气出售给一家名为“俄乌能源”的中间商。然后,“俄乌能源”作为乌进口天然气的惟一供应商,将来自俄天然气公司的天然气与来自其他中亚国家的天然气进行混合,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将天然气出售给乌克兰。与此同时,俄提高其使用乌境内输气管道向欧洲输气的“通过费”,由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高至1.6美元。

  咋达成 面临三大压力

  一些欧盟国家出现天然气流量减少的现象,这是第一个压力;第二个压力来自于美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考马克说,切断天然气供应,“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俄利用能源施以政治压力的质疑”;第三个政治压力则来自于乌克兰国内。在乌国内,反对党指责说,谈判破裂理应由尤先科来承担责任。

  谁赢了 普京可能输了

  在这场“斗气”之中,双方都声称结果对己有利,但这绝对是心理战。首先,对俄来说,不仅部分提高了对乌出售的天然气的价格,同时教训尤先科的目的看来似乎已达到;而在尤先科看来,国内民众关注的气的问题解决了,并且价格从目前的每千立方米50美元上涨为95美元,但总比俄方开出的230美元要低得多,同时还获得了西方国家的广泛同情。

  但有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非要分出个高低,那么输的可能是普京,因为他至少受到西方国家的指责,还引起了一些乌激进分子的不满。

  影响大 欧洲要改政策

  价格争端让同样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不少欧洲国家产生危机感,不少欧洲国家考虑更改能源政策。能源短缺让意大利人开始考虑开发核能,而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等5个中欧国家4日晚些时候将讨论能源来源多样化问题。

  人物

  娃娃脸掀起“断气”风波

  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被称为世界天然气“航母”公司,“断气”风波正是以公司总裁米勒在2005年12月30日的公开电视讲话开始,米勒当时说:“如果乌克兰不在最后时间内签订新的购气合同,俄将于2006年1月1日10时关闭对乌的供气管道。”

  43岁的米勒,因其可爱娃娃脸的形象,被称为“娃娃脸总裁”。自4年前担任俄天然气公司总裁以来,米勒大刀阔斧地改革与扩张,成为克里姆林宫控制该国能源业务最重要的一颗棋子,也是普京实施重新掌控国有命脉公司战略的一员猛将。作为全球最受争议、也最有权势的商人之一,米勒1962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在圣彼得堡市政厅,米勒认识了后来成为总统的普京,并与之成为好友直到现在。

  观察

  天然气成俄外交新武器

  近几年来,西方针对俄罗斯的遏制活动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公开,其中对俄利益损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干涉俄内政;二是遏制俄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作用;三是北约积极东扩,并将对俄重新崛起至关重要的乌克兰纳入范围;四是借助乌等“颜色国家”分裂瓦解独联体。对于西方的动作,俄一直强压着火,静观其变。普京的这种姿态曾被人说成是俄地位软弱的标志,然而,西方忽略了俄罗斯手中仍有强大的武器——能源。普京在他的第一个任期时就宣布俄罗斯成为强国的战略基础就是天然气和石油,并且一步步将几乎完全被私人控制的能源产业收归国有,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实际上已经成了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惟一公司,俄利用这一优势给乌克兰和整个“橙色弧形地带”套上了俄罗斯的“天然气”缰绳。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广州日报》等(新闻编辑:曲兆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