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2006年让世界各国充满憧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1:36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在2005年中,不期而至的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以及持续的武装冲突和政治对峙提醒人们:人类要建设一个和谐世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饱受战乱和灾难之苦的人们,对2006年仍然充满憧憬和梦想。

  朝鲜:圆满解决粮食问题推进核谈判 (记者 任力波)

  2006年元旦的前夜,记者一行走上街头,与平壤市民一起欢庆新年。

  当地时间晚上11点45分左右,大街上少有的亮堂。路边的树枝上不知什么时候缠上了一串串彩灯;一些口号牌被安装了灯箱;几个重要建筑物的照明工程被打开;还有一些漂亮的霓虹灯饰首次出现在街头;周围居民楼里灯火通明……路边三五成群的行人穿着厚厚的冬衣,急匆匆地朝着金日成广场方向赶去。

  金日成广场上聚集了大约20万人,放眼望去,几乎全是少年和青年。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人民大学习堂顶部的大钟,2006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当、当……”人群中响起稀疏的欢呼声,不知从什么地方蹿起两束魔术弹,在夜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将众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这里没有礼花、没有拥抱、没有舞蹈、没有鲜花,平壤市民用自己特有的含蓄方式迎来新的一年。我们的车艰难地摆脱人潮,驶向万寿台金日成铜像。这里的场景让我们惊叹不已。整个万寿台山岗被大约10万市民挤得水泄不通,而且人潮还在从四面八方不断涌来,大多数人都是徒步而来。朝鲜人民在新年到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金日成送去祝福,为他曾经领导的这个国家祈愿和平与繁荣。

  2005年12月31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发表评论员文章,声明“朝鲜希望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立场没有改变”。

  2006年对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来说,可谓进入了“行动对行动”的攻坚阶段,如何行动、谁先行动、如何补偿行动、如何检验行动等一系列操作性极强的问题不可回避地展现在各方面前。朝鲜虽然憧憬满怀,但相对弱势的地位决定了其在行动上不得不小心翼翼。

  2006年1月1日,平壤三家主流报纸《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按惯例发表新年联合社论,指出要“继续把农业作为今年经济建设的主攻战线,圆满地解决粮食问题和吃饭问题,在最近几年里使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2005年,是朝鲜的农业年,新年联合社论第一次提出把农业作为“主攻战线”。2006年的第一天,朝鲜将“发展农业”的口号喊得更加响亮、更加坚决。“彻底解决吃饭问题”成为朝鲜人民在国计民生方面,憧憬2006年的一个主要心愿。

  泰国:让禽流感成为昨日记忆 (记者 凌朔)

  2005年的泰国,为“禽”消得人憔悴。没完没了的禽流感,在这一年延续。展望2006年,泰国人都希望那些由禽流感引发的烦恼最好都能成为昨日的记忆,大伙儿都能像总理他信一样,在新的一年里尽情地在肯德基餐厅里大快朵颐。

  令泰国人感到欣慰的是,2005年泰国已经研制成功国产抗禽流感药物“奥塞米韦”。这种新药与进口的抗禽流感药物“达菲”药效相当,但成本便宜一半。对于近年来禽流感频发的泰国,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到目前为止,泰国感染上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患者大多是低收入的农民。“奥塞米韦”将在2006年投产,预计日产40万粒胶囊,而售价可以控制在每粒仅70铢(约合1.75美元)的价格水平。相信随着新药投放市场,泰国人因禽流感而引发的恐惧感将大大减轻。因为虽然有效的人类疫苗尚未问世,但至少有了更加充分和廉价的治疗方案。

  与2004年两度爆发禽流感,死亡12人并扑杀6000万只家禽相比,泰国2005年只有一人因禽流感死亡,扑杀禽类仅20万只,情况似乎在好转。

  2006年,泰国专家将致力于更新禽流感诊断技术,以适应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症状的变化。

  不过,禽流感有可能会变异为“无表面症状疾病”,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由各研究机构尽快提高禽流感诊断的技术水平,增加诊断设备,以适应禽流感病毒正在发生的变化。

  受禽流感影响,泰国原本繁荣的鸡肉出口业已经严重萎缩。从2004年禽流感爆发开始,泰国的禽类相关产业一落千丈。2005年,泰国的禽类出口几乎停滞,只有熟制禽肉产品还在少量出口。

  为应对这种情况,泰国政府已经宣布,将于2006年开始将禽肉加工业的重心转向高质熟制禽肉产品,打造新的品牌和市场。同时,泰国也将于2006年开始与三大国际禽肉饲养加工商联手,将泰国境内现有的开放式禽类饲养模式转换为封闭式饲养模式,以减少家禽通过飞禽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美国:新奥尔良人期盼尽快恢复家园 (记者 李学军)

  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近50万居民来说可谓不堪回首:虽然“卡特里娜”飓风已经过去4个多月,但由于灾害发生时新奥尔良大约80%的城区都淹没在无情的洪水之中,这座历史名城的居民被迫大批撤离到附近地区。直到现在只有约10万人返回了新奥尔良,仍有40万居民“有家不能回”。

  由于灾情异常严重,新奥尔良的重建工作也进展缓慢:飓风导致全市大约20万间房屋被毁坏,市内成堆的垃圾和瓦砾至今仍没有清理干净。谈起如蜗牛爬行般的重建工作,曾经被迫撤离、已经返回新奥尔良的罗伯特·雷维克是一肚子怨言。

  雷维克抱怨说,政府根本没有一套系统的重建和清理市区废墟的计划,导致重建至今仍没有多大起色。谈起对新年的希望,雷维克说,希望新年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气:首先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新工作,因为他原来工作的公司由于“卡特里娜”飓风至今未能重新开张;其次希望政府能尽快运走市区的垃圾,省得整天呼吸带着垃圾味道的空气!

  今年49岁的埃米·威尔逊跟雷维克深有同感。她原来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也是由于飓风而失去了工作,家里被飓风冲坏的房屋至今仍没有修好。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威尔逊只好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来修理房屋。

  威尔逊说,飓风不但冲垮了新奥尔良,也差不多让新奥尔良的经济毁于一旦。她希望2006年能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起码能把自己的房子修好!

  同这些新奥尔良普通的居民一样,新奥尔良市长雷·纳金对2006年也充满了憧憬。纳金日前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他在新年有三大愿望:首先是要把新奥尔良被毁坏的防洪堤坝修好;其次要修缮房屋以便让更多的市民能够返回居住;第三要让新奥尔良重新成为一个旅游和会议城市。

  尽管新奥尔良的重建千头万绪尚不尽如人意,但新年和煦的阳光一如往常,照耀在这个历经磨难的古城之上。纳金还亲自率领一些居民参加了迎接2006年元旦的庆祝活动。

  纳金说:“新奥尔良是一个热爱欢庆的城市,是一个热爱音乐和美食的城市。新奥尔良的新年庆祝活动表明,新奥尔良死了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证明,新奥尔良还活着而且很好!”从纳金市长铿锵有力的话语当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地居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印尼:亚齐灾民靠双手扬起生活风帆 (记者 赵金川)

  印度洋海啸已经过去一年了,可是43岁的沙米娅蒂仍然住在帐篷里。这位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区大亚齐县莫尔科恩村的村民在海啸中失去了丈夫,如今与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当记者问她对未来有什么期望时,她两眼茫然地说:“我要看到亚齐(重建)有更大的进展,特别是像我们这一群人,有屋子住和(孩子)有学校。”这可能吗?她望着阴暗的天空自问道:“到2006年我是不是还住在到处漏水和周围道路泥泞的帐篷里,仍然靠别人救济过活呢?”

  据印尼官方公布的数字,一年来,亚齐灾区已经兴建了1.62万间房屋,另有1.6万间正在兴建中。官方预计到2007年全部11万间房屋可建筑完成,但许多人持怀疑态度。同时,8万公顷被毁坏的农田中已有1.8万公顷恢复耕种,4700多只渔船有近一半得到修复。但是,目前仍有40余万人居住在帐篷和临时房屋或借住在亲戚家;大部分被毁坏的公路没有修复;只有少数海港码头和学校得到重建。因此,印尼政府和亚齐人民正在加紧重建工作,力争尽早使所有灾民恢复正常生活。

  这次海啸使本来就贫困的亚齐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据国际援助机构的调查,在2004年12月26日海啸发生之前,在亚齐的420万人口中,有120万人是贫民,现在,贫民增加到了220万。

  一个在海啸中失去房屋和亲人的幸存者穆斯里得到了德国一个非政府组织一小笔资助,预付买了一辆摩托车,干起了出租行业,规定两年后偿还贷款。这个40岁的渔民用出租摩托车可以赚取生活费,而不是依靠政府的救济。海啸一年来,大多数亚齐人就是靠这种方式过活的。

  在大亚齐县有一位23岁的姑娘努雷莉,她在海啸中被巨浪卷走,有幸生还,但她的右腿受了重伤,不得不截肢。尽管如此,她每天仍拖着残疾的身躯帮助别人洗衣、做饭和打扫卫生,以养活三个弟弟,因为她的父母在海啸中死亡。努雷莉说,抱怨过去不能使她在灾难中失去的东西复还。“海啸留给我的是记忆,失去了一条腿。我将一生牢记这场悲剧。”“因为残疾,找工作简直太难了。我做这样的事可能一直到老,”她坚强地说。像努雷莉这样在海啸失去亲人又成为残废者的肯定不在少数,只是政府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

  伦敦:走出恐怖袭击阴霾放眼未来 (记者 曹丽君)

  大本钟敲响了2006年的第一声,礼花绕着泰晤士河上的“伦敦眼”旋转绽放,把 伦敦变成不夜城。当聚集在特拉法加广场上的人群挽起手高唱《友谊地久天长》时, 伦敦市民开始憧憬新的一年。

  看着眼前的礼花,曾参与伦敦爆炸救援的警察山姆说:“2005年的恐怖袭击使这座城市陷入阴霾。新年到来,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借机将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抛之脑后, 放眼未来。”

  祖克是身在伦敦的第二代穆斯林移民,今夜他同朋友一道庆祝新年。他说:“我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穆斯林能够以更加宽容的态度看待其他的宗教,并认识到宗教不止一种,所有人不可能一样。我也希望人们能真正理解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含义, 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尊严。”

  身为白领的马克·古更关心国内问题。他对2006年的憧憬是:首相托尼·布莱尔 辞职;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退休;一直受布莱尔排挤的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加入 自由民主党;组织“现场8”音乐会,号召政府和民众关注非洲疾苦的英国歌星鲍勃· 格尔多夫移民非洲;在英国引起轰动的喜剧《小英国》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不要重播; 争吵不休的欧盟解决预算问题;数量直线下降的鳕鱼迎来一个“婴儿潮”;退休年龄下降到60岁;全面禁止英国贵族运动———猎狐;退休人员增加50%,国家卫生体系支付得起公众的药费,公交系统能真正解决公众交通问题……只是他这些想法现在看 来都很难实现。不过,憧憬未来总是好的!

  巴基斯坦:地震灾民有信心恢复昔日荣耀 (记者 李敬臣)

  2005年的最后一天,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下起了大雪,一直持续到2006年1月2日,数百万仅靠帐篷和毛毯御寒的地震灾民就这样迎来了自己新的一年。

  在伊斯兰堡一个帐篷营里,住着一批来自巴地震灾区西北边境省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民众。来自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的谢克对记者说,去年10月8日地震以来,灾民生活非常艰难,去年新年前夜,穆扎法拉巴德还和全世界一起庆祝新年,而今年那里除了痛苦的记忆什么也没有。但是,他对在2006年里“恢复往日的荣耀”依然充满信心。他说,自己不会坐等政府救济,他将努力创造更好的未来。

  “2006年,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盼望重新建造一个温暖的家,二是在学习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商业专业的大学生伊卜拉尔对记者说。

  在地震中致瘫的马克苏德说:“2005年新年我是跟一些朋友一起欢度的,现在我只能坐在轮椅上迎接新年,去年那些朋友现在是生是死我都不知道。”

  家庭主妇萨吉达说,地震改变了一切,她现在一提到地震就感到心痛,根本没有心思庆祝新年。

  中学生齐尔曼说:“我相信新的一年将给巴基斯坦人民带来好消息。”

  正如齐尔曼所说,2006年将是巴基斯坦的震后重建年。

  巴重建委员会主席祖拜尔2005年12月31日宣布,政府将在今后4年拿出1800亿卢比(约合30亿美元)用于重建,重建工作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开始。目前已经有166多亿卢比(约合2.7亿多美元)的补偿款发放给西北边界省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受灾民众。

  根据总统穆沙拉夫公布的重建计划,巴将优先重建医院、学校、政府办公机构、居民住房,而且所有建筑必须达到防火、防震要求,有条件的还要通天然气、通电、通水。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发起了全国志愿者运动,号召没有受灾的地区和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以捐款给总统救援基金,可以出资建学校和医院,也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的富余空间为灾民提供栖身之所。政府还正在着手在西北边境省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分别建立一些培训中心,帮助灾民掌握一技之长,以便他们尽快实现生产自救。

   巴勒斯坦:希望2006年能确立巴勒斯坦国的命运 (记者 王昊 黄敏)

  “新年没什么好,第一天就炸我们!”26岁的阿里气愤地抱怨。

  2006年1月1日,以色列国防军炮轰加沙地带北部,而阿里家就在北部的比特哈嫩。

  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开端,音弹、炮轰、空袭、定点清除,日子仿佛倒回那噩梦般的“因提法达”(巴勒斯坦武装起义)期间。

  “看看,这是以军飞机炸的,”阿里指着前方公路上的一个大弹坑说。2日,以军出动武装直升机轰炸加沙地带北部的公路,从埃雷兹检查站到加沙城里惟一的萨拉丁路就这样毁了。

  “我们必须从难民营里走。”阿里开着他的“高龄”

出租车在拥挤的楼房间穿梭,左拐右弯,记者早已分不清东南西北,想必阿里钻惯了这些小胡同,毕竟过去几年里萨拉丁路多次被炸。

  “去年以色列撤出了加沙地带,今年应该会更前进一步,还是有和平希望的。但愿吧!”阿里语气里充满对和平的渴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对于2006年,当地的巴勒斯坦记者萨乌德认为这将是巴以和平进程中很重要、很关键的一年。因为2006年巴勒斯坦要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而以色列也将进行大选,双方领导层将进行一次大洗牌,从而确定未来巴以和平进程的走势。

  “也许今年将确定巴勒斯坦国的命运。我的

星座运势说今年对我而言特别困难,希望这是一个错误的预测,”萨乌德略带苦涩的口吻调侃说。

  在拉姆安拉的一家超市里,面色疲惫的老朋友阿比德遇到记者便苦笑着摊开双手抱怨说从北部家乡杰宁到这里,100多公里的路程遇上十几个以色列检查站,花费6个小时才通过层层盘问。

  “我以前从埃及飞到约旦只需要1个多小时。”阿比德很愤慨,也很无奈。

  一谈到巴以局势,在巴勒斯坦统计局工作的阿比德就摇头:“要实现和平,50年都很难。”他觉得新的一年里和平进程不会有什么突破性发展,因为一切都掌握在以色列手里。

  “只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有一些改善,哪怕只是从我家到拉姆安拉的时间缩短一个小时。”

  巴拉勒是个清秀、可爱的小男孩,只有7岁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和平进程。当记者问他的新年愿望是什么,他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才腼腆地说:“我希望能去耶路撒冷。”

  小男孩的愿望很简单,也许,很难实现。不过,2006年实现不了还有2007年。不由得想起阿巴斯准备竞选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时讲的一句话:“除了希望,我们还有什么?”

  伊拉克:期盼不再为石油、为移植的民主继续付出惨重代价(记者 蒋晓峰)

  美国总统布什早在两年半前就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事已结束,但美军与伊 拉克人之间胜负未决的武装斗争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在普天同庆的时刻,生活在恐怖 与苦难中的伊拉克人在新的一年已经不敢有太多的奢望,他们只希望能活着;如果要 求更高些,就是体面地活着。

  新华社报道员夏南的家在伊拉克中部萨拉赫丁省的杜雷耶镇。平时他在巴格达工 作,只有节假日回家。多事之秋,他的家更是个多事之地,反美武装活动频繁。因为搜剿袭击美军的抵抗武装,美军曾数次包围小小的杜雷耶,进行挨家挨户的搜查。夏南3岁的小女儿玛利娅姆非常惧怕全副武装的美军和伊拉克士兵,一来搜查就会吓得呕吐不止。而在巴格达工作的夏南往往因为无法亲自保护自己的家小而在办公室焦虑得无所适从。而当玛利娅姆打电话来问“爸爸你为什么不在家里”时,夏南早已在电话 的另一端泣不成声。

  作为一个普通的伊拉克人,夏南说,美军是“一切邪恶之源”;他希望新的一年 里,美军不要再耀武扬威地出现在各地,给伊拉克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和麻烦。据有关媒体2005年底在伊拉克进行的一项民意 调查结果,三分之二的伊拉克民众反对外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比2004年的一项类似民调结果高出了14个百分点。夏南说,自己知道美军不太可能一夜间撤出伊拉克,但是应该呆在自己的军营里,让伊拉克的军警部队来管理各地的治安。夏南的心愿在2006年有望实现,因为有消息说美军将从萨拉赫丁省的许多城镇撤出,把治安任务交给伊部队。

  首都巴格达市民阿布·阿什拉夫对新年没有太多的乐观,但心存希望。他对伊拉克战后临时政府和过渡政府非常失望,希望新年里即将成立的正式政府能代表伊拉克各民族的利益,而不再是派系林立的政府。他说,伊拉克宗教、民族复杂,正式议会和新政府只有做到平衡各方的利益,国家才有可能太平。他希望新年里平安能降临伊拉克,不愿看到自己的家人和所有的伊拉克人继续生活在无休止的恐怖之中。谈到生活,这位曾经历过伊拉克富足时代的过来人说,希望伊拉克人有足够的电、油可用,让公共服务设施恢复,让伊拉克人活出尊严和体面。

  一位伊拉克安全形势分析人士发表评论说,伊拉克是能源巨人,战略地位也很重 要,但战后就好像是“一罐被打碎的

蜂蜜罐”,把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所有苍蝇都招来了。他希望伊拉克人不再为石油、为移植的民主而继续付出惨重的代价。 (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