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6年美国:战略调整新动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学江

  没有人比布什总统更急于同2005年说“再见”了,但2006年对布什政府来说更为关键

  人们注意到,在布什总统第二任期的第一年,美国的外交战略开始有所调整———从国防部到国务院难再听到“先发制人”和“邪恶轴心”这样的字眼;而是代之以“美国尊重
日内瓦公约”、“美国不会违反国际法”之类的承诺。

  这一变化的原因可以用一句中国成语来解说,那就是“形格势禁”。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甚嚣尘上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首先在伊拉克投入试验,并受到检验,可结论却是“此路不通”。伊战的沉痛教训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此前的外交战略,以赢得尽可能多的国际支持。

  争取盟友支持是重点

  布什政府已经认识到,为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为在全球推广西方自由民主的目标,没有盟友的支持是不行的。2006年,进一步改善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以获得它们的理解与支持仍将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现在有利的形势是,曾高举反战大旗的法国已在逼迫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问题上与美国进行有效合作;而德国新总理更是着意修补同美国的关系。看来在新的一年里,美国与欧盟的关系会进一步走向好转。

  如果说布什政府2005年的外交有什么成果的话,那就是进一步强化了美日军事同盟,并推进了同印度的关系;还通过救灾行动,改善了美国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民众中的印象。展望新一年外交,布什不必担心“铁杆盟友”英国会有动摇;日本和澳大利亚同样毋需费心争取。让布什感到不快的倒是美洲;美国在贸易问题和移民问题上分别与北南两个邻国发生不睦。但两国今年都面临大选,有望为改善关系提供新的契机。

  稳定中东局势是关键

  美国仍将密切关注中东,加大推动巴以和谈的努力。赖斯出访中东,劝以色列同意开放拉法口岸被看作是美国外交的一次成功。但接下来,能否打开巴以和谈的大门还要看巴以双方年初的大选结果。即使在美国的推动下双方重新启动“路线图”计划,鉴于耶路撒冷地位、巴难民回归和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等问题难度太大;更鉴于美国亲以政策不会改变,让以色列有恃无恐,不肯轻言妥协,美国在这些问题上都将难以取得突破。

  不过,巴以冲突是老问题,人们原本就不抱过高期望。新一年检验并决定美国外交战略成败的仍将是伊拉克局势的发展。2005年下半年,美国主流舆论发生逆转,民意由多数人支持伊战变成多数人反对伊战。布什首次表示他本人对基于错误情报发动伊战争承担责任,并首次承认政府的对伊战略有所失误与失灵,现正在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新战略将让伊军承担更多的巡逻与作战任务;把经济重建的重点放在投资少、见效快、直接关乎民生的中小项目上,以争取民心。

  伊拉克大选的顺利举行对民望甚低的布什无疑是个鼓舞,在最近的民意调查中,他的支持率又回升到40%以上。然而,新的一年美国的对伊战略仍将面临严峻考验:大选后,新政府的权力分配是否能让少数派逊尼派满意?由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主导的新议会和新政府在宪法修改上是否愿意做出让步,使各派都能接受?这都会有一番激烈的政治较量。美国的意向是敦促新政府尽可能保障少数派的权益,以缓解逊尼派的抵触心理与反美情绪。但美国还有一个更重要而又心照不宣的目标,那就是如何避免伊新政府与伊朗走得太近。这些都是美国在新的一年里在伊拉克要面对的难题与挑战。

  维持“一超独大”是底线

  2005年可以说是布什政府最不走运的一年,可能没有人比布什总统更急于同2005年说“再见”的了,但2006年对布什政府来说则更为关键。这一年能否给布什带来好运,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伊拉克局势的走向:如果伊局势继续动乱,甚或走向准内战,布什将身陷进退维谷的困境,而提前成为跛鸭总统;而如果伊局势走向安全稳定,那将成为布什最大的政治资本,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将随之水涨船高,卷土重来。

  在朝核和伊核问题上,美国将会施加更大的压力。但鉴于其目前在伊拉克的处境和国内的反战舆论,美国的“动武威胁”已近失效,伊朗和朝鲜的态度转硬便已折射出这一点。因此,美国将更加倚重欧洲盟友和俄、中等国的配合,希望能借助多边外交和国际压力来解决核问题。

  当然,美国的外交策略向多边的调整绝不意味着其战略目标的改变。打掉朝、伊两国的核计划;将伊拉克建成中东的“民主样板”,借以推进“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民主自由价值观”;巩固并维持美国一超独大的全球霸主地位等,这些仍将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外交战略不遗余力追求的终极战略目标。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6日第七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