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6年拉美:转向左倾的趋势还将继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范剑青

  拉美向左转的趋势还将继续,“脱美”倾向也将持续。拉美越想“脱美”,美国就越担心外部势力进入“后院”,美国政坛一部分人的“门罗主义情结”也就越盛

  去年底发生在美国及其传统“后院”拉美之间的两件大事,为2006年美拉关系定下了
基调。

  第一件大事是去年11月在阿根廷召开的美洲峰会。在这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围绕是否重启美洲自由贸易谈判发生激烈争论,南北意见严重分歧,峰会无果而终。第二件大事是,去年12月,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一项法案,计划在美墨边境之间修建一条长达1130公里的隔离墙,以阻止拉美非法移民偷越边境进入美国。

  美洲峰会的失败、隔离墙的兴建,凸显了美拉之间的复杂矛盾。在这些矛盾的背后,是美拉之间日益明显的离心倾向,许多拉美国家希望摆脱对美依赖、受美控制的局面,走上“脱美”自强的道路。

  美拉之间的离心倾向,有其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根源。其现实背景就是拉美政治思潮向左转。近几年来,左派政党纷纷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执政。大部分左派政党上台后,否定上世纪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改变过去一味亲美的外交思路,力图走出一条经济上更加自主、外交上更加独立的道路。

  2006年是拉美的大选年,巴西、

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十多个拉美国家都将在这一年举行大选。除巴西和哥伦比亚情况尚不明朗外,在大部分国家中,中左派获胜的可能性都远高于右翼政党。拉美向左转的趋势还将继续,“脱美”倾向也将持续。

  美拉离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联系的弱化。一是美拉贸易联系对双方的重要性下降,亚洲成为拉美出口的新市场;二是美国资本对拉美的兴趣减弱,投资目的地更多地转向亚洲和东欧。长期以来,拉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局限在美国和西欧。而近年来,与拉美有着互补性经济关系的亚洲的发展,给拉美摆脱被动局面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印、韩等国已成为拉美出口的新目标国。而近年来,美国对拉投资则大幅下降。

  上述政治、经济两大根本性原因,加上美拉之间在贸易政策、反恐、反毒等许多方面的分歧,使得美拉之间这几年渐行渐远。那么,拉美在“脱美”道路上能走多远呢?

  拉美在外交上能不能“脱美”,关键取决于它在经济上能不能自强自立。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拉美国家比较有利,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企,大部分左派执政的拉美国家经济形势都比较好,都有财力推动一些公共工程,提高社会福利开支。到目前为止,拉美左派执政国家局面都比较稳定,否定新自由主义、“脱美”甚至反美的思想在民意中占主流地位。

  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比较好的经济形势,并不能说明拉美左派政权已经走出一条成功道路。应当看到,拉美的增长明显低于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拉美目前的经济模式,是以原材料出口收入来为国民经济输血,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依赖性非常大。如果出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石油、钢铁、粮食价格下跌,拉美经济很可能衰退,政权就会受到质疑。届时,“拉美向何处去”的问题会被再次提出,道路和方向之争会再次出现。

  其次,西半球以外的势力会不会进入美国的“后院”,是美国始终关注的问题。拉美越想“脱美”,美国就越担心外部势力进入“后院”,美国政坛一部分人的“门罗主义情结”也就越盛。近几年来,美国一些右翼势力开始宣扬“中国进入拉美”、“中国殖民拉美”的论调。他们对中国发展道路上追求和平、互利、共赢的积极性视而不见,片面强调“威胁”,夸大所谓的证据,企图为其从总体上遏制中国的战略寻找依据。这种论调,也带着“敲打”拉美“脱美”力量的意味。

  美洲峰会的失败和隔离墙的兴建计划,预示着2006年乃至今后多年,美拉关系仍将面临挥之不去的阴影。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6日第七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